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婚姻预期寿命城乡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祝颖润 姜全保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7,共15页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中国人口的婚姻推迟,离婚率上升,各婚姻状态的预期寿命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文章基于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199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使用Sullivan方法测算中国城市-镇-乡村人口的未婚、在婚...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中国人口的婚姻推迟,离婚率上升,各婚姻状态的预期寿命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文章基于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199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使用Sullivan方法测算中国城市-镇-乡村人口的未婚、在婚、离婚和丧偶四种婚姻预期寿命及其占余寿的比重,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城市-镇-乡村人口的四种婚姻预期寿命及其占余寿的比重是增加还是减少?差异有多大?差异是扩大还是缩小?第二,使用因素分解方法解析四种婚姻状态的分布变动与死亡率下降对城市-镇-乡村人口婚姻预期寿命时期差异的不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城市-镇-乡村人口的未婚预期寿命及其占余寿的比重均在增加,主要是青年期平均未婚年限增加;乡村男性未婚预期寿命占比远高于城市与镇,乡城差异较大且在扩大;城市女性未婚预期寿命及其占比最高、乡村最低,城乡差异较大且在扩大。其次,城市-镇-乡村人口在婚预期寿命增加,主要原因是老年期平均在婚年限增加;但占余寿的比重减少,主要原因是青年期平均在婚年限减少;乡村男性的在婚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最小、镇最大,镇乡差异较大且在扩大;乡村女性在婚预期寿命最短但占余寿的比重最高,城乡差异较大且在扩大。再次,城市-镇-乡村人口的离婚预期寿命及其占余寿的比重增加,主要原因是中年期平均离婚年限增加;镇男性离婚预期寿命及其占比最低、城市最高,城镇差异较小但在扩大;乡村女性离婚预期寿命及其占比最低、城市最高,城乡差异较大且在扩大。最后,城市-镇-乡村人口的丧偶预期寿命及其占余寿的比重均在减小,主要原因是老年期的平均丧偶年限减少,城镇乡差异较小且在缩小。分解发现年龄别未婚和离婚比例上升是城市-镇-乡村未婚预期寿命与离婚预期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下降是城市-镇-乡村在婚预期寿命增加与丧偶预期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预期寿命 城乡演变 婚姻状态 死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城乡关系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32
2
作者 邢祖礼 陈杨林 邓朝春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31,共1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关系历经曲折,探讨城乡关系演变逻辑可为把握未来城乡关系取向提供线索和启示。1949~1952年,我国城乡关系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1953~1978年形成了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农业农村为城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关系历经曲折,探讨城乡关系演变逻辑可为把握未来城乡关系取向提供线索和启示。1949~1952年,我国城乡关系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1953~1978年形成了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农业农村为城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79~1985年城乡关系趋于缓和,农业农村得到快速发展;1986~2005年随着“发展型政府”的兴起,城乡关系产生了分离;2006~2011年国家决心遏制和改变分离状态,将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推进;2012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关系调适,城乡关系进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城乡关系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对城乡关系演化有重要影响,市场化在城乡关系中扮演着“双刃剑”角色,应在重构国家与农民政治经济关系的前提下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新时代城乡关系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演变 城乡一体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关系演变视域下的农民合作社异化:表现属性、底层逻辑与矫正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颜齐 何洋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97,共12页
中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异化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民合作社在组织成员、决策制度与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呈现突出的异化特征,并且逐渐形成了静态封闭性与内部倒逼性的两大属性。农民合作社异化是农民合作社的利益相关主体所共同做... 中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异化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民合作社在组织成员、决策制度与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呈现突出的异化特征,并且逐渐形成了静态封闭性与内部倒逼性的两大属性。农民合作社异化是农民合作社的利益相关主体所共同做出的现实选择。随着城乡互动关系的不断发展,依托小农经济的经济根基在逐步弱化,依托乡村社会基础的社会根基在逐渐萎缩,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的核心社员与普通社员等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主体基于自身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多方互动与动态博弈,最终导致了农民合作社发生异化。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但其自我服务的社会属性不可丧失。基于对农民合作社的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逻辑分析,提出了调整政策扶持考察标准、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管制力度、降低农民合作社对于企业要素依赖程度、科学设置农民合作社退社成本等矫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异化 城乡关系演变 底层逻辑 矫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要素驱动下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分期与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蒲向军 刘秋鸣 谢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7,共7页
我国的城乡关系演变具有独特的历史阶段性,作为驱动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城乡要素经历了从限制流动、单向流动再到双向自由流动的演变过程,驱动着城乡关系从二元发展走向协调一体化发展。文章从政策、劳动力、... 我国的城乡关系演变具有独特的历史阶段性,作为驱动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城乡要素经历了从限制流动、单向流动再到双向自由流动的演变过程,驱动着城乡关系从二元发展走向协调一体化发展。文章从政策、劳动力、资金、生态环境与技术5类城乡要素出发,分析其流动和配置及对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影响。运用历史分期的研究方法,结合城乡要素的演变将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与10个亚阶段,进而对要素驱动下我国新时代城乡关系全面融合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乡关系 城乡要素演变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逻辑与发展困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菊芬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5期62-6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从要素单向流动的二元割裂到要素全面整合的融合发展的转变,近年来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重在理顺土地、产业、人口三大发展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振兴乡村产业,而资本下乡无疑为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从要素单向流动的二元割裂到要素全面整合的融合发展的转变,近年来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重在理顺土地、产业、人口三大发展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振兴乡村产业,而资本下乡无疑为乡村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引发乡村地区的人口和空间重构,而当前滞后的土地制度、绅士化的乡村空间、弱化的基层治理等问题依然是困扰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演变 乡村振兴 发展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