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CF模型的城市人口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田丽君 晁晖 +1 位作者 王春磊 焦琳琳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1,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在控制其他驱动变量的条件下,研究某种因子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效应仍然面临一定挑战。该文首先以中国地级市尺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数据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在控制其他驱动变量的条件下,研究某种因子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效应仍然面临一定挑战。该文首先以中国地级市尺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数据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别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贝叶斯因果森林(Bayesian causal forest,BCF)模型,在控制混杂因子的基础上,得到了2005—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因果效应,结果呈现出“U”型曲线特征,探究了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上述分析,针对不同地区提出合理减排政策建议。研究可为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空间异质性 空间相关性 贝叶斯因果森林模型 因果效应 城市人口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与碳排放 被引量:62
2
作者 张华明 元鹏飞 朱治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59-2470,共12页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与人均CO_(2)排放之...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与人均CO_(2)排放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且影响机制各不相同;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规模在影响碳排放上具有协同效应;中国东中西地区及南北地区在碳排放及其影响机制上具有显著差异;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各地政府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时要针对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和低碳统筹发展,合理制定人口、产业和节能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产业集聚 碳排放 空间溢出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我国12个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凤超 黎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6,207,208,共13页
我国城市群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整体看来,专业化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产生。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集聚经济效应被抑制。北部湾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专业化集聚仍具发展空间,辽中南城市群与... 我国城市群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整体看来,专业化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产生。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集聚经济效应被抑制。北部湾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专业化集聚仍具发展空间,辽中南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多样化集聚产生经济效应。专业化集聚适合于“小而精”的城市发展;多样化集聚适合于“大而全”的城市发展,不过前提条件是多样化集聚的经济外部性已产生。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潜力受限,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真正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基于铁路提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宋晓丽 李坤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6,124-125,共8页
自1997年以来我国实施了6次铁路提速,本文将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的一次自然实验,选取7条铁路干线作为铁路提速的代表,使用倍差法考察了其对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提速期间,相对于未提速城市,铁路提速促使... 自1997年以来我国实施了6次铁路提速,本文将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的一次自然实验,选取7条铁路干线作为铁路提速的代表,使用倍差法考察了其对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提速期间,相对于未提速城市,铁路提速促使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增加了35.2%。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铁路提速对提速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仅在长期显著;铁路提速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提速 城市人口规模 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邓涛涛 闫昱霖 王丹丹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共13页
以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常住人口指标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并从人口增速与人口增量两方面探讨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开通有助于城市人口增加,然而由于高速铁路开通时间较短,城市人口... 以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常住人口指标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并从人口增速与人口增量两方面探讨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开通有助于城市人口增加,然而由于高速铁路开通时间较短,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不明显;高速铁路对城市人口增量和增速的影响与该城市初始人口规模、是否在五大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高速铁路开通后,大城市的人口增加数量明显大于中小型城市,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将进一步导致人口分布的极化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有利于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人口的集聚,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人口增加更多,但对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表现出较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群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基于上海市的实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萌 张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112,共5页
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通过VAR模型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探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的限制因素更多地源自基础设施投资上注重经济增长的公共投资偏好,而非... 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通过VAR模型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探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的限制因素更多地源自基础设施投资上注重经济增长的公共投资偏好,而非投资总量的约束。解决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城市发展问题,有赖于政府职能转型,转变公共投资的目标倾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人口发展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化研究——《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编制工作体会 被引量:24
7
作者 牛慧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基于对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现存问题的分析,根据对预测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针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规模预测,提出了需要进行规范的四大方面及主要对策,分别是:界定基本概念、统一数据口径、进行多方案预测、表明预测依据。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预测 城市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人口规模估算与调控路径选择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强 周晓津 《西部论坛》 2014年第2期1-16,共16页
目前,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是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利用城市市辖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估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2个;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例分析... 目前,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是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利用城市市辖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估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2个;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例分析非市场手段调控人口规模的效果及其成本,结果表明以地方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一旦放松调控,城市人口在短期内即迅速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对日本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流动的关键因素;对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口演变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由珠三角核心城市流向外围城市主要是伴随着产业转移的人口回流。在市场经济框架下,不能主要以行政手段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而应主要采用市场手段来调控城市人口结构,如产业升级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城市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城市人口规模调控 城市人口膨胀 城市人口结构 人口流动 产业转移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口规模、就业密度与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双重倒“U”型关系的解析与检验 被引量:8
9
作者 程开明 洪真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132,共16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生产活动的活跃引致空气污染排放的加剧,明晰城市人口规模和就业密度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意义深远。该研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就业密度与城市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 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生产活动的活跃引致空气污染排放的加剧,明晰城市人口规模和就业密度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意义深远。该研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就业密度与城市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之间均满足倒“U”型关系,且规模与密度均对倒“U”型门槛值存在调节效应。基于此,利用2010—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表明:①城市人口规模、就业密度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均符合稳健的倒“U”型特征,2018年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由升转降的规模门槛值和密度门槛值分别为105万人和3469人/km2。②目前,中国部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就业密度已超过门槛值,步入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的“双下行”通道,这些城市人口增加延长了非生产时间,对有效劳动供给造成的损失超过劳动力时间禀赋的增加,从而使得生产受限减少了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同时,城市高就业密度有利于创新扩散和知识外溢,对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产生的减排作用强于高就业密度带来的生产激励效应对空气污染排放的增排作用,这些作用的综合结果使得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趋于下降。③城市人口规模扩张有助于降低密度门槛值,城市就业密度的提升也有助于降低规模门槛值。人口规模的扩张能够为知识外溢等提供有利条件,促使密度门槛前移;而就业密度的提升则会产生一定的拥挤效应,使得非生产时间更快增长,生产扩张提前受限,促使规模门槛前移。以上结论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就业密度 生产性空气污染排放 倒“U”型关系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午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2,共4页
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杜午禄一、从北京人口规模的“控而难制”引起的思考北京市的城市人口规模问题,一直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战略,因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杜午禄一、从北京人口规模的“控而难制”引起的思考北京市的城市人口规模问题,一直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战略,因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也作为一项特殊任务而列入《北京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功能 城市人口增长 社会经济 经济发展 自然增长率 城市发展 城市社会 北京人口 北京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机制及实证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本毅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9,共7页
城市人口规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理模型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实证。由数理模型可得:城市化的技术积聚效应、城市地租、农村人口规模、城市与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农村迁移的冲击等... 城市人口规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理模型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实证。由数理模型可得:城市化的技术积聚效应、城市地租、农村人口规模、城市与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农村迁移的冲击等影响着城市人口规模。由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可得,城市土地和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为了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使用城市土地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供给 城市需求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模式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时空效应研究——来自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宫攀 张槊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74,共16页
利用2009~2018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多样化集聚与专业化集聚约束的城市生产函数。在空间杜宾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城市人口规模滞后一期的方式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探讨产业集聚模式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时空效... 利用2009~2018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多样化集聚与专业化集聚约束的城市生产函数。在空间杜宾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城市人口规模滞后一期的方式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探讨产业集聚模式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时空效应。研究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具有循环累积效应和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人口规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周边城市人口规模具有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时空效应具有滞后性;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时空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地区产业的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时空效应存在异质性。各级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政策,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和原有产业基础,从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地实现城市人口规模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多样化集聚 专业化集聚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根本出路——兼论陆学艺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国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特大人口迅速膨胀,产生了"城市病",治理"城市病"已刻不容缓。"城市病"是区域结构失衡、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特大人口迅速膨胀,产生了"城市病",治理"城市病"已刻不容缓。"城市病"是区域结构失衡、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结果。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社会建设发展小城镇,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3种问题,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小城镇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都以来北京历代城市人口规模蠡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光辉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1期39-46,共8页
北京,自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建陪都称南京以来,历都金、元、明、清与民国前期(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清与民国初期均称北京),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北京城市人口的历史资料十分缺乏,笔者谨据掌握的资料,对... 北京,自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建陪都称南京以来,历都金、元、明、清与民国前期(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清与民国初期均称北京),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北京城市人口的历史资料十分缺乏,笔者谨据掌握的资料,对建都以来北京城市人口的规模作一揣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期 城市人口规模 社会历史 民国初期 南京 公元 历史资料 《辽史》 城市居民 辽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潜力、工资扭曲与城市人口规模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5,共14页
本文利用2004-2009年我国286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国内贸易潜力、国际贸易水平、劳动力市场工资扭曲三个指标,并以城市工资水平与以上三个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研究显示:工资的上涨有利于城市... 本文利用2004-2009年我国286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国内贸易潜力、国际贸易水平、劳动力市场工资扭曲三个指标,并以城市工资水平与以上三个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研究显示:工资的上涨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城市国内贸易能有效带动城市人口集聚,但城市的国际贸易水平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提升并没有直接而显著影响;工资扭曲虽然增加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但需求的增加得不到供给的支持,相反,工资扭曲打破人口与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从而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工资 城市人口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的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
16
作者 孙洪铭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2期28-31,共4页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结果是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市区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以人口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北京地区城市化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全市人口增长迅速。按照目前的辖区范围,1949...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结果是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市区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以人口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北京地区城市化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全市人口增长迅速。按照目前的辖区范围,1949年全市常住总人口为41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6万人,到1986年底,全市常住总人口达到971万人,比1949年净增加1.35倍,其中常住城市人口587万人,比1949年净增加2.34倍,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比全市城乡人口增加的速度高出73%。构成人口规模的增长因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抵,净增加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 城市问题 人口增长 增长因素 城市化过程 自然增长 市区人口 辖区范围 人口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市城市人口规模PS多目标动态研究
17
作者 张茂林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6-30,共5页
国家“七五”在白银进行的大规模倾斜投资,给白银经济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城市发展与其功能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协调,本文把城市人口容量规模和发展规模结合起来,确定白银城市的合理人口规模,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规模 容量规模 多目标决策 白银市 合理人口规模 工矿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50年 城市人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口规模演变的新框架——基于城市便利性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松林 周鸿勇 马帆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5,共9页
本文基于城市便利性的视角构建城市人口规模演变的新框架。研究得出,当城市便利性程度过低时,仅仅依靠提高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增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手段难以奏效;城市人口规模随着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而增大,且这种效应随着城市便利性程... 本文基于城市便利性的视角构建城市人口规模演变的新框架。研究得出,当城市便利性程度过低时,仅仅依靠提高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增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手段难以奏效;城市人口规模随着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而增大,且这种效应随着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而变弱,对于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来说,利用这种效应增大城市人口规模是有效的;城市人口规模随着城市便利性程度和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在此过程中两者相互间存在"弥补效应",但相对于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来说,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弥补效应"更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演绎出城市人口规模优化的政策思路:在引导"便利性人口迁移"方面,中小城市要重点提高城市便利性程度,大城市要慎重提高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大中小城市要协调提高各自的城市便利性程度与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便利性程度 城市便利性获得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流动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温星衍 《人口学刊》 1987年第5期1-7,共7页
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模式是: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并且这种模式至今仍为世界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然而,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率先步入人口城市化的若干发达国家其人口流动模式发生... 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模式是: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并且这种模式至今仍为世界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然而,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率先步入人口城市化的若干发达国家其人口流动模式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转变:特大或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农村,城市人口规模构成也发生相应变动。不少发达国家是经历了大城市“膨胀病”的阵痛,为其消极的社会经济后果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转入这一模式的。值得研究的是,这一转变是否标志着人口城市化进入了新阶段?其动因是什么?本文略述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发达国家 城市中心区 人口城市 人口流动 中等城市 中小城镇 城市人口增长 城市化过程 郊区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城市人口规模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卿富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规划预测 城市形态规模 就业规模 人口增长率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