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城市低碳建设程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玲玲 倪权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7期1631-1635,共5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利用TOPSIS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30的城市的低碳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解析低碳建设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我国低碳建设程度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深圳、南京、东莞、广州、成都,而...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利用TOPSIS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30的城市的低碳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解析低碳建设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我国低碳建设程度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深圳、南京、东莞、广州、成都,而各城市在低碳建设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对GDP大城市来说,主要应该关注人均能源消费、环境绿化与废物处理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评价指标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斗 杨雨欣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1,共13页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22年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生态韧性,这一结论在...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22年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生态韧性,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大型城市以及高碳排城市的生态韧性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环境治理三条路径提升生态韧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低碳城市建设的效用价值及拓展生态韧性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城市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3
作者 张明斗 张子钰 王传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3,共11页
本文以全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 本文以全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存在城市区位、资源禀赋和碳排放强度的异质性,其中,低碳城市建设可以显著促进东、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碳排放城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3)低碳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三条路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且财政分权在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4)低碳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试点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本研究结论为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和拓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提供了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绿色金融 城市区位 资源禀赋 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管理视角下的城市低碳生产效率研究——以我国36个重点城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鲍海君 郭奚晨 +2 位作者 蔡鑫羽 郭洋 詹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可以从源头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文章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果(Outcome)环节,构建了包含规划、实施、检查、结果...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可以从源头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文章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果(Outcome)环节,构建了包含规划、实施、检查、结果、反馈(PDCOA)的全过程管理框架,形成城市低碳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比了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在低碳建设中的生产效率水平整体较低,得分均值为51.74分(总分为100分)。从环节视角分析,实施环节得分最高,反馈环节得分最低。从区域视角分析,短板环节与城市定位及类型相关联,建议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章旨在从全过程管理视角出发,评价城市在低碳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效率水平,为我国低碳城市的高效建设提供新视角,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建设 城市生产效率 PDCA 诊断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混凝土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锡玲 杨加 张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100,共3页
城市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总能耗和气体排放量的3/4,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由于普通混凝土资源和能耗消耗高,指明了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关键,并通过陈述生态混凝土的分类、技术途径及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优势,表明生... 城市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总能耗和气体排放量的3/4,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由于普通混凝土资源和能耗消耗高,指明了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关键,并通过陈述生态混凝土的分类、技术途径及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优势,表明生态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从生产、使用到废弃过程中方面阐述了生态混凝土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混凝土 生态环境 生态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凡 马万里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5期88-92,共5页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思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大多数与此相关的政策建议,要么只是直接提出问题的严峻性和采取行动的必要性;要么忽视各个级次政府对于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作用...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思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大多数与此相关的政策建议,要么只是直接提出问题的严峻性和采取行动的必要性;要么忽视各个级次政府对于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作用,只讲责任而不顾能力和激励;要么把能力和激励问题视作理所当然的前提,忽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这样的讨论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缺乏有针对性的建议。文章从多级次政府的现实出发,说明财政分权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巨大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财政分权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2
7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40,共14页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城市建设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章立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共3页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化解城市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目前的低碳城市实践来看,虽然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但还存在着发展模式趋同、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性...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化解城市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目前的低碳城市实践来看,虽然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但还存在着发展模式趋同、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性不高、减碳的长期性与地方短期政绩观不一致等问题。为了推进城市建设向低碳化转型,本文从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地方政府坚持低碳化发展、企业低碳化生产、市民低碳化消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与政府行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余达锦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7,共5页
发展新能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研究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及政府行为,建立... 发展新能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研究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及政府行为,建立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四方协调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能源行为内容,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能源行为创新策略,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新能源发展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与包容性低碳增长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仕允 卫晓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5,共12页
基于2012—2020年全国2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影响,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北和西部地区以及非资... 基于2012—2020年全国2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影响,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北和西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建设影响包容性低碳增长中具有中介作用,市场化水平在低碳城市建设与包容性低碳增长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对包容性低碳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低碳城市建设释放包容性低碳增长动能,以绿色技术创新筑牢绿色低碳增长基底,以市场化手段增强低碳城市建设成效等建议,以更好实现包容性低碳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市场化水平 包容性增长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评估——兼论数字经济与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李毅 胡宗义 +1 位作者 周积琨 黎晓青 《统计研究》 2025年第8期59-71,共13页
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客观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下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选取2006—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方法,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 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客观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下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选取2006—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方法,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考察其在不同所有制属性、污染程度与技术水平企业中的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与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从创新产出层面来看,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高;从创新方向层面来看,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推动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低碳城市建设通过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绿色消费水平,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和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进一步增强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不仅拓宽低碳城市建设成效评估的视野,还有助于促进政府、金融机构、公众和企业形成低碳转型的合力,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制度环境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国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因化石能源品种及其消费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其排放量估算需要在明确化石能源消费计算范围的基础上,按不同的化石能源品种逐项计算求得。济南... 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因化石能源品种及其消费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其排放量估算需要在明确化石能源消费计算范围的基础上,按不同的化石能源品种逐项计算求得。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近20年来,在其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化石能耗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CO2排放量也越来越多,以济南为例对该问题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消费 二氧化排放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