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落与交通:“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 被引量:51
1
作者 周大鸣 廖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91,256,共13页
交通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对交通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引入"路学"的视角,通过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田野材料,探讨道路网络变迁对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影响。文章指出,传统社会的城乡结构主... 交通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对交通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引入"路学"的视角,通过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田野材料,探讨道路网络变迁对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影响。文章指出,传统社会的城乡结构主要是一种小区域、多层级的"串联式"格局;而在当代社会,中国突飞猛进的"交通革命"使得中国社会的时空距离被大大压缩,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中间层级也随之消减,大区域、扁平化的"并联式"格局取代原来的"串联式"格局成为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学 道路网络 串联 并联 城乡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不稳定的内生性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宁 赵连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共4页
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城乡社会结构一直呈现"二元"城乡分立的局面。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户籍制度的城乡壁垒开始松动,社会人口流动趋向自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开始被打... 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城乡社会结构一直呈现"二元"城乡分立的局面。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户籍制度的城乡壁垒开始松动,社会人口流动趋向自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开始被打破并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城乡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城乡社会影像塑造的不平等,城乡居民社会关系区分的不平等和城乡人口社会空间占有能力与机会的不平等都构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内生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结构 发展趋势 社会不稳定 内生性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调整城乡社会结构发展小城镇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陆学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7期11-16,共6页
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与此同时,还处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总的历史进程中,中间还... 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与此同时,还处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总的历史进程中,中间还要经过若干个小的阶段,如实现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快小城镇建设 乡镇企业 发展小城镇 城乡社会结构 市场化程度 从业人员 农民 工业小区 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内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成文 赵锦山 亚中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1,87,共4页
要实现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的转换 ,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社会政策。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化转换的重要前提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化转换的重要条件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消解是城... 要实现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的转换 ,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社会政策。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化转换的重要前提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化转换的重要条件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消解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现实基础 ;而城乡统筹就业体制的建立则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结构 户籍制度 城市化道路 社会保障结构 城乡统筹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社会结构性断裂引发的体育产业城乡布局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亓昕 袁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层面,分析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性断裂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结构性断裂的问题:人们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差异。这些...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层面,分析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性断裂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结构性断裂的问题:人们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不同部分人群从事体育活动的主客观条件产生了不同。客观方面,人们拥有或从事体育活动的物质技术条件、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主观方面主要是造成了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和价值观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在中国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性断裂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乡村社会是不具备发展现代体育的现实条件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城乡布局问题,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农村,如果把体育产业结构按照城乡结构分类的话,城市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农村占较小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体育 城乡社会结构性断裂 体育产业城乡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散步的“资格”谈起——当代文学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阶层问题的书写
6
作者 史建国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2,共9页
散步是极为常见的休闲方式,没有特定目的,随心所至,随意而止。然而散步其实也是有“资格”限制或者说有“阶级性”的。中国古代自不必说,散步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才有的一种情致。无论是韦应物的“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还是白居易... 散步是极为常见的休闲方式,没有特定目的,随心所至,随意而止。然而散步其实也是有“资格”限制或者说有“阶级性”的。中国古代自不必说,散步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才有的一种情致。无论是韦应物的“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还是白居易的“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也无论是米友仁的“郊外春和宜散步”,还是葛绍体的“推书起步略寻闲”,都有一种闲适在其中,整日为生计劳碌奔波的底层劳动人民当然无缘体会到散步的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士 韦应物 当代文学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米友仁 休闲方式 白居易 散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消解 被引量:10
7
作者 辛章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表象及生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城市化不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如果仅把提高城市化率当作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们得到...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表象及生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城市化不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如果仅把提高城市化率当作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们得到的将是一个新的"二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边是少数富人,另一边则是穷人,而这是有违城市化初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农民工 农村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雯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4期203-209,共7页
在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背景下,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心逐渐转变为人口城市化,部分乡村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就地城市化。通过建立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测度体系,测度2010年和2015年Z省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水平,并采用地理加权法构建农民就地城... 在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背景下,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心逐渐转变为人口城市化,部分乡村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就地城市化。通过建立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测度体系,测度2010年和2015年Z省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水平,并采用地理加权法构建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探讨交通区位、公共服务以及产业经济对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2010年Z省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主要受交通便捷度以及创新能力影响,2015年主要受道路通达度、医疗以及创新能力影响;各因素影响强度在Z省的不同地区呈现差异性,北部地区主要受创新能力、道路通达度以及医疗影响,东部地区主要受创新能力和交通便捷度影响,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受创新能力影响。最后提出推动农民就地城市化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就地城市化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水平测度 地理加权回归(GWR)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9
作者 李飞跃 蒋美华 《农村农业农民》 2006年第9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居民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蓓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二元制,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相对应。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元户籍制度为国家的安定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二元制,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相对应。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元户籍制度为国家的安定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健康发展。它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相称,与公民要求社会体现公平的目标不相称。因此,积极探索现行户籍制度的路子,打破城乡壁垒,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户籍制度改革 “蓝印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和乡村二元社会结构的历史特点及当代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7,共6页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自进入文明时代就存在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和对立现象将消失,人将不再只是为社会分工局限的城市动物或乡村动物。(参见《马恩选集》第1卷部56—57页)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自进入文明时代就存在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和对立现象将消失,人将不再只是为社会分工局限的城市动物或乡村动物。(参见《马恩选集》第1卷部56—57页)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取代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尚处于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和乡村仍然存在较大差别,而且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当代变化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中国城市 历史特点 城市工商业 马恩 有机体 下层社会 乡村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85
12
作者 闰丙金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72,共9页
目前,人们对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 目前,人们对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的结论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状况和程度显著不同。增加居民收入并提高收入的公平性,改善公共卫生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管理参与状况,对增强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收入状况 社会阶层认同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土地制度及城市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祖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72-75,共4页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增长与"三农"代价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的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增长与"三农"代价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的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进而此项制度的变革与许多其它的政策、法规或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农村土地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六大典型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志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次疫情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我国许多典型问题得到了充分暴露.
关键词 “非典”危机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信息系统 政策 政府职能 专利保护意识 行政命令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赛嫦 《社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4-38,共5页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指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的劳动者,包括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其特征是持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我国...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指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的劳动者,包括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其特征是持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我国"农民工"是个身份概念,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遗留物.伴随身份差别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所以即使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形式上的身份差别,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仍然得不到本质上的改变.当前,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新华网,2003)左右,但若城乡身份差别继续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群体将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弱势群体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农业人口 土地承包经营权 社会养老保险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之我见
16
作者 朱汉国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27,共1页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日益成为深化国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变迁等三大部分,应以剖析社会结构为基础、以论述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揭示社会变迁及其规律...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日益成为深化国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变迁等三大部分,应以剖析社会结构为基础、以论述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揭示社会变迁及其规律为目标。社会构成研究应包括人口数量的剧增与人口结构的渐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弱化、社会单位体制的形成与弱化、阶级和阶层的划分及其演变;社会建设研究应包括社会调控机制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筹建和完善;社会生活变迁研究应包括当代社会分工与劳动生活的变化、民众的日常生活变迁、民众的文化生活变迁、社会习俗的变革。为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资料匮乏的问题,应深入档案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研究 中国当代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社会建设 社会调控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毅杰 倪云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9,共8页
通过分析 2 0 0 0年 7月进行的“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问卷调查 ,初步描述了在城农民中两大基本群体 :雇佣就业者和自营就业者的进城原因和途径、职业活动、社会生活、特殊遭遇等方面 。
关键词 “在城农民” 职业 社会生活 现状 社会歧视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制度惯性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正义与中国农村环境问题 被引量:30
18
作者 郭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8-41,共4页
环境正义是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场在环境领域里追求社会正义的运动。文章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指出城乡的不平等是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民主机制等解决... 环境正义是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场在环境领域里追求社会正义的运动。文章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指出城乡的不平等是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民主机制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围之途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9-65,共7页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始终面临着如何化解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使命。从实现持续发展和回应外部挑战的角度看,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问题的本质是农业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收入水...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始终面临着如何化解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使命。从实现持续发展和回应外部挑战的角度看,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问题的本质是农业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就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而言,"三农"问题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性思路来回应"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特征,特别是应着力通过体制完善来努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常规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城乡统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亚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共11页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屹立于地球东方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农业的历史、农民的历史和农村的历史。在传统中国及近代社会,农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质和崇高地位,城镇与乡村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因此,在...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屹立于地球东方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农业的历史、农民的历史和农村的历史。在传统中国及近代社会,农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质和崇高地位,城镇与乡村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因此,在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古代社会里,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那种想起来就令人头皮发麻的"三农"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严峻的国际局势和国内迫切的工业化需求等因素的叠加,党和国家有计划分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行政、法律措施,这些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的结果,最终构建了我国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成为形成"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破解"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历史透视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