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互动模式下吉林省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动力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玲玲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11期53-55,共3页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城乡互动模式下,吉林省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国内产业融合理论不完善、指引不全面、实践不充分的形势下,合理规划省内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之间产业互动,妥善布局农村产业发展方向,是吉...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城乡互动模式下,吉林省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国内产业融合理论不完善、指引不全面、实践不充分的形势下,合理规划省内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之间产业互动,妥善布局农村产业发展方向,是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现有省内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的各方面动力机制与作用进行分析,指出现有条件对产业融合的制约与不合理方向,总结归纳省内网络式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与着力点,提出推动产业融合建议,为加速吉林省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 城乡互动 信息技术 城乡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51
2
作者 段娟 鲁奇 文余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1期76-81,共6页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 ,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区域城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正确衡量和反映这种差异是进一步优化不同区域城乡发展的决策依据。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我国 3 1个省 (直辖市 )的城乡...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 ,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区域城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正确衡量和反映这种差异是进一步优化不同区域城乡发展的决策依据。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我国 3 1个省 (直辖市 )的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 ,并采用Kendall’sW协和系数对结果序列作一致性检验 ,将综合多种方法的结果作为最后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城乡关联发展 综合评价 一致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鲁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95,共9页
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5—2004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锡尔指数法对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 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5—2004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锡尔指数法对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特征明显,地区间的差异仍是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差异的突出问题;地区内部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综合评价 地区差异 差异变动 锡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乡互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与对策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培祥 李诚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8-413,共6页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过去基于农村本身就“三农”论“三农”的研究思路,因为农村区域自身没有条件和能力来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过去基于农村本身就“三农”论“三农”的研究思路,因为农村区域自身没有条件和能力来解决“三农”问题,从城乡互动视角来研究“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城乡互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重点分析了城乡良性互动的机制和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三农”问题 机制 对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9
5
作者 范海燕 李洪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59,共5页
文章界定了城乡互动、城乡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城乡互动发展的以城带乡模式、以乡促城模式、融合模式和网络化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提出了城乡互动发展要营造城乡平等发展的外部环境,其... 文章界定了城乡互动、城乡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城乡互动发展的以城带乡模式、以乡促城模式、融合模式和网络化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提出了城乡互动发展要营造城乡平等发展的外部环境,其目标是消除"城市偏向"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协调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城乡互动旅游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梅亮 李炳义 +1 位作者 唐平 过晓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957-14959,共3页
基于2001~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与城乡居民出游数据,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于国内旅游影响因子进行排序,指出了城乡居民出游率是影响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我国城乡互动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城乡互动旅游系统的模型。
关键词 灰关联分析 城乡互动旅游 旅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文余源 段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79-85,共7页
城乡互动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也有所不同,正确衡量我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科学制定区域城乡... 城乡互动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也有所不同,正确衡量我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科学制定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与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评价1986-2005年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近20年来中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相似发展水平的区域呈空间集聚分布态势,且20年来格局变化不大。该发现对促进我国区域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综合评价 LSDA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与城乡互动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文婕 韩鹤 +2 位作者 赵艳梅 桑川 王梦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7-1126,共10页
公共服务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面外部效应。依据公共服务资源公平性、效益性与协调性原则,结合AHP、熵值与聚类分析方法,建立新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城乡互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 公共服务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面外部效应。依据公共服务资源公平性、效益性与协调性原则,结合AHP、熵值与聚类分析方法,建立新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城乡互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耦合发展模型,揭示研究区公共服务、城乡互动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各地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公平性有所差异,空间非公平性>人口非公平性。(2)公共服务资源综合效益以及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呈现较低、一般(中等)、较高三个类型。(3)公共服务效益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东南片区>西北片区;城乡互动水平空间差异呈现出天山北坡经济带高于其他区域。(4)新疆大部分处于城乡互动与公共服务相互影响、相互磨合的过渡发展阶段,导致公共服务损益或城乡互动损益,个别区域处在两个系统相互制约、失调衰退阶段。通过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互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大、中、小多层次城镇空间格局,继续完善和开拓新的公共服务增长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乡社会发展需求等建议措施,为确保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公平与效率,促进公共服务与城乡互动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公平与效益 城乡互动 耦合协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9,共3页
科学地评价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是各省制定城乡发展优化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分形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2004年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科学地评价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是各省制定城乡发展优化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分形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2004年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省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分形模型 分形维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城乡互动机制与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军涛 梁志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85,共7页
本文基于数据分析和理性分析从经济性和社会文化性两个维度,剖析了辽宁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表现,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改变辽宁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辽宁经济振兴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正... 本文基于数据分析和理性分析从经济性和社会文化性两个维度,剖析了辽宁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表现,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改变辽宁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辽宁经济振兴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借助城市拉动和农村推动两种力的合力和合力的“作用点”———中心城镇的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城市化发展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机制 城市化发展模式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文余源 段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109-12110,12113,共3页
城乡互动发展涉及的理论众多,其中空间经济学、流量经济、系统科学和协调共生等理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相关理论发现,它们在城乡异质子系统互补性、城乡要素流动与响应机制、城乡开放系统优化和城乡协调共生模式构建等... 城乡互动发展涉及的理论众多,其中空间经济学、流量经济、系统科学和协调共生等理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相关理论发现,它们在城乡异质子系统互补性、城乡要素流动与响应机制、城乡开放系统优化和城乡协调共生模式构建等方面对城乡互动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理论基础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互动的衡阳市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修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地方级中心城市的市域空间结构是全面反映城乡关系特征的空间尺度,也是体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尺度。因此,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在现代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产业关系、优... 地方级中心城市的市域空间结构是全面反映城乡关系特征的空间尺度,也是体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尺度。因此,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在现代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产业关系、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关系和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城乡通道系统、理顺城乡“流”动、探索新的城乡空间结构模式等措施,从而建立起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城乡空间结构。以衡阳市为实证,论述了基于城乡互动的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空间结构重组 全球观发展战略 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旺锋 赵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0,共5页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甘肃省的特点,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该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省14个市...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甘肃省的特点,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该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省14个市、州的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将综合多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作为最后评价值,较好地反映了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的现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各指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甘肃省各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城乡关联发展 综合评价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与城乡互动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文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2,共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必由之路,而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农业旅游则是发展农业服务业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城乡互动 产业融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十七届三中全会 农业服务业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资源流动与城乡互动关系研究--以比较经济史为视角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9,共5页
城乡资源流动决定城乡互动关系,在原生工业化国家,商业部门起到了聚集农村资本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为农村提供资本和技术,城乡之间没有形成巨大差距。该文从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出发,比较了中国与原生工... 城乡资源流动决定城乡互动关系,在原生工业化国家,商业部门起到了聚集农村资本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为农村提供资本和技术,城乡之间没有形成巨大差距。该文从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出发,比较了中国与原生工业化国家城乡资源流动与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强调了商业部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依靠政府替代市场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形成了城乡隔绝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商业部门的迅速崛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要缓解中国城乡关系的困境,必须综合治理、统筹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流动 城乡互动关系 比较经济史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城乡互动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玉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信息时代空间集聚与扩散引发新型城乡交互模式,网络社会改变了传统城镇体系等级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由核心边缘型向网络式发展。本文初步探讨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乡... 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信息时代空间集聚与扩散引发新型城乡交互模式,网络社会改变了传统城镇体系等级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由核心边缘型向网络式发展。本文初步探讨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乡村的转化与发展,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趋势及其优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城乡互动 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集聚 人口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互动视角下村镇聚落发展规律与驱动因素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勇 刘浩然 +2 位作者 李旭 陈欣婧 李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区域城镇发展的巨大影响。我国现阶段主要在县域范围优化村镇聚落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因此把握县域范围村镇聚落体系的空间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是乡村规划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城乡互动的视角,以重庆... 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区域城镇发展的巨大影响。我国现阶段主要在县域范围优化村镇聚落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因此把握县域范围村镇聚落体系的空间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是乡村规划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城乡互动的视角,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基于人地关系与用地转化测度建设用地演变的特征,探讨了城乡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发展演变过程分析驱动力,揭示城乡互动发展背景下村镇聚落的演变机制。结果显示城区主要为紧凑型增长,城区边缘及近郊村镇则为伴随着乡村城镇化的外延型增长,远郊村镇大部分为收缩型,有少量空心型。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显示出乡村与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自然条件主导了乡村的发展;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乡村发展又与城镇密不可分,产业协同与转型、人口迁移以及道路港口的建设是永川乡村就地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增减挂钩的相关土地政策则是城乡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应根据村镇聚落发展规律,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可构建与城镇产业协同互补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多元发展引擎;并通过制度改革促进资本、人力、土地在城乡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村镇聚落 发展规律 驱动因素 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理论视野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9,共4页
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缩小城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差异的良方,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传播理论给予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支持,城乡互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则从实践上支持和丰富了传播理论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缩小城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差异的良方,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传播理论给予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支持,城乡互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则从实践上支持和丰富了传播理论的发展。同时,用传播理论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 城乡互动 传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1986~2005年我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279-13281,13286,共4页
首先对我国省域1986~2005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以评价结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与普通计量经济模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域1986~2005年城乡互动发展差异的成... 首先对我国省域1986~2005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以评价结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与普通计量经济模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域1986~2005年城乡互动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提高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 区域差异成因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维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6,共4页
在中国,信息化的空间格局呈现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失衡的空间结构不仅有碍于信息化的公平,也不利于信息化的效率。为了消除信息贫困,缩小数字鸿沟,使得城乡的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福祉,本文构建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在中国,信息化的空间格局呈现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失衡的空间结构不仅有碍于信息化的公平,也不利于信息化的效率。为了消除信息贫困,缩小数字鸿沟,使得城乡的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福祉,本文构建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希望通过有效的空间发展模式,来调配和引导信息化的空间运行。该模式以城乡合作、互促共进为基本运行前提,以有效聚集、有机疏散为空间配置方式,旨在推进城乡之间信息设施的统筹布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投资的互为通融、信息市场的相互渗透、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提高城市信息化的溢出效应,突破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瓶颈,推进城市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城乡信息网络应与城乡经济、人口、交通、技术、社会网络相互融通,提高资源配置的信度与效度,以实现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 城乡互动 融通 数字鸿沟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