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规划管理需求的城乡绿地分类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廖远涛 肖荣波 艾勇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两级公园体系,突出游憩康乐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分"其他绿地",加强对市域非建设用地在类型上的管理与功能上的引导,突出生态保护、景观游憩、空间结构控制等核心功能,为完善现行绿地分类标准做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绿地分类 规划管理 绿地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共健康风险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9-64,共6页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理论方法与规划技术,为充分发挥城乡绿地系统干预效用提供支撑。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构建包含"辨识模块-响应模块-规划模块"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响应框架,并从健康规划应对和健康规划保障两方面提出其规划响应途径,推进城乡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动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园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健康风险 城乡绿地 三元论 规划响应框架 规划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度量化模型的城乡绿地系统布局调适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2 位作者 王俊祺 吴钰宾 杨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2,共4页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以佛山绿地系统布局调适为例,定量分析绿地系统内部子系统功效之间、绿地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同作用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并根据时空分异结论指出协同优化策略,进行功能结构性协同和生态骨架性协同的布局调适。测算结果表明,调适方案能够一定程度改良绿地系统综合功效的耦合影响及协同性能,基本实现整个绿地系统的协同有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绿地 协同度 耦合度 布局调适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乡绿地网络规划建设的历史进程与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 2018年第7期77-83,共7页
为研究中国先进的城乡绿地规划理念与建设成果,选取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背景变化及绿地格局重大变革为转折,将城乡绿地网络建设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历史地图、统计资料的收集及田野调查,重点梳理绿地网络规划建设历史进程并对比6... 为研究中国先进的城乡绿地规划理念与建设成果,选取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背景变化及绿地格局重大变革为转折,将城乡绿地网络建设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历史地图、统计资料的收集及田野调查,重点梳理绿地网络规划建设历史进程并对比6个阶段绿地建设的时代背景、规划编制、规划布局及建设成果,进而从经济支持、政策引导和事件推动3方面探讨绿地建设主要驱动力。由此总结上海城乡绿地网络主要特征及控制、连接、拓展、更新和融合五大整合策略,为其他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上海 城乡绿地网络 历史进程 绿地格局 驱动力 整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构成、特性与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滨谊 吴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第5期1-5,66,共5页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其于结构、功能及系统层面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连接,是生态向着城乡演进的一种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与生态策略。文中侧重从生态视角解析绿道由本体、边缘区、...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其于结构、功能及系统层面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连接,是生态向着城乡演进的一种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与生态策略。文中侧重从生态视角解析绿道由本体、边缘区、影响辐射区3个要素构成,提出绿道在生态网络建构过程中体现出的统领性、生态性、系统性3大特性,并分别从其与城乡的空间形态演进、系统耦合关系及价值驱动机制3个方面分析绿道及绿网对于城乡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为探知、建构合理高效的城乡绿地生态空间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城乡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构成 特性 网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绿地空间破碎化格局研究与启示——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越 林箐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章以海淀区城乡绿地为研究对象,解译卫星影像提取城乡绿地类型数据,并将附属绿地纳入研究范畴。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城市中心辐射缓冲区的梯度分析方法,从城乡绿地分类及不同城市空间绿地景观破碎度2个层面进行城乡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文章以海淀区城乡绿地为研究对象,解译卫星影像提取城乡绿地类型数据,并将附属绿地纳入研究范畴。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城市中心辐射缓冲区的梯度分析方法,从城乡绿地分类及不同城市空间绿地景观破碎度2个层面进行城乡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从绿地斑块规模、形状及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分析绿地类型的破碎度特征,通过设置辐射缓冲带的梯度分析法得出绿地破碎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中心城区、城市边缘区、郊区绿地的破碎化表现及成因,并针对不同城市化地区提出对应的整合策略,为城乡绿地的合理利用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绿地 破碎度 绿地类型 城市空间 整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景融合”规划作为城乡绿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陆哲明 张云路 +1 位作者 刘丹丹 赵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3,共5页
基于城乡绿地建设、发展中因经济效益缺失而存在的不可持续性风险,提出了"产业即景观,景观即产业"的"产业-景观"一体融合规划策略。探讨了产景融合规划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在此基础上,树立规划原... 基于城乡绿地建设、发展中因经济效益缺失而存在的不可持续性风险,提出了"产业即景观,景观即产业"的"产业-景观"一体融合规划策略。探讨了产景融合规划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在此基础上,树立规划原则、确立规划内容、提出实施路径并探讨了产景规划的多尺度适应性和跨尺度协同,试图探索一条综合社会、环境、经济三大效益的城乡绿地规划设计之路,以解决现有问题,协调三大效益,达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景规划 可持续发展 规划策略 城乡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与管控路径探索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云路 马嘉 李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支撑专项之一,须充分响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视角进行合理转变。以新时代国土空...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支撑专项之一,须充分响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视角进行合理转变。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引,从规划路径和规划管控两大方面,针对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何适应当前城乡绿色空间优化需求进行规划模式探索。在规划路径方面,提出借助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确定规划的流程、层次、内容、技术。在规划管控方面,提出呼应"多规合一"发展要求,构建多民众参与、多部门合作、多渠道沟通的城乡绿地管控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路径和稳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支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色空间的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路径 规划管控 多规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防治法背景下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振威 郑晓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5,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将形成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从污染土壤调查、修复、风险防控、监测到场地再利用,从环境标准到规划管理的全方位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观背景,再加上中国土壤污染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将形成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从污染土壤调查、修复、风险防控、监测到场地再利用,从环境标准到规划管理的全方位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观背景,再加上中国土壤污染严重、规模大、修复难、成本高、周期长等特征,将导致大量污染场地转变为绿地或生态用地,最终对绿地系统的数量与规模、布局与功能、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标准等多个维度产生实质性影响。分析这一趋势,对其影响提出预判,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壤污染防治 污染场地 再利用 法律与政策 城乡绿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绿地功能角度的城乡绿化一体化布局探讨
10
作者 黄伦鹏 刘扬 《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70-73,共4页
建设生态城市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而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可以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作者介绍了城乡绿地含义,从城乡绿地功能角度分析了城乡绿地的布局方式,提出城乡绿地可以采用"片状式、网状式、近小远大式、点... 建设生态城市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而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可以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作者介绍了城乡绿地含义,从城乡绿地功能角度分析了城乡绿地的布局方式,提出城乡绿地可以采用"片状式、网状式、近小远大式、点线面结合式"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绿化一体化 城乡绿地功能 生态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珍贵树种在城乡绿地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4期168-168,172,共2页
本文介绍了珍贵树种的概念,分析了当前江苏地区城乡建设中珍贵树种的应用现状和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城乡绿化建设中种植珍贵树种的意义,以期为江苏地区珍贵树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珍贵树种 城乡绿地建设 现状 问题 措施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云龙示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光军 莫蕙榕 +2 位作者 张洪江 赵月 扶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5,共7页
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运用生态服务功能指数的概念,选择涵养水源、土壤保育、营养物质积累、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这6个指标因子构建云龙示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运用生态服务功能指数的概念,选择涵养水源、土壤保育、营养物质积累、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这6个指标因子构建云龙示范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模型,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云龙示范区绿地系统的"现状绿地"、"控规绿地"、"理想绿地"3种情景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云龙示范区绿地系统中乔木林、灌木林、竹林、经济林和苗圃地的比例,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综合指数分别为0.24、0.70和1.26,生态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改善。当云龙示范区绿地系统面积大于6 612 hm2,乔木林、灌木林、竹林、经济林和苗圃地的结构比例调整为620∶20∶5∶10∶6时,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达到理想状态。同时在植物配置时,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有利于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绿地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株洲云龙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风景园林的角色担当
13
作者 戴菲 李高钰 +1 位作者 汪云 王运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4,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中,生态修复规划作为单独编制的新兴专项规划,2020年后在省、市、县等各级开展编制。生态修复规划是个多元学科交叉融合之地,兼具生态和规划思维的风景园林理应参与其中,积极贡献。通过学术文献和政策规范的解析,首先... 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中,生态修复规划作为单独编制的新兴专项规划,2020年后在省、市、县等各级开展编制。生态修复规划是个多元学科交叉融合之地,兼具生态和规划思维的风景园林理应参与其中,积极贡献。通过学术文献和政策规范的解析,首先总结了生态修复规划的发展概况、规划体系与编制内容。其次结合风景园林的专业学科特点分析指出:1)风景园林的二级方向“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在十余年发展中,对生态修复规划的相关工程实践与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积累;2)在风景园林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生态修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专项规划内容;3)国际上很少出现单独编制的生态修复规划,往往在景观规划中包含了相关内容;4)生态修复规划研究中生态资产评估与国际经验借鉴,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与新兴的生态修复规划发展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将为风景园林学科带来新的增长点与活力,成为学科拓展的研究方向、行业增长的业务板块和规划设计管理人才的吸纳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修复规划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景观规划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分析与多情景预测
14
作者 左翔 刘晖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影响,西安市水资源相对缺乏,但每年有大量降水资源流失,严重降低了有效涵养能力。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对西安市突破水资源困境、提升生态安全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利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10和2020... 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影响,西安市水资源相对缺乏,但每年有大量降水资源流失,严重降低了有效涵养能力。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对西安市突破水资源困境、提升生态安全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利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10和2020年西安市区范围的水源涵养量空间特征与变化趋势,同时结合FLUS模型分别预测了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水源涵养量。结果表明:1)FLUS模型OA值为0.91,Kappa系数为0.87,模型精度较高,对西安市具有很好的适用性。2)2010—2020年,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以48.97%~49.03%的面积实现了全市71.93%~73.67%的水源涵养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对西安市土地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影响最大。北部平原区城乡生态绿地空间占比为2.99%~3.13%,南部山区面积占比为83.18%~83.46%,城乡生态绿地空间占比的差异导致了西安市水源涵养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征。3)2010—2020年西安市土地水源涵养量下降了4.23亿m^(3),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中林地面积减少了38.94 km^(2),草地面积增加了20.19 km^(2),对水源涵养量的减少有67.15%的贡献。4)自然变化情景下,全市2030年水源涵养总量增加5.25亿m^(3),但生态保护情景下水源涵养总量将额外增加700万m^(3),同时林地、草地、水体面积的占比得到提升,不透水表面的扩张速度得到抑制。研究对西安市制定合理的城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策略以及解决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态绿地空间 水源涵养功能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永川城区及近郊自然山体和水系组成特点研究
15
作者 姚珊 王海洋 《南方农业》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的山体水体的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点。从水系与地表径流汇水的角度,介绍了山地城市近郊自然山体应予以重视的范围,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与径流分析技术,... 随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的山体水体的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点。从水系与地表径流汇水的角度,介绍了山地城市近郊自然山体应予以重视的范围,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与径流分析技术,探讨了基于山水保护的永川区城乡绿地系统应研究或规划的范围,分析永川区城市及其周边水体与水系绿地的组成与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城乡绿地系统 山体保护 水系保护 重庆市永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