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以农补工”到“以工补农”——新中国城乡二元体制述论 被引量:21
1
作者 辛逸 高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4,共10页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处理城乡关系政策的角度研讨新中国60年城乡关系的变迁,认为城乡政策先后经历了确立并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农补工",到开始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工补农"两个主要阶段。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既符...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处理城乡关系政策的角度研讨新中国60年城乡关系的变迁,认为城乡政策先后经历了确立并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农补工",到开始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工补农"两个主要阶段。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既符合世界其他同类国家经济社会演变的规律,也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以农补工 以工补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二元体制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霞 朱艳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成都市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表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最后,针对成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工业化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二元体制、CEO特征与审计费用——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沈华玉 唐筱仪 +3 位作者 余中福 刘波 唐文杰 熊浩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5,共9页
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制度,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宏观经济与社会的影响,鲜有文献研究其对公司微观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数据,以2006~2014年沪深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公司审计费... 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制度,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宏观经济与社会的影响,鲜有文献研究其对公司微观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数据,以2006~2014年沪深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成长经历的CEO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和违规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 E O为女性、年龄较大时,农村成长经历对审计费用的负向影响越明显,而C E O受教育程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二元体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上市公司降低公司风险、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户籍制度改革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高管特征 审计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农民工、小产权房与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经勇 《湖湘论坛》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城中村、农民工、小产权房,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不可能被完全破除的情况下,这三者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其正面效应突出表现在,离开了它们,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不可能发展到现... 城中村、农民工、小产权房,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不可能被完全破除的情况下,这三者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其正面效应突出表现在,离开了它们,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不可能如此大规模转移到城市。其负面效应突出表现在,无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将成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农民工 小产权房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杰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Z期20-21,共2页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生及其问题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北宋时期,但这种经济结构在随后并没有严格限制城乡之间的自由迁徙。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和农村开始被割裂为封闭性的社会形...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生及其问题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北宋时期,但这种经济结构在随后并没有严格限制城乡之间的自由迁徙。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和农村开始被割裂为封闭性的社会形态[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95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法律规定了城乡两种资源配置制度和城乡居民两种社会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自由迁徙 计划经济体制 厉以宁 北京大学学报 资源配置制度 生产要素流动 经济下行压力 一体化格局 基层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对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误解
6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19,共2页
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必要消除以下三种误解。第一,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有人认为,农民一旦大批进入城市,生活方式变更,城市生活设施建设又跟不上,反而会引起他们不满,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体制改革 误解 城市生活 改革过程 生活方式 设施建设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71
7
作者 陆学艺 杨桂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三农"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障碍。文章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三农"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障碍。文章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由来、特征以及几次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仍然是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我国严格户籍制度的执行,具有城乡不平等性和社会区隔等特点。在严格区分的城乡户籍制度管理下,国家土地制度、财政支出等都呈现出城乡不平等。因此,文章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体制三个方面提出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三农问题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当前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学艺 杨桂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4-56,共3页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的最后一个堡垒,改革的难度很大、阻力很大。但又非改不可,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鲁难未已","国无宁日"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以北大荒国有农场体制变迁为例
9
作者 王春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 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农场改革,而社会学更多的是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角度去分析国有农场企业化问题。不论从现实还是历史来看,国有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经济分析范式和社区治理范式都不足以有效透视这种综合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北大荒国有农场深度的案例调查和分析,更全面地认识国有农场的“前世今生”,把握其发展演变逻辑,找出北大荒国有农场改革发展难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为下一步农垦发展探索新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构筑新的农业与社会关联性这一发展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国有农场 “社会的经济” 城乡二元体制 再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改革: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厚庭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2018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中国农村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是我们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有效方式,是我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源泉。该文在深入剖析城乡二元... 2018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中国农村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是我们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有效方式,是我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源泉。该文在深入剖析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及城乡二元体制的破除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制度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最终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制度变革的制度变迁理论解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冠岑 刘友兆 马贤磊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共3页
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差距扩大和城乡发展失衡,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对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以及演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新体制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城乡二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逻辑重塑——中央、地方与民众的衔接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祖云 武小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利用"中央—地方—民众"三层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失衡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中央政策体制的局限、地方行为的扭曲、村社基础的缺失"共同造就了...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利用"中央—地方—民众"三层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失衡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中央政策体制的局限、地方行为的扭曲、村社基础的缺失"共同造就了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困境。对此,可通过城乡共生式发展的路径建构,地方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实践,村社共同体的重塑来有效实现中央、地方与民众的互动与衔接,达成十八大所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塑造"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民众”分析法 城乡二元体制 地方行为 村社空心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社会学视阈下城乡空间关系演进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宗海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城乡关系表现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形态和社会关系。工业革命以来以资本为中心、忽略主体价值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凸显。我国城乡关系在城乡二元体系弊端下,主要表现为城乡生态生活空间的不协调、经济市场空... 城乡关系表现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形态和社会关系。工业革命以来以资本为中心、忽略主体价值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凸显。我国城乡关系在城乡二元体系弊端下,主要表现为城乡生态生活空间的不协调、经济市场空间的不平等、文化教育空间不一致、福利保障空间的不均衡等。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应当在保持城市乡村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通过实现农业人口城市化,实现城乡地理空间的融合、发展方式的融合、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融合、空间正义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排斥 城乡融合 城乡二元体制 空间社会学 空间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的回顾与前瞻——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志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4,共6页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与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相契合,随着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逐步向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演变,我国城乡社区治理政策也经历了二元分置、分头推进、话语合一等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也清晰地反映了农村社区治理政策的发展变化...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与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相契合,随着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逐步向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演变,我国城乡社区治理政策也经历了二元分置、分头推进、话语合一等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也清晰地反映了农村社区治理政策的发展变化。中国农村社区治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协同互动,形成了“三分三改”、“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中心社区”、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等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国农村社区治理也面临“村委治理”惯性影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建构、农村社区建设缺乏规划影响城乡区域统筹、村庄公共服务内部化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封闭性制度设定影响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等现实困境。应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资源要素融合等方面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农村社区治理 城乡一体化 乡村振兴 城乡二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分歧及原因——基于文献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会奇 齐齐 李辉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自2002年以来,有关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日趋丰富,学者们基于收入差距、城乡二元体制、财政政策、消费结构等宏观视角和预防性储蓄、消费过度敏感、消费短视、消费惯性等微观视角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达... 自2002年以来,有关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日趋丰富,学者们基于收入差距、城乡二元体制、财政政策、消费结构等宏观视角和预防性储蓄、消费过度敏感、消费短视、消费惯性等微观视角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为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进行探析,在对关于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从研究基本单位、消费函数模型和统计数据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开展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 收入差距 城乡二元体制 财政政策 消费结构 预防性储蓄 消费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取向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经勇 《学习论坛》 2011年第6期30-33,共4页
统筹城乡发展被摆在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首,意味着它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取决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程度。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完善... 统筹城乡发展被摆在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首,意味着它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取决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程度。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完善城乡之间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 壮大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永苏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4-15,共2页
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中心城市在城市化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非农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带动农民向城市转移,获得尽可能高的聚集效... 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中心城市在城市化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非农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带动农民向城市转移,获得尽可能高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增强补农带乡的实力,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二元体制 适度规模经营 中心城市 自由流动 生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18
作者 熊光清 《党政研究》 2016年第6期27-33,共7页
户籍制度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中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城乡二元体制建立的基础性制度。当前,户籍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社... 户籍制度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中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城乡二元体制建立的基础性制度。当前,户籍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在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一切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其他功能和公民之间的歧视性制度,切实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取消基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使公民获得迁徙自由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 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大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从概念解析、现状分析、实现路径、政府作用及其改革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从概念解析、现状分析、实现路径、政府作用及其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统筹城乡发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的政府职能及其转变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宗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共3页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经济增长的成果要惠及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群,也就是要建立分享性经济。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的矛盾,...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经济增长的成果要惠及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群,也就是要建立分享性经济。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的矛盾,是制约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继国有经济改革之后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而要实现包容性增长,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大生产与小市场矛盾的关键在于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以商贸流通破解城乡一体化的难题,实现城乡之间各自分割和封闭的单向商贸流通体系向城乡之间互动融合的双向流通体系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流通组织的创新,从城乡分割的市场体系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 政府职能 商贸流通 城乡二元体制 国有经济改革 经济增长 五中全会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