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作用分析——基于大长沙都市区整合的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有志 童中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5,44,共6页
无论是从长沙所处的地理环境看,还是从长沙的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沙都肩负着带动长株潭城市群和整个湖南发展乃至中部崛起的历史重任。但长沙要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发挥好城市群中心城市应有的作用,还必须尽快实现城市结构转型,明确城市... 无论是从长沙所处的地理环境看,还是从长沙的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沙都肩负着带动长株潭城市群和整个湖南发展乃至中部崛起的历史重任。但长沙要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发挥好城市群中心城市应有的作用,还必须尽快实现城市结构转型,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特别是要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整合邻近的株洲和湘潭,形成大长沙都市区。从而使其真正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战略空间,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 大长沙都市区 中心城市作用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改革构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凌 《改革》 1988年第6期110-116,共7页
经过十年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框架结构已经基本上勾划出来。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新体制。框架结构则由三个环节所组成:一是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 经过十年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框架结构已经基本上勾划出来。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新体制。框架结构则由三个环节所组成:一是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二是为各类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生产经济活动提供的场所——完备的、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改革构想 框架结构 城市政府 城市作用 市场体系 经营者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者 大中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利用无锡优势发挥苏南最大中心城市作用
3
作者 郁谦 杜甫新 《江海学刊》 1987年第6期47-49,共3页
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火车头作用,在其辐射面和吸引力所及的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无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列入全国15个经济中心的城市,应该在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高苏南、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 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火车头作用,在其辐射面和吸引力所及的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无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列入全国15个经济中心的城市,应该在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高苏南、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中起更大的作用,并以此作为发展战略的立足点。本文从无锡市发展经济的客观条件和要求出发,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作用 无锡市 苏南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发展战略 优势 利用 经济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加强横向经济联合
4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5年第3期28-30,共3页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襄樊市实行了以市管县新体制的试点。一年多来,我们以搞活企业为重点,从建立工业经济网络入手,把加强城乡横向经济联合,作为市管县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平等互利,扬长避短和协调发展的...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襄樊市实行了以市管县新体制的试点。一年多来,我们以搞活企业为重点,从建立工业经济网络入手,把加强城乡横向经济联合,作为市管县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平等互利,扬长避短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调整城乡工业布局、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组织经济技术协作联合,把市、县(市)、乡、镇工业摆在“一盘棋”上,推进了联合,发展了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增长 横向经济联合 市管县 城市作用 重要内容 协调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 经济技术 工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改造是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的战略措施
5
作者 叶远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4年第5期65-69,74,共6页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她遂成为中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全市工业基础雄厚、经济联系广泛,工业固...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她遂成为中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全市工业基础雄厚、经济联系广泛,工业固定资产和科技力量在全国大城市中居第四位,在湖北省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当怎样发挥武汉中心城市的作用,使它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呢?对这一战略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认为要使武汉市担负起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改造 战略措施 城市作用 武汉市 经济中心城市 新产品 固定资产 经济发展 现代化建设 现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6
作者 薛超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中心城市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7
作者 孙孺 《南方经济》 1983年第5期23-26,共4页
对于广州市的情况,我知道得不多,研究得很少。关于如何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各方面发表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的问题。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战略上考虑... 对于广州市的情况,我知道得不多,研究得很少。关于如何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各方面发表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的问题。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战略上考虑,必须把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作用作为重要环节,也可以说,要把它作为关键问题来抓。抓好了广州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广州市 珠江三角洲 城市 重要环节 文化中心 经济效益 城市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主要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8
作者 李有恒 《学习与实践》 1997年第1期53-55,共3页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政府干预作用。三是发挥交通建设的先行作用。四是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作用 中心城市 武汉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带动作用 老工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 协调发展 区域性 地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几点思索
9
作者 廖伯康 《改革》 198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党的十三大,体现了"科学、民主、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它所阐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由此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全面改革任务,必将极大地振奋起全民族探索创新的勇气,更... 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党的十三大,体现了"科学、民主、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它所阐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由此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全面改革任务,必将极大地振奋起全民族探索创新的勇气,更好地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有中国特色 深化改革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体制改革 配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中世紀城市作用的研究——着重教学上有关中世紀西欧城市兴起及其作用的探討
10
作者 楊熙时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1期8-23,共16页
Ⅰ.問題的提出 (一) 学習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科学,結合中世紀有关城市的史实,認識城市發展的基本法則,从而体会人类人口分布的新形式和消滅城鄉对立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情景。城市在人类社会史上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產生,先后呈顯... Ⅰ.問題的提出 (一) 学習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科学,結合中世紀有关城市的史实,認識城市發展的基本法則,从而体会人类人口分布的新形式和消滅城鄉对立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情景。城市在人类社会史上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產生,先后呈顯出:是一个部落,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且随着生產的發展,城市在經济上的作用,也逐漸称为极其重要。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揭露城市發展的基本法則,指出城市是生產力發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 资本主义 封建制度 手工 封建主义 城市兴起 行会 城市作用 西欧 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静玉 杨虎乐 +1 位作者 宋琼 范晓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0-1068,共9页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差异明显。"线"层次上,城市间的引力和城市联结线数目的增多,逐渐形成辐射网络,引力和联结线数目的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增多和城市潜能等级提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而且1990~2010年间各个城市潜能等级跃迁的时空差异明显。"面"层次上,近20多年来,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核心组团——郑州组团1990~2000年北扩,2000~2010年东扩;1990~2010年,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相互作用 城市潜能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柯新利 丁璐 马才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7,共7页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在采用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和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框架,以解析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间相互作用力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重要因素之一,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市间有较大的差异;(3)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解释模型,可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的解释能力,形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城市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平衡发展优势理论探讨——城市相互作用理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传统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由市场推动的区域平衡过程是漫长的,实现区域均衡具有历程低效率;由政府推动的区域平衡发展,强调公平却牺牲了效率,我们将面临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即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的是"公平"目标,它主要... 传统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由市场推动的区域平衡过程是漫长的,实现区域均衡具有历程低效率;由政府推动的区域平衡发展,强调公平却牺牲了效率,我们将面临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即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的是"公平"目标,它主要体现出政治、社会价值;非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的是"效率"目标,主要体现了经济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平衡发展不仅具有政治、社会价值,而且还可以取得比区域非平衡发展更高的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 城市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量场、城市质场与城市间相互作用研究——基于经济物理学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刚 贾志永 左大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50,共6页
文章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基于电场和磁场理论,构建了城市量场和城市质场理论模型。依据2009-2013年间成都、重庆、绵阳和德阳市的数据计算了四市2009-2013年间的量场因子、质场因子和四市之间相互作用的城市量场力和城市质场力矩... 文章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基于电场和磁场理论,构建了城市量场和城市质场理论模型。依据2009-2013年间成都、重庆、绵阳和德阳市的数据计算了四市2009-2013年间的量场因子、质场因子和四市之间相互作用的城市量场力和城市质场力矩,计算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不等。同时,把城市抽象为圆环,引入城市的经济半径,较传统地把城市抽象为一个"点"的分析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物理学 城市量场 城市质场 城市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91,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城市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重要因... 研究目的:研究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城市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城市商业用地地价水平呈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在不同城市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引入城市土地价格研究,为评估区域性城市土地价格和完善中小城市基准地价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价格 城市间相互作用 回归分析 商业用地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中的城市政府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楠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区域的经济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城市治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重组和城镇体系发展的新趋势,城市治理模式应向多元政府与其他组织构成的管治联盟转变,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城市政府的主要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区域的经济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城市治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重组和城镇体系发展的新趋势,城市治理模式应向多元政府与其他组织构成的管治联盟转变,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城市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战略规划与协调、制定市场规制与监督、城市理财与经营以及合理提供城市服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镇体系 城市治理 产业集群 城市政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感理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以成都、绵阳、德阳为例
17
作者 张刚 贾志永 左大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2,共6页
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电磁学中的互感理论及模型为研究工具,构建了城市互感理论模型。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互感的特征。在两个相邻的城市间,任一城市的经济流发生变化会在另一个城市中激发感应经济势和感应经济流,形成城市间互... 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电磁学中的互感理论及模型为研究工具,构建了城市互感理论模型。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互感的特征。在两个相邻的城市间,任一城市的经济流发生变化会在另一个城市中激发感应经济势和感应经济流,形成城市间互感。两个功能趋同的城市间相互作用,一个城市的加快发展会抑制另一个城市的发展;两个功能互补的城市间相互作用,一个城市的加快发展会促进另一个城市的发展。以成都、绵阳、德阳为例得到了经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物理学 互感 城市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中心城市的作用
18
作者 蔡纪良 王永江 《财经问题研究》 1983年第1期19-21,共3页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我们在研究中心城市时,必须全面认识它的作用。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中心城市客观应起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当人们依据对经济规律的一种...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我们在研究中心城市时,必须全面认识它的作用。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中心城市客观应起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当人们依据对经济规律的一种错误认识制定发展城市的方针、措施时,中心城市客观所具有的作用也就自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起了相反的作用,因此,在研究中心城市客观应具有的作用之前,有必要探讨一下我们在发展城市时有些什么错误认识,使中心城市作用不能发挥出来。我们对中心城市发展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主要表现 实践证明 三个方面 城市发展 城乡差别 城市作用 经济规律 经济联系 社会化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光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运用乌尔曼的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结合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发展实践,分析了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城市旅游要素的可转移性和区域旅游发展的中介机会,以及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旅游者... 运用乌尔曼的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结合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发展实践,分析了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城市旅游要素的可转移性和区域旅游发展的中介机会,以及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旅游者流和普通旅客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最后运用有关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对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进行了测定,包括九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经济隶属度(珠三角其余六城市对广深珠三城市)、城市旅游吸引范围等,以深入把握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 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 珠江三角洲九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
20
作者 刘中宪 孟思博 +2 位作者 张妤 乔云帆 陈龙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我国大量城镇位于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幅值放大和持时增长效应,同时沉积盆地与建筑群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导致地震动空间重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首先,... 我国大量城镇位于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幅值放大和持时增长效应,同时沉积盆地与建筑群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导致地震动空间重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首先,以剪切层模型、弯剪耦合模型等简化力学模型模拟建筑结构,计算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获得建筑群的基础顶面地震动;然后,基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典型单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最后,结合所求建筑群元模型模拟建筑结构时,上部建筑对基础顶面地震动的影响具有等?效?性,因此所建方法适用于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导致盆地内地表地震动峰值降低,但局部位置会在盆地效应基础上产生附加放大效应;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地表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峰值相差3倍,同时放大邻近建筑出现相同等级震害的概率差异,所分析算例中,在是否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邻近四栋相同框架结构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范围分别为66%—92%和87%—93%,此结果与实际震害中建筑结构交替破坏的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效应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 易损性 震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