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城保护理念与方法的演进和展望--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广汉 鞠德东 +2 位作者 汤芳菲 兰伟杰 王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4-100,118,共8页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历史脉络回顾和案例研究的方式,总结名城保护理念和方法的起源、形成和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构建了以整体观、系统论和活态性为核心的理念方法,并在此基...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历史脉络回顾和案例研究的方式,总结名城保护理念和方法的起源、形成和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构建了以整体观、系统论和活态性为核心的理念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面对当前城镇化发展进入后半程的挑战,保护工作向系统化和精准化两个路径持续深化,研究提出新时代要加强传统营建智慧挖掘传承、拓展保护传承工作全面系统化、探索文脉彰显和活态发展的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展望未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传承体系 整体观 系统论 活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鞠德东 许龙 +1 位作者 杜莹 李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8-97,共10页
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经历了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再到区域保护、直到今天开创“全国一盘棋”的保护传承新格局。当前,国家要求建立全国-省-市县三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级保护传承体系将提高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 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经历了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再到区域保护、直到今天开创“全国一盘棋”的保护传承新格局。当前,国家要求建立全国-省-市县三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级保护传承体系将提高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向上与国家保护传承体系衔接,向下向市县保护传承工作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云南省为例,从资源梳理出发,提出省级保护传承体系的构建中应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引领,塑造整体性、系统性的空间格局,将保护展示融入城乡建设,从而建立多级管理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体系 价值导向 空间格局 保护展示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凯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13,共8页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历史城镇村为代表的活态遗产蕴含着独特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构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历史城镇村为代表的活态遗产蕴含着独特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构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全面展现文明历程、坚定文化自信,破解当前保护传承问题和困境的必然选择。立足于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千年一脉”“天人合一”“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从大历史观、整体观、系统观的视角提出遗存的完整保护、全面保护、统筹保护等整体保护策略,进而构建“分级管理、分类要求、分省指引”的保护传承体系实施管理框架,以期能为新时期城乡高质量发展和文明薪火相传引发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传承体系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整体格局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规划框架与建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2 位作者 王树声 朱玲 王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以《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例,探索与建构基于整体观及“三全一联动”策略的规划框架,总结了包涵“梳理历史脉络,提炼价值框架—建构空间格局,彰显省域价值—完善保护名录,夯实价值支撑—明确市(县)任务,落实价值传导”的规划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增强省级层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 整体观 价值体系建构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名城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
5
作者 李国强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2期93-95,共3页
阐述了历史名城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对历史文化认识不足、过度商业化开发以及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度挖掘与精准提炼文化、多元融合与创新表达、科学规划与文化融合、全民参与与价值... 阐述了历史名城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对历史文化认识不足、过度商业化开发以及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度挖掘与精准提炼文化、多元融合与创新表达、科学规划与文化融合、全民参与与价值共享等保护策略,以期为历史名城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城 园林绿化设计 文化传承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帆 冯小航 胡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6-43,共8页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年之际,系统梳理了现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分析现行标准数量类型不足、适用性较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落实最新中央文件关于“强化城乡建设与各类历史文...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年之际,系统梳理了现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分析现行标准数量类型不足、适用性较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落实最新中央文件关于“强化城乡建设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同,加强制度、政策、标准的协调对接”等具体要求,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提出在城乡建设领域以“全要素、全流程”保护为基本策略,加快构建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准体系,并针对普查、规划、保护利用、更新实施、防灾减灾等保护传承的各个流程提出技术标准的起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 标准体系 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视角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凯 王军 周亚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城镇布局建设忽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缺乏区域视角和系统观念等问题,导致地域文化特色消退、区域文化体系和脉络遭到破坏。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续至今的灿烂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城镇布局建设忽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缺乏区域视角和系统观念等问题,导致地域文化特色消退、区域文化体系和脉络遭到破坏。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续至今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统一性特征,从区域视角开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树立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和大区域观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针对我国自然地理和地域文化多元的特征,提出以“精准适配”为核心思想、以“精准分析-适应布局-动态评估”为方法框架的区域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并应用于全国总体层面、跨区域跨流域文化廊道和典型文化片区等不同空间维度的保护实践,探索构建了我国区域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适配 区域视角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特征的城乡文化遗产区域关联测度及体系建构——以山西省晋北区域为例
8
作者 江鑫源 邓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城乡文化遗产是特定地理空间中的文化景观,在看似零散的空间表象下,有一套内在的整体逻辑与意义系统,蕴藏着多维度关联系统。新时期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识别这套关联系统和价值特征,建构历史文... 城乡文化遗产是特定地理空间中的文化景观,在看似零散的空间表象下,有一套内在的整体逻辑与意义系统,蕴藏着多维度关联系统。新时期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识别这套关联系统和价值特征,建构历史文化空间系统,从而使一个区域扑朔迷离的历史文化,变得能识、可读和有意义。基于新时期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凸显中华文明的重大需求,从城乡文化遗产多维价值特征出发,剖析遗产要素的关联性并建立区域关联测度模型,为准确识别区域关联形态、凝练核心价值、建构区域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并通过山西省晋北区域的运用案例,以期为中国其他地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价值特征 区域关联测度 历史文化空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彤 陈志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地区保护历史景观遗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澳门地区 城市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景观 案例研究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特征与传承推广策略
10
作者 任宏涛 《现代园艺》 2025年第5期189-193,共5页
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发祥地,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有“活文物”“绿色活化石”之称的古树名木更是成千累万,遍布于陕西的山川沟壑,是三秦大地历史文明的烙印,是陕西悠久历史活的见证者。从“天人合一”理念、... 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发祥地,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有“活文物”“绿色活化石”之称的古树名木更是成千累万,遍布于陕西的山川沟壑,是三秦大地历史文明的烙印,是陕西悠久历史活的见证者。从“天人合一”理念、“和合共生”文明发展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陕西省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特征,继而提出提升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意识、持续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等传承推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历史文化 传承保护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的魅力展现及保护传承——评《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中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开凿至今已有2 5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在用运河。时间的积淀使运河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大运河文化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国家十分重视大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开凿至今已有2 5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在用运河。时间的积淀使运河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大运河文化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国家十分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使旅游成为我国历史文明传播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规划 京杭大运河 文明传播 保护传承 文化自信 文化魅力 优秀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陵共融:黄陵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路径探索
12
作者 吴左宾 王泽民 +1 位作者 王笑一 陈美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8,共9页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秩序关系、空间感知三方面的相互联系,综合考虑本地人口的宜居需求、旅游人口与文化产业的增长潜力,提出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路径:一是明确黄帝陵的核心祭祀功能,定位古城的文旅服务角色与新区的宜居促游功能,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功能融合与非文化功能的优化提升;二是融合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优化城陵轴线关系与谒陵路线,创新设计生态谒陵路线,营建体验式的“有礼有序”秩序空间;三是运用视域分析等科学方法,增补绿色空间,拓宽公共空间视野,强化黄帝陵的空间感知.通过研究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陵共融 黄陵城市 黄帝陵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引领新时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以北京都城历史文化价值引领东四街区保护更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嫣 常铭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遗产,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索价值引领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新...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遗产,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索价值引领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北京市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价值引领的街区保护更新总体思路,并系统分析价值引领的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在纵向上,东四街区保护规划实现上下衔接的“价值传导”,立足街区内各类价值载体特征,承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价值体系,提炼和阐释街区核心价值。在横向上,建立“核心价值—保护管控—更新引导”的衔接关系,从核心价值出发,对街区提出保护管控措施与更新引导策略。本研究为新时代街区保护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领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 保护规划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观指引下的省域保护传承本土化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军 李梦 +2 位作者 李小龙 李欣鹏 丁俊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5,474,共12页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建立多层级、全覆盖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域保护传承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基于此,以系统观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省域价值研判、保护格局构建、保护策略制定三大方面尝试建立省域保护传承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本土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巍 胡贝贝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30,共7页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市镇被现代城市吞并后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保留着整体性的传统市镇空间结构,又呈现了层层积淀的城市遗产空间形态,具有街区类型的特殊性。文章立足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内涵和整体性遗产...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市镇被现代城市吞并后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保留着整体性的传统市镇空间结构,又呈现了层层积淀的城市遗产空间形态,具有街区类型的特殊性。文章立足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内涵和整体性遗产特征,探究其时空发展规律及保护问题的发生逻辑,并从市镇空间赓续、街区空间更新、街城空间融合3个方面,提出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此类街区的保护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 价值内涵 整体特征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拜辛达加博物馆的守护与传承——基于创新力视角的历史建筑再生策略
16
作者 李黎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迪拜湾辛达加博物馆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并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功能转换与创新性保护利用方面、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依托历史... 迪拜湾辛达加博物馆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并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功能转换与创新性保护利用方面、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依托历史建筑改建博物馆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达加博物馆 历史建筑保护 文化遗产传承 功能转换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研究及西安实践 被引量:34
17
作者 姜岩 孙婷 +2 位作者 董钰 赵雅倩 杨斯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立足于区域遗产观,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构建文化生态保护格局;以文化遗产空间为核心塑造魅力国土空间;以“一张图”为基础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后,将该框架引入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 区域遗产观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空间表达及其传承研究——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6
18
作者 周尚意 成志芬 夏侯明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6,32,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记忆空间,与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别之一是它承载着更多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不但是居住或工作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人,还包括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人们。在这个逻辑下,城市才能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历...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记忆空间,与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别之一是它承载着更多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不但是居住或工作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人,还包括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人们。在这个逻辑下,城市才能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区上。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了权威性和非权威性记忆空间、集体和个人记忆空间的表达和传承,分析了这两种空间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案制定的参考意义和局限。文章用地理学的尺度转换理论解释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最后基于非表征理论,提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记忆活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打通权威记忆素材和个体记忆素材之间的界线,这样才能为个体记忆上升为集体记忆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 记忆空间 北京文化 表达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参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来自广东的实践 被引量:35
19
作者 袁奇峰 蔡天抒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0,共9页
早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被视为政府的事务,由政府、文保专家和规划师等少数精英来推动,他们基于文化自觉建构了自上而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市场化改革、产权改革的社会转型期,由于个人、企业、发展型政府的逐利诉求,保护体系逐... 早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被视为政府的事务,由政府、文保专家和规划师等少数精英来推动,他们基于文化自觉建构了自上而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市场化改革、产权改革的社会转型期,由于个人、企业、发展型政府的逐利诉求,保护体系逐渐异化,出现了不少"保护性开发"的实践。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出于文化认同的需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始受到第三方组织、社区居民乃至市民的关注,启动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基于此,本文依托社会治理理论,以广东民间文化保育组织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广东社会参与网络是如何建构的,以及这个网络在推动历史文化保育实践中的影响力与局限性,提出以社会参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社会参与 民间保育组织 社会网络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基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侃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246,共11页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蕴含的价值原则与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文明新范式的基因库。在此视野之下,保护机制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激励、推动、引导社区民众参与历史文化保...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蕴含的价值原则与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文明新范式的基因库。在此视野之下,保护机制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激励、推动、引导社区民众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由地方感到文化自觉,走向社区营造。另一方面,运用公共财政杠杆,循依法治国,明确职责,为历史文化保护建立法律保障,走出一条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机制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