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功能用地空间格局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1 位作者 卢晓旭 周晓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基于ArcGIS9.3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技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发现,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可达性水平变化不大,城市边缘的可达性变化较大;城市功能用地的空间分... 基于ArcGIS9.3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技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发现,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可达性水平变化不大,城市边缘的可达性变化较大;城市功能用地的空间分布与可达性水平关系密切,集中分布在可达性时间成本小的范围内;主要功能用地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工业用地逐步由可达性成本小的城市核心区迁移到可达性成本相对较大的城市外围,居住用地相对均衡地分布在不同可达性时间范围内,小型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可达性时间成本小的城市核心区,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则逐步迁移到可达性时间成本相对较大的城市外围;影响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格局及其演变的因素归纳为5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交通引导、人口增长和政府调控。研究表明城市道路网可达性水平的提高,能够引导城市功能用地的空间布局,带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用地 空间格局演变 可达性 淮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的管控制度演进审视——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阳 付莉莉 阳建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9,共9页
与规划许可相关的管控制度是高品质存量发展时期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管控机制的核心关键,为了系统判断当前此类管控制度改革措施的优劣,需要秉持历程演进的视角予以审视。在明确与规划许可相关的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以... 与规划许可相关的管控制度是高品质存量发展时期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管控机制的核心关键,为了系统判断当前此类管控制度改革措施的优劣,需要秉持历程演进的视角予以审视。在明确与规划许可相关的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以南京为例,解析管控制度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研判管控制度的演变趋势及现状问题,据此明确管控弹性、管控目标以及管控特殊性的管控优化方向,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提出依托详细规划单元的“图则+规则”动态管控方法,以期为南京管控制度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功能混合使用 管控制度 演进历程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城市主要功能用地演变特征及其动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峰 李骞国 +2 位作者 石培基 张学斌 陈佳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22,共9页
研究城市功能用地演替可以揭示出新时期中国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特征、趋势与形成机制,为城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张掖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运用GIS工具及方法,定量分析了张掖市1981年以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三大功能用地... 研究城市功能用地演替可以揭示出新时期中国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特征、趋势与形成机制,为城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张掖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运用GIS工具及方法,定量分析了张掖市1981年以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三大功能用地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动因。结果表明:张掖城市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呈逐步增加趋势,空间上呈"内聚"到"外散"的演变趋势,两者均由老城区向四周扩散;而工业用地先增加后减少,空间上呈"混杂"到"集中"的演变趋势,工业用地集中于东北部产业园区。三大主要功能用地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特征。张掖城市功能用地演变是人口经济驱动、宏观政策调控、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博弈、交通线路牵引、城市规划引导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用地 城市空间结构 演变 张掖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建成区城市用地功能变化的特征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家裕 黄春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1,共13页
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有效理解城市用地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创新方法。基于POI(Points of Interest)与RS(Remote Sensing)数据,运用频数密度与类型比例法、核密度分析法,识别长沙市建成区2012年与2022年城市用地功能的... 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有效理解城市用地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创新方法。基于POI(Points of Interest)与RS(Remote Sensing)数据,运用频数密度与类型比例法、核密度分析法,识别长沙市建成区2012年与2022年城市用地功能的变化特征。两期城市用地均呈现混合与单一功能用地“中心-外围”的圈层化地域分布格局,总功能用地增加39.04%;单一的工业用地规模最大且增加最显著,绿地与广场用地以及交通设施用地大大增加;主要的混合功能用地类型不变,但混合度增加16.85%。对比RS识别结果,基于POI数据精细化提取与划分城市单一与混合功能用地进行功能变化特征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功能 POI数据 RS解译 功能变化特征 长沙市建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