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支持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模式——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3
1
作者 童兆平 来钇汝 +1 位作者 张立新 邵靓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4,共7页
互联网支持下城乡教育共同体是在“尊重差异、协同作用、互利共赢”的思想统领下,由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两类教育主体组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主体间互动、具有生态属性的学校发展组织机构,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该研... 互联网支持下城乡教育共同体是在“尊重差异、协同作用、互利共赢”的思想统领下,由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两类教育主体组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主体间互动、具有生态属性的学校发展组织机构,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在共同体和生态思想指导下,应用互联网技术,建构了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新样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包含外显层、目标层、结构层、应用层、环境层和保障层的城乡教育共同体浙江运行模式,提出了管理一体化、教研协同化与成长同步化的浙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共同体 “互联网+义务教育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形的捆绑到无形的“共同体”——四川成都市两所城乡结对学校的“捆绑发展”之路
2
作者 李彤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0-52,共3页
四川成都市锦里小学(城区小学)与百草园小学(农村小学)是捆绑发展的结对学校。两校的结对经历了深度捆绑、一校两区的行政推动模式,学术帮扶、孕育文化的科研助推模式,精神交融、特色发展的携手共荣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城区小学对农村小... 四川成都市锦里小学(城区小学)与百草园小学(农村小学)是捆绑发展的结对学校。两校的结对经历了深度捆绑、一校两区的行政推动模式,学术帮扶、孕育文化的科研助推模式,精神交融、特色发展的携手共荣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城区小学对农村小学从"抱着走"、"牵着走"走向"看着走",两校从"捆绑"走向"松绑",走向互助与共荣,最终成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和共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拉手” “捆绑发展” 行政推动 学术帮扶 城乡教育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富背景下城乡教共体学习者GAI准备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艳 李翠欣 翟雪松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9,121,共10页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是教育领域战略性课题,技术赋能是促进城乡教共体有效协同的重要方式。当前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精准长效的教育帮扶迫在眉睫。自2022年底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出现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它为学...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是教育领域战略性课题,技术赋能是促进城乡教共体有效协同的重要方式。当前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精准长效的教育帮扶迫在眉睫。自2022年底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出现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它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形态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对城乡教共体结对学校学生的协作学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探讨城乡学生利用GAI进行协作学习的预先准备情况对于后续城乡教共体在智能时代更好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7对城乡教共体的10所小学为研究对象,基于比格斯“3P”学习理论,构建了学习者GAI准备度(Readiness)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优势校学生在GAI准备度方面得分均值高于弱势校学生,女生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移情关注和预期确认是影响城乡教共体学习者GAI准备度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预期确认、双师教学质量和系统质量通过移情关注、自我呈现或师生互动公平感中介GAI准备度。本研究从多维中介视角切入,探索了学习者GAI准备度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GAI融入城乡教共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共富 城乡教育共同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准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新视野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明露 王世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20-27,共8页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是特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可能。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是特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可能。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发展趋势是显性均衡和隐性均衡的统一,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在特定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形式的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的分解与重构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实质是破解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的结构惯性。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应该引导每一所薄弱学校办出特色,保障农村学校的交流话语权,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区域空间结构 薄弱学校 城乡教育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