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过渡带景观特征与规划建设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国斌 李秀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268-6270,共3页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类型,分析城郊开放的景观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景观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频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高等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优化原则,经济系统、...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类型,分析城郊开放的景观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景观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频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高等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优化原则,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相耦合原则,依据各地城郊特征,提出城市生态过渡带的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特征 指导原则 规划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空间演进与空间交互强度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妙萍 陈颖彪 +2 位作者 千庆兰 杨智威 阮杰儿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6,共12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趋势,以北偏东方向发展为主,破碎区块逐渐演变为连续区域;2)广州市城乡过渡带之间的空间交互网络结构呈现"多方向化"趋势,从最初的西南侧单线网络结构逐步发育成多方向闭合网络联结结构,目前演变为南北两支、东西向的强空间交互态势,以白云区为代表的北部区域和以番禺区为代表的南部区域是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重要战略节点地域;3)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社会经济优势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3个空间层级结构,并由城市核心区辐射带动,向北、东北与东南3个方向推动发展为城乡过渡带;4)各城乡过渡带的发展速度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广州市应结合本区域优势产业和自然资源,走联合与互补发展并存的道路,重视城乡过渡带区域发展引擎,增强其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空间交互 sDNA NPP/VIIRS夜间灯光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
3
作者 彭文强 蒲欣冬 +2 位作者 陈怀录 张强 白洪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683-17684,17687,共3页
针对当前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转变思维方式,从农民的视角出发,以寻求城市化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主动城市化的概念,重点对主动城市化的时空演进、意义进行了探讨,最后又提出了推进主动城市化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该研究能够丰富我国... 针对当前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转变思维方式,从农民的视角出发,以寻求城市化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主动城市化的概念,重点对主动城市化的时空演进、意义进行了探讨,最后又提出了推进主动城市化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该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城市化的相关理论,拓展城市化的研究思路,有利于城市化战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城市化 主动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指示大气重金属铅沉降的机制和采样策略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冉江游 叶丽 +6 位作者 黄帅 陈园园 汪艳敏 周伟 张世熔 徐小逊 邓欧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目的】旨在探究苔藓对大气重金属铅(Pb)沉降的响应机制,优化苔藓指示大气污染的采样策略。【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连续监测成都平原城乡过渡带的大气重金属Pb沉降和苔藓Pb浓度,分析了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响应关系,并探讨了... 【目的】旨在探究苔藓对大气重金属铅(Pb)沉降的响应机制,优化苔藓指示大气污染的采样策略。【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连续监测成都平原城乡过渡带的大气重金属Pb沉降和苔藓Pb浓度,分析了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响应关系,并探讨了苔藓指示Pb沉降的最佳采样季节和频率。【结果】研究区大气Pb年沉降通量和苔藓Pb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29±0.04)mg/(m^(2)·a)和(18.50±0.65)mg/(kg·a)。大气Pb沉降通量与苔藓Pb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时间上表现为夏季通量和浓度最高、春季最低,但Pb沉降月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个数量级(11.30~21.01倍),而苔藓Pb浓度月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80~3.44倍;空间上,沉降通量和苔藓浓度均表现为乡镇-农区最高、林区最低。研究区苔藓Pb浓度与不同累积时长(1-12月)的大气Pb沉降累积通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短时间累积尺度下(1-3月),只有林区-农区与林区监测点的相关性极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上述两个监测点,发现夏季(8月)、秋季(9、10月)与冬季2月的监测相关性显著(P<0.05);当累积时间超过3个月后,所有监测点两者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苔藓能够监测大气Pb沉降,但更适合人为扰动较少的区域,最佳采样季节为夏秋季,即苔藓生长季节,如需在Pb沉降强度较高的区域开展苔藓监测,还需要筛选耐受和富集能力更强的苔藓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苔藓监测 重金属铅 大气铅沉降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