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持“三个课堂”应用的城乡教师共同体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妮 杨琳 刘清堂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30,共9页
“三个课堂”是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应用新模式。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乡村学校师资短缺以及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是阻碍“三个课堂”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研究缺少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 “三个课堂”是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应用新模式。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乡村学校师资短缺以及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是阻碍“三个课堂”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研究缺少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促进“三个课堂”有效应用。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利用演绎法构建支持“三个课堂”应用的城乡教师共同体模型,阐述共同体中各核心要素的含义,厘清要素间的关系,明确各要素在共同体中的角色与任务,介绍模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支持“三个课堂”应用的城乡教师共同体研修活动,总结该模型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应用策略,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而支持“三个课堂”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课堂” 城乡教师共同体 教师研修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精神: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的应然诉求 被引量:6
2
作者 伊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9,共7页
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是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精神作为维持和繁荣城乡教师共同体的一种内在、持久的精神质态,是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应有价值。当前,由于城乡教师、教育... 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是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精神作为维持和繁荣城乡教师共同体的一种内在、持久的精神质态,是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应有价值。当前,由于城乡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等公共精神缺失,致使城乡教师共同体建构遭遇诸多困境。消解这一问题,需要从公共精神内蕴的公共理性、公共关怀、公共参与三个方面加以强化和引导,以此保障城乡教师共同体的良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精神 城乡教师共同体 公共理性 公共关怀 公共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困境与策略——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韦恩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仍存在着组织结构松散、价值认同危机和运行动力不足的困境。突破此困境,要构建能够统合城乡教师学习...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仍存在着组织结构松散、价值认同危机和运行动力不足的困境。突破此困境,要构建能够统合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个人理性、集体行动和公共理性的方案:即精准抱团,组建小规模异质性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价值共识,加强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意识形态融合;发挥协同优势,促进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的“权力点”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体行动理论 城乡一体化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现代知识范式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勇 明庆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8-41,共4页
农村教师在乡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村教师面临着知识规范样式的渐变、知识主体角色的演变和知识评价模式的嬗变等挑战,使农村教师陷入有别于城市教师关于知识的社会背景、文化系统和话语实践等... 农村教师在乡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村教师面临着知识规范样式的渐变、知识主体角色的演变和知识评价模式的嬗变等挑战,使农村教师陷入有别于城市教师关于知识的社会背景、文化系统和话语实践等困境。农村教师应以农村社区为基点,以发展城乡教师共同体为路径,以地方性知识为支撑,以自我更新为方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范式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农村社区 城乡教师共同体 地方性知识 自我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