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畅通城乡循环的关键点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广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5,共3页
畅通城乡循环对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回顾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得益于城乡关系的转变。当前,城乡循环仍然存在不少堵点。畅通城乡循环的关键在于以城乡融合为抓手,有效衔接... 畅通城乡循环对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回顾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得益于城乡关系的转变。当前,城乡循环仍然存在不少堵点。畅通城乡循环的关键在于以城乡融合为抓手,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发挥县城及重要枢纽节点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平台作用,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产业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循环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经济循环赋能乡村振兴:机制、困境与路径
2
作者 管前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城乡经济循环作为城乡关系运动发展的内核,其畅通与否关系到能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也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局。城乡经济循环可以对城乡生产形成有力支撑,促进城乡分配有机协调,引导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有利于城乡供需有效对接,从... 城乡经济循环作为城乡关系运动发展的内核,其畅通与否关系到能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也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局。城乡经济循环可以对城乡生产形成有力支撑,促进城乡分配有机协调,引导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有利于城乡供需有效对接,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基础、制度支撑、内生动力、重要引擎。当前,城乡经济循环存在城乡产业发展割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不畅、城乡供需对接不畅等现实梗阻。基于此,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赋能乡村振兴,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城乡财富积累制度,深化要素市场配套改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城乡供求有效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经济循环 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赋能城乡经济循环: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
3
作者 杨水根 马悠弼 李倩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客观要求。文章聚焦流通数字化赋能城乡经济循环的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以流通数字化的理论阐释为逻辑起点,基于马克思流通理论,分析数字化赋能流通所产生的影响及流通数字化的内涵...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客观要求。文章聚焦流通数字化赋能城乡经济循环的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以流通数字化的理论阐释为逻辑起点,基于马克思流通理论,分析数字化赋能流通所产生的影响及流通数字化的内涵与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城乡经济循环的内涵进行阐释,剖析当前畅通我国城乡经济循环存在的要素对接不畅、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供需结构不平衡等现实梗阻,进而构建了流通数字化赋能城乡经济循环的理论模型从流通数字化所释放的畅通效应、协调效应和适配效应进行具体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政策引领、加速创新驱动、提升数字培养、完善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城乡经济循环 作用机理 政策建议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现实障碍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城乡经济循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仍存在城乡供需矛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县域经济枢纽功能... 城乡经济循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仍存在城乡供需矛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县域经济枢纽功能不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因此,需深化供给及需求端改革,充分激发农村内需;打破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县域枢纽功能;加强城市群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循环 乡村振兴 现实堵点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8
5
作者 涂圣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30,共9页
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本质在于构建形成城乡共生关系,以实现城乡两个异质性空间的要素有序对流、产业深度耦合和供需高效适配。从动力机制来看,城乡经济循环受国家战略导向、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应... 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本质在于构建形成城乡共生关系,以实现城乡两个异质性空间的要素有序对流、产业深度耦合和供需高效适配。从动力机制来看,城乡经济循环受国家战略导向、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应用和市场体系建设的共同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循环存在梗阻和断点,突出表现为要素双向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市场基础制度不健全、县域经济链接功能不强、城乡供给体系缺乏适应性。“十四五”时期,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以有效畅通供给侧、构建城乡高质量供给体系为主攻方向,健全“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市场支撑”的三维动力机制,强化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功能,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提升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关联效应和市场流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循环 要素配置 供需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世贵 许玉久 秦国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助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农业农村数字化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键动能。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实质是以数字化建设为实践起点,以政策资源引导为契机,以数字信息技术赋...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助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农业农村数字化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键动能。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实质是以数字化建设为实践起点,以政策资源引导为契机,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从而对传统城乡间产品流动和要素配置进行系统性调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键在于产品循环和要素循环。需从投资引导、人才保障、财政配套、人员素质、完善机制等方面探索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数字化 城乡经济循环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中低碳高值农业技术研究——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林杰 许振成 +5 位作者 罗琳 黄璜 李劲松 赵志彬 陈月华 何清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668-11672,共5页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深加工三部分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为驱动力,力求推进稻、草、树、药和猪、牛、鸡、鸭、鱼的低碳生态种养业,缓解以往种养业结构失衡、"谷贱伤农"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短腿"问题的解决。结果表明,低碳高值农业体系是一个基于生态学的促进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多联产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城乡四维污染 低碳高值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 环境安全-城乡循环耦合模式 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 加-树-药-草-稻-鸭-牛-鸡-猪-鱼-沼-游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四重循环与实践进路
8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缩小、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日趋均衡、县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经济循环仍有阻滞、劳动-技术循环仍存障碍、经济-社会循环仍有短板、空间-功能循环面临制约等。“十五五”时期应着力以推进产业融合和流通顺畅为重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以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为重点促进劳动-技术循环,以加快乡村公共服务补短板和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为重点构建经济-社会循环,以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空间-功能循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循环 县域城镇化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推进贵州省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开起 何军 +2 位作者 刘人源 曾珠亮 李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251-254,共4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般制造业出现了拐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依靠乡村振兴来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民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为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开发广袤的乡村空间生态资源,在厘清... 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般制造业出现了拐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依靠乡村振兴来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民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为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开发广袤的乡村空间生态资源,在厘清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内在联系后,提出了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利用村集体盘活乡村沉淀资产,变乡村平面资源为立体开发。建立“四权”(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统一的新型村社组织,实现农民有效的再组织。发展村社内置金融,盘活农民的资源资产,让农村的“死钱”变成“活钱”。形成有效的各级城乡产权交易市场,让农村的资源资产可以多次交易,有效定价和溢价。通过全域社区营造,实现乡村善治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省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产业振兴 一体化 城乡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