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决城市低保制度就业负激励问题的方案探讨——基于“补差制”与“负所得税制”的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边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8,共8页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着按照低保标准与低保家庭人均收入间的差额进行补偿的机制,称为"补差制"。这一制度背离了社会救助的初衷,打击了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形成了"贫困陷阱"下的福利依赖。而负所得税制能够使受助...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着按照低保标准与低保家庭人均收入间的差额进行补偿的机制,称为"补差制"。这一制度背离了社会救助的初衷,打击了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形成了"贫困陷阱"下的福利依赖。而负所得税制能够使受助者在获得基本生存补助的同时,依据劳动收入获得相应的津贴,使受助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使其摆脱"贫困与失业陷阱"。在阶梯式救助与地区差异的前提下,两种负所得税制方案表明,负所得税制下的可支配收入高于补差制下的可支配收入,并且负所得税制下的收入保障线与收入目标线差距越大,就业激励效应就越强。据此,本文提出了构建负所得税机制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制度 补差制 负所得税制 ELES模型 阶梯型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增进效果研究——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红燕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1,共9页
笔者采用泰尔指数、面板回归、斯皮尔曼秩相关等方法对于中央财政城市低保一般转移支付支出的公平性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低保一般转移支付有效地改善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不过,中央转移支付对于东、中、西三大地区之内以及地区之间低... 笔者采用泰尔指数、面板回归、斯皮尔曼秩相关等方法对于中央财政城市低保一般转移支付支出的公平性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低保一般转移支付有效地改善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不过,中央转移支付对于东、中、西三大地区之内以及地区之间低保保障率、低保参保率公平的改善幅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地区间低保参保率公平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地区人均财政收入与低保参保率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性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财政低保"因素法"的转移支付公式中添加"三位一体"的评价指标、调整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城市低保制度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保制度执行现状及对策剖析
3
作者 姜巍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16年第4期29-30,共2页
城市低保制度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群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低保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审计目标。审计发现,实行城市低保... 城市低保制度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群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低保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审计目标。审计发现,实行城市低保制度以来,虽然低保覆盖率及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制度 城市生活制度 制度执行 社会救助体系 现状 生活标准 城市贫困人群 审计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4
作者 白晓荣 廉桂萍 《北方经济》 2005年第9X期42-43,共2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经济制度,是近年来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市生活贫困居民的“最后保障线”。我区是从1997年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经济制度,是近年来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市生活贫困居民的“最后保障线”。我区是从1997年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到1999年6月底,全区21个城市和所有的旗县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并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城市低保制度 城市贫困人口 社会制度 失业人员 失业险基金 养老险统筹 社会经济制度 救助服务 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悬崖效应”问题及治理对策
5
作者 高洁静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第4期126-128,共3页
一、前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为妥善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城市低保制度的施行进入了正式化和规范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三十... 一、前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为妥善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城市低保制度的施行进入了正式化和规范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三十多年来,作为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不仅在保障城市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方面作用显著,同时,也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生活制度 城市生活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 人民福祉 城市低保制度 城市贫困家庭 安全网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居民最低保障制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祥东 曲绍旭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年第2期8-9,共2页
一、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过程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最早诞生于上海市。1993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城市低保制度。为使该制度在全国更有效推广,国务院于1997年8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 一、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过程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最早诞生于上海市。1993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城市低保制度。为使该制度在全国更有效推广,国务院于1997年8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此后,各省纷纷建立城市低保制度。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详细规定了城市低保制度享受范围、低保户申请标准、低保制度管理、低保资金筹集、制度审核等内容。民政部相继颁布了相关条例和规定,1999年1月28日颁布了《民政部关于加快建立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0年1月14日颁布了《关于深入贯彻城市最低居民生活保障条例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1年8月1日颁布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通报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等,这些制度奠定了城市低保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生活制度 城乡居民 城市居民最生活障条例》 对比分析 城市居民最生活障工作 城市低保制度 国务院 民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保管理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梅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27,共6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生活保障为主,以就学资助、医疗救助、住房援助、供暖补助、就业援助等解困措施为辅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它是城市中对于弱势群体的最后一道生存保障线,旨在解决长期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生活保障为主,以就学资助、医疗救助、住房援助、供暖补助、就业援助等解困措施为辅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它是城市中对于弱势群体的最后一道生存保障线,旨在解决长期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贫困问题。我国现行城市低保制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为此,城市低保管理应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城市低保综合管理机制,即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衔接机制、监督机制、退出机制五个方面创新管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促进个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制度 可持续发展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余市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8
作者 万鑫 《社会工作》 2009年第17期7-7,共1页
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的首要前提,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制度作保障的民生问题,才能得到长效解决。对此,江西省新余市从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开始,就非常注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并为农村低保的建制工作... 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的首要前提,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制度作保障的民生问题,才能得到长效解决。对此,江西省新余市从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开始,就非常注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并为农村低保的建制工作率先在全省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新余市 社会发展成果 城市低保制度 制度建设 困难群众 民生问题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制度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9
作者 覃万科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2X期36-36,共1页
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宜都市已经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 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宜都市已经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第一批城市低保AA级管理单位,农村低保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城乡低保工作经验多次在全省交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五供养 专项救助 救助政策 生活 优惠政策 障方式 社会公平 资源配置 城市低保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
10
作者 任海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8期185-186,共2页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救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目的性,社会救助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食、住、衣、医,其实质是保障人的生存权。二是义务性,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三是无偿性,不企图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制度 乌海市 内蒙古 维护社会稳定 城市低保制度 农村制度 医疗救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困难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江西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11
《社会工作》 2006年第12S期9-10,共2页
从2002年基本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开始,到2006年全省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个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覆盖城乡、体系完备的社会救助网络在赣鄱大地全面建立,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党政部门深恪民... 从2002年基本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开始,到2006年全省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个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覆盖城乡、体系完备的社会救助网络在赣鄱大地全面建立,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党政部门深恪民本理念,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发展与利益,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各项专项救助制度,大力开展经常性捐赠与社会捐赠活动,完善灾害救助管理机制,使红土地上的困难群体共享改革的成果。并为和谐江西的构建和江西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困难群众 江西 农村最生活制度 城市低保制度 捐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