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识别与核心产业主体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张浩博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2-14,共3页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确了各城市主体空间功能产业分布;除哈尔滨外其他城市优势职能部门偏少,且以第二产业为主;采用改进区位熵法分析了城市部门职能的专业化程度,并将城市各部门职能分为特色职能、优势职能和一般职能,黑龙江省特色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以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 纳尔逊指数 改进区位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认知、发展与启示
2
作者 刘兵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既是历史范畴,也是当代热点话题,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诉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我国部分城市的定位打上了体育的烙印,就有必要分析城市主体体育权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中首先从经济...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既是历史范畴,也是当代热点话题,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诉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我国部分城市的定位打上了体育的烙印,就有必要分析城市主体体育权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中首先从经济、政治、生活和生态等方面探讨了认知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范式,然后基于全球视野和案例分析了城市在经济、政治和体育全球化发展条件下体育权利的变迁,最后讨论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主体体育权利发展必须直面的话语与行动、权利与制度以及名声与民生等方面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 认知范式 体育规划 体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机制、叙事模式与核心特征:对西方学界城市文学观的几点反思
3
作者 王桃花 黄美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当前城市文学研究往往陷入地域文学研究的思维窠臼,令这一研究领域的身份特征不甚明确。本文从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界的城市文学研究中寻求启示,以挖掘其中蕴含的城市文学观:以城市表征与城市想象这两个生成机制探究城市的物质现实如何... 当前城市文学研究往往陷入地域文学研究的思维窠臼,令这一研究领域的身份特征不甚明确。本文从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界的城市文学研究中寻求启示,以挖掘其中蕴含的城市文学观:以城市表征与城市想象这两个生成机制探究城市的物质现实如何进入文本世界,即从文本外部到文本内部的城市书写过程,体现出宏观的研究视野;城乡对立、阶级矛盾与审美沉思这三种叙事模式聚焦于文本内部,涉及所建构的城市在文本中的具体叙事功能,呈现出城市叙事模式的流变;由叙事模式研究引申出来的城市主体性问题则更深层次地触及城市文学的特征,亦即城市文学区别于其他文类的核心要素。三者共同构成西方学界宏观、流动而开放的城市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城市文学 生成机制 叙事模式 核心特征 城市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财政主体财源:房地产租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宏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69-79,共11页
城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分税制实施以来城市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述了选择以房地产租税为主体构建城市财政体系的依据及可行性 ;并... 城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分税制实施以来城市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述了选择以房地产租税为主体构建城市财政体系的依据及可行性 ;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研究了城市财政主体财源——城市土地地租、房地产税制建设以及其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财源 土地地租 房地产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人口就业转移载体
5
作者 杨顺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1,共4页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口转移,确保人口转移有比例按规划地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就业人口转移 中心城市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人口就业转移的有效载体
6
作者 杨顺湘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口转移,确保转移人口有比例按规划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就业人口转移 中心城市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流演化的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博弈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爱君 晏敬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7-50,共4页
城市群创新主体交流沟通是其产生协同意愿的充分条件,会影响协同稳定性和系统演化结果。构建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交流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交流动因,并用间接演化方法探讨了其协同稳定性问题,认为创新利润是直接的协同动因,同质和... 城市群创新主体交流沟通是其产生协同意愿的充分条件,会影响协同稳定性和系统演化结果。构建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交流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交流动因,并用间接演化方法探讨了其协同稳定性问题,认为创新利润是直接的协同动因,同质和异质性创新主体协同会影响协同意愿,且其规模差异及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演化路径。最后对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演化 城市群创新主体 协同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营主体刍议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洪平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采用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而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首先要求市场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则表现为提供和经营不能交由市场经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城市政府要转变职能,在建立市场制度、城市...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采用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而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首先要求市场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则表现为提供和经营不能交由市场经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城市政府要转变职能,在建立市场制度、城市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制度创新等方面多做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主体 城市政府职能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美学研究的新视角——论城市审美主体的发展及城市美的表象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朋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7期83-88,共6页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感性化审美等新的变化;说明了主体审美活动与城市美的作用机制。论文还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美学 城市审美主体 审美 审美话语权 城市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主体动态模型”的康养城市协同建设探究
10
作者 蔡依妍 朱颖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1期6-10,共5页
康养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康养城市建设主体的解读,得出三大主体:政府、企业、社区。基于主体协同建设的合理性,构建康养城市协同建设“三主体动态模型”,分析其运行机制。由此表明:政府作为“掌舵者”,引导企业和... 康养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康养城市建设主体的解读,得出三大主体:政府、企业、社区。基于主体协同建设的合理性,构建康养城市协同建设“三主体动态模型”,分析其运行机制。由此表明:政府作为“掌舵者”,引导企业和社区协同共建康养城市;企业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基于政府政策主导康养城市建设,为社区提供相应的康养服务;社区是康养城市建设的基础主体,借助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康养服务资源,造福康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城市建设主体 协同建设 主体动态模型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模型探讨——以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川 谭进 朱明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4-26,共3页
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资源优势 ,指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重庆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绿地系统构架模式 。
关键词 地市绿地建设 带状绿地 自然林地 山水园林城市 重庆 绿地系统 绿化体系 城市主体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践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春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8,共8页
伴随城市化而来的多样化变迁,对过去国家垄断需求满足的体制和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为公民社会的滋生、发育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仔细探究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不仅卷入城市化的人群庞大,而且方式多样,从而也... 伴随城市化而来的多样化变迁,对过去国家垄断需求满足的体制和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为公民社会的滋生、发育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仔细探究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不仅卷入城市化的人群庞大,而且方式多样,从而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公民社会实践,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一些原先没有的民间社会组织涌现,以满足多样化城市化人群的多样性需求,比如由农村流动人口自己组织的维权组织、商会、同乡会,还有一些城市居民组建了一些民间组织,去帮助作为弱势人群的农民工如何适应城市社会,提升他们的发展能力。日益增多的民间组织首先是弥补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带来的服务失缺,因此更多的是与政府合作;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获得与政府、企业老板和城市居民有一定对话能力,以更好促进利益均衡和社会公正。正是在这样的带有一定张力的合作中,展现出城市化中的公民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局限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实践时间短等原因,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还比较缓慢,还没有成型。不管如何,公民社会实践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民社会 城市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营的内涵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被引量:16
13
作者 于洪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18,共4页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采用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首先要求市场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表现在提供和经营不能交由市场经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有效的市场制度、城市功能定位、城市规划布局以及城市品牌...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采用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首先要求市场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表现在提供和经营不能交由市场经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有效的市场制度、城市功能定位、城市规划布局以及城市品牌形象的包装与推广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主体 城市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营问题讨论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长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79,共5页
在我国,城市经营或经营城市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它主要是在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和"地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完善和发展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的基础理论... 在我国,城市经营或经营城市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它主要是在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和"地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完善和发展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本文将对近几年关于城市经营理论的讨论做一综述,力图反映这一时期我国关于城市经营理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主体 城市经营客体 特点 改革 城市规划 土地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改居”和增进城市特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蓝常高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章将“村改居”放在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村改居”使完成了居住地转换和职业转换的人们获得了制度化的确认,但是“村改居”并不是城市化的终点。必须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使“村改居”社区不断增进城市... 文章将“村改居”放在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村改居”使完成了居住地转换和职业转换的人们获得了制度化的确认,但是“村改居”并不是城市化的终点。必须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使“村改居”社区不断增进城市特质,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贯彻平等原则,扶助弱势群体,创造祥和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可以去努力创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的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villagers committee vc) 居民委员会(residents committee RC) 城市化的主体 城市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