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三元结构视角下的县域城镇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桂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4-66,共3页
脱离工业支撑和农业生产的县城具有“非工非农”特点。县域城镇化在农民可自主进城与自由返乡的城乡之间,塑造了县域这一第三元空间,我国基层社会从城乡二元变成城乡三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民就业问题,避免地方政府... 脱离工业支撑和农业生产的县城具有“非工非农”特点。县域城镇化在农民可自主进城与自由返乡的城乡之间,塑造了县域这一第三元空间,我国基层社会从城乡二元变成城乡三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民就业问题,避免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激励下,片面追求人口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镇化 城乡三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变迁、财政转型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杰 王韧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7期5-12,共8页
“城乡三元结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特有约束,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则规定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基于结构变迁和财政转型的双重约束,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在于保障提供方式和财政支撑方式的不合理以... “城乡三元结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特有约束,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则规定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基于结构变迁和财政转型的双重约束,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在于保障提供方式和财政支撑方式的不合理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四大矛盾。借鉴发达国家在保障提供方式和财政支撑方式两个领域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得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最优路径是:通过社会保障财政支撑能力培育、城镇部门社会保障并轨、一元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三个阶段的主次结合、逐步推进,解决财政功能弱化和城乡三元结构分割两个核心问题,最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三元结构 财政转型 社会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与县域城镇化的关系
3
作者 刘姝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呈现出“城-县-乡”三元结构特征。过去学术界和政界关注城乡较多,关注县域较少。事实上,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村庄的振兴,应将视野放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农民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呈现出“城-县-乡”三元结构特征。过去学术界和政界关注城乡较多,关注县域较少。事实上,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村庄的振兴,应将视野放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农民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当前我国农民城镇化表现出“三栖”特征,即青壮年在大城市打工,回县城买房,老人留守农村务农,以维持低成本的家庭劳动力再生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镇化不应一味地推动造城运动,逼农民上楼、进城,而应建立城乡融合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在推动县域城镇化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只有大量农民进城,务农人数才能大幅下降,乡村社会才能释放足够的经济空间,农民才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务农收入,农村产业才能兴旺。随着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农村人多地少、资源紧张的格局将得到缓解,形成人-地资源相匹配的农村经济和生态格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三元结构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县域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第三极”与县域城镇化风险应对——基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比较的视野 被引量:30
4
作者 桂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69,共9页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其发展受到产业形态、农民收入水平以及进城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县城,推动了县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市缺乏...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其发展受到产业形态、农民收入水平以及进城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县城,推动了县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市缺乏工业化基础,县城消费较多地依赖外部资源输入,发展后劲有限。大规模县域城镇化极大地改变了县域人口布局、社会生活方式、人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结构等,给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结合工业化、产业升级、农村政策、土地制度、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域城市 城乡三元结构 政策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再叙事与教育资本化——微观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兴起的家庭、制度与空间 被引量:13
5
作者 施德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67,共13页
县域城镇化兴起是当前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家庭视角的引入为城镇化分析提供了微观思路。首先,辨析家庭概念的中西方差异以提出中国家庭迁移的分析框架,进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进行再叙事,指出县域城镇化是家庭理性之于当... 县域城镇化兴起是当前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家庭视角的引入为城镇化分析提供了微观思路。首先,辨析家庭概念的中西方差异以提出中国家庭迁移的分析框架,进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进行再叙事,指出县域城镇化是家庭理性之于当前转型环境的必然响应。家庭理性的“教育转向”与县域人口增长的资源极化共同诱致了义务教育资本化,也重构了县域空间增长逻辑。以浙江省桐庐县为实证对象,论述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极化、家庭响应、制度设计与空间表征,提出县域城镇化兴起可能实现代际流动中的空间锚定,形成“祖-父-孙”与“乡-县-城”的三元结构,同时警示教育资本化可能引发的县域绅士化风险,为后续县域规划建设提供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家庭理性 教育资本化 城乡三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家不易,守家更难: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家庭转型“陷阱”与风险--以青年男性的处境为切入 被引量:5
6
作者 班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启动了新生代农民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将其置于市场区位与家庭能力角度发现家庭转型面临陷阱与风险。由于中西部农业型地区农民家庭在婚姻市场的劣势加剧了其婚姻成本,而在劳动力市场区位的劣势使得其家庭能力与在城市开...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启动了新生代农民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将其置于市场区位与家庭能力角度发现家庭转型面临陷阱与风险。由于中西部农业型地区农民家庭在婚姻市场的劣势加剧了其婚姻成本,而在劳动力市场区位的劣势使得其家庭能力与在城市开展新成立的小家庭的再生产不相匹配,由此使得青年男性面临成家不易、守家更难的境地。那些未能顺利成家与守住家的男性进入被动的个体化进程,由于没有了作为本体性价值归属的“家”的支撑,其个体化呈现出无根性,其生活进入到消极躺平状态。新生代农民家庭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转型境遇进一步形塑出城乡三元结构,即体面进城的完全城市化、正在努力成家与守家的半城市化与未能成家或守住家的去城市化三个层次。农民家庭陷入在城乡间摇摆的半城市化与返乡的去城市化的处境与其在市场区位劣势下的家庭能力不足紧密相关,对此中西部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通过制度设置为其提供保障与留有退路,从而探索出与农民家庭能力相适应的渐进稳健的城市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家庭转型 市场区位 家庭能力 城乡三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