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 被引量:26
1
作者 鲍海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36,共5页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补偿费、教育培训费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并从中划出一部分补贴新政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确保纵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 问卷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79
2
作者 林瑞瑞 朱道林 +1 位作者 刘晶 周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省级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表明,集体(农民)、政府和开发商所得增值平均比例分别为3.70∶2...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省级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表明,集体(农民)、政府和开发商所得增值平均比例分别为3.70∶22.32∶73.98和4.21∶26.01∶69.78,三者差异悬殊;从区域间关系看,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增值高"的特征。研究结论: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导致由征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环节引起的土地增值收益差异巨大,应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征地,发挥政府"行政人"职能;采取征税手段,缩小开发商的过度利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收益分配 土地增值 征地制度 土地出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以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安录 胡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8,共8页
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个环节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明确了土地增值机理及收益分配路径。依据贡献分配理论,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模型,采用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的一个增减挂钩项目资料进... 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个环节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明确了土地增值机理及收益分配路径。依据贡献分配理论,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模型,采用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的一个增减挂钩项目资料进行实证估算,测算表明尹集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农民、建新区农民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分别为47.82%、8.54%、43.64%。基于各个主体的贡献额所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测算模型,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改革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贡献分配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莹 杨芳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6,共8页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分配额应为301.90~1438.41万元/hm2,分配比例为19.18%~69.45%。通过与现实分配对比,发现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理论分配额度,当前的分配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的经济权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与理论分配收益之间的差距越大,而实际分配比例与理论分配比例越接近。因此,建议决策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适度提高补偿额度;推行多元化的安置措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加强政府财政监督,促进收益合理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征收 增值收益分配 征地补偿 农民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姜开勤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6,共3页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序不合理以及征地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等等.因此,征地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其中,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征用土地增值的原因入手,对征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中国 土地增值收益 收益分配 农村集体土地 征地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利蕊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93,共3页
当前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其主要原因包括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利益主体分配比例不合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督缺失等。基于此,建议遵循公平、效率、按贡献分配等原则,分别从提高农村土地征收补偿... 当前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其主要原因包括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利益主体分配比例不合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督缺失等。基于此,建议遵循公平、效率、按贡献分配等原则,分别从提高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共享增值收益、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监督、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政府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促使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增值 征地补偿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宅基地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根源
7
作者 张永辉 谭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2,共3页
中国城乡分立的二元化住宅建设用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现行宅基地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的宅基地立法理念与当今社会发展目标的冲突、宅基地使用权... 中国城乡分立的二元化住宅建设用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现行宅基地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的宅基地立法理念与当今社会发展目标的冲突、宅基地使用权本身设置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和配套制度不完善。为了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必要对现行的宅基地制度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 立法理念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使用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农地发展权及其涨价归属
8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梦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之一是城乡土地分割,同地不同权,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能像国有土地所有权人那样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设置建设用地使用权,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具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国际上通行的土地发展...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之一是城乡土地分割,同地不同权,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能像国有土地所有权人那样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设置建设用地使用权,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具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国际上通行的土地发展权。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发展权从农村土地的产权束中剥离出来,并通过征地制度占有了这部分土地开发利用的权益,这使得农村集体和个人被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之外。本文在考察国外土地发展权产生、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发展权与增值分配现状,并结合有关土地涨价归属的讨论,提出城乡土地同权化改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城乡土地同权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