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距离、分割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86,共10页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本文利用中国2004-2...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本文利用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省会城市距离、与沿海城市距离、国内市场分割度四个指标,控制住人均资本量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在模型估计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密度变量潜在的内生性和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通过IV和GMM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回归结果。本文发现经济密度对我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显著为正,与沿海距离和与省会距离的影响显著为负,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东、中、西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经济地理特征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距离 分割 城市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鹏 莫珂迪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性因素。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人口集聚情况下的影响机制,利用2006-2015年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估计... 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性因素。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人口集聚情况下的影响机制,利用2006-2015年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存在人口密度门槛,人口密度的升高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随着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劳动生产率的边际效应随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而升高。分地区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供给增加使城市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人口密度门槛在地区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能够抵消集聚不经济,人口密度门槛随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而提高;而中西部地区未达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人口密度门槛,在人口密度低的西部地区城市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过度供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劳动生产率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距离、分割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四川省2000年~2010年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倪麟 高丹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9,共6页
笔者利用四川省2000年~2010年1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成都市的距离、省内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度3个指标,控制人口出生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固定资本等变量,建立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在模型分析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内生... 笔者利用四川省2000年~2010年1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成都市的距离、省内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度3个指标,控制人口出生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固定资本等变量,建立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在模型分析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内生性和异质性等问题,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来消除这些问题,进而得到较为准确的计量结果。笔者发现,四川省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与成都市距离、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度呈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距离 分割 城市劳动生产率 系统GMM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城市轨道交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毛丰付 徐燕舞 王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50,共8页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在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建成...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在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建成能显著促进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且城市轨道交通人均里程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大中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在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效应最强;在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方面,人口集聚具有遮掩效应,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具有正向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劳动生产率 集聚经济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出结构偏向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2003—2013年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洁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42,共9页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2003—2013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城...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2003—2013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城市规模及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使得城市过度集聚,短期内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出偏向 城市规模 城市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86个地级市就业弹性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野 李平 《西部论坛》 2014年第2期43-54,共12页
采用弧弹性方法测算我国286个地级市的就业弹性,从城市规模和所处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不同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高就业弹性是否以牺牲城市劳动生产率为代价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就业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 采用弧弹性方法测算我国286个地级市的就业弹性,从城市规模和所处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不同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高就业弹性是否以牺牲城市劳动生产率为代价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就业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总体上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各类城市的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普遍较高;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在绝对数值上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在增速上与城市生产效率存在替代关系;较大规模城市的较强就业吸纳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就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民营与外资经济发展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就业弹性 城市规模 城市就业吸纳能力 城市劳动生产率 城市就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 工业化阶段 城市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