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治疗扭转型室速1例的护理
1
作者 舒红 傅雪 郭小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 病情观察 术前准备 手术配合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治疗室速、室颤1例
2
作者 刘跃森 苑克正 +2 位作者 王涛 张云 葛建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5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室速 室颤 藏式自动除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长期随访
3
作者 郭传明 杨丽霞 +2 位作者 王先梅 齐峰 李明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报道8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1CO)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ICD的8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T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台ICD共检出心... 目的报道8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1CO)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ICD的8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T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台ICD共检出心律失常事件263次,其中202次为短阵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自行终止,61次为持续性VT/(室颤)VF,32次为抗心动过速(ATP)终止,21次为低能量电击终止,8次为高能量电击终止,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全部经ICD成功转复为窦性心率,有效率100%。误放电治疗8次。误放电原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结论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但应加强随访,警惕误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藏式心脏除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1例护理
4
作者 张华 徐建红 周艳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6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藏式自动心脏除颤 植入术 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术中配合
5
作者 沈琼 易红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9期1646-1647,共2页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死亡原因之一,心脏性猝死大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有电击除颤复律、抗心动过速及抗心动过缓等多种功能,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死亡原因之一,心脏性猝死大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有电击除颤复律、抗心动过速及抗心动过缓等多种功能,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中,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意外的发生。作者对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29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中加强护理,尤其是诱颤的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心律除颤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术中配合 患者 恶性心律失常 除颤植入术 心脏性猝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务贤 蒋妮颜 +3 位作者 陆华葵 李宏 刘玲芳 李高叶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3,共2页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被确认时,它自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脏转复心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跳。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植入ICD治疗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心脏除颤 恶性心律失常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类及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赵淑萍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在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超声心电图诊断为QRS波时限>130ms,左室射血分数<0.... 目的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在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超声心电图诊断为QRS波时限>130ms,左室射血分数<0.35,且经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为心室颤动(VF)或心动过速(VT)。所有患者均经头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分别于右室及右心耳中置入右室电极导管及右房电极导管,同时于冠状静脉后侧支置入左室电极。结果双室电极阻抗为784.5~987.6Ω,平均阻抗为(896.3±78.6)Ω,R波幅度为9.6~13.8mV,平均幅度为(10.8±4.2)mV,双室起搏阈值为0.78~2.2V,平均阈值为(1.79±0.73)V,除颤能量为11~25J,平均有效除颤为(18.9±4.8)J,手术时间为118.9~135.8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22.9)min。10例患者中1次性除颤成功7例,2次除颤成功3例,所有患者均全部除颤成功。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心功能改善Ⅰ级2例,心功能改善Ⅱ级4例,心功能改善Ⅲ级4例,与置入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82,P=0.000),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BVP-ICD能有效提高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除颤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首次设定电极能量时不应设置太低,同时应尽快对患者完成转复心律的工作,保证除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三腔起搏心脏除颤 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
8
作者 徐玉鹏 葛建云 +2 位作者 陈立 王淑芳 熊丽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除颤植入术 心脏自动 护理体会 自动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及随访1例
9
作者 张刚 曹雪滨 +2 位作者 崔英凯 黄雄 毛继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心脏除颤 植入藏式 老年患者 随访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室右房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颤1例护理
10
作者 刘莹 李菲 +1 位作者 任红 苏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双室右房藏式心脏除颤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颤 护理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频发室性心动过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李素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4期69-69,共1页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具有体内自动除颤功能的植入性器械,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极除颤,除颤成功率几乎为100﹪,这种装置可以对自发性室颤作出有效的反应,感知危及生命的...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具有体内自动除颤功能的植入性器械,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极除颤,除颤成功率几乎为100﹪,这种装置可以对自发性室颤作出有效的反应,感知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对心源性猝死的治疗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有症状的持续性室速或者室颤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恶化经复苏幸存的患者,ICD在提高生存率上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ICD的治疗。现将我院心内科实施的一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伴心源性晕厥 藏式心律除颤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感染布鲁氏菌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英硕 李鹏 +4 位作者 程爱娟 杨培根 张志远 马燕燕 孙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782-783,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2]。虽有少数文献[3-5]曾报道布鲁氏菌导致起搏器相关感染的病例,但该菌引起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感染情况罕见。本文以1例ICD植入...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2]。虽有少数文献[3-5]曾报道布鲁氏菌导致起搏器相关感染的病例,但该菌引起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感染情况罕见。本文以1例ICD植入术后感染布鲁氏菌为例,就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藏式心律除颤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13岁女童长Q-T综合征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凡 周海燕 方晶晶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6期161-162,共2页
图QT间期明显延长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致心源性猝死。LQTS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获得性LQTS通常与心肌局部缺血、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 图QT间期明显延长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致心源性猝死。LQTS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获得性LQTS通常与心肌局部缺血、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遗传性LQTS又有两种形式,包括Romano-Word(Rws)综合征和Jervell and lange-Nielsen(JLN)综合征。RWS综合征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患病的几率为50%。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常以反复晕厥、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植入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1]。循证医学实践证明,LQTS患者如抗肾上腺素能治疗(如8受体阻断剂)、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反复晕厥,则需要辅以起搏器或ICD治疗[2]。2013年7月本科收治1例13岁女童,为先天性LQTS,在应用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控制心率后植入ICD进行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猝死 藏式心脏除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荣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2期38-39,共2页
总结了6例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术中的物品准备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的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认为良好的护理配合及密切的病情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藏式心脏除颤 安置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伟 郭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干预作用。方法103例有Ⅰ/Ⅱa类ICD适应证患者中,21例植入ICD(ICD组),另82例未接受ICD(非ICD组);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入选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累计死...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干预作用。方法103例有Ⅰ/Ⅱa类ICD适应证患者中,21例植入ICD(ICD组),另82例未接受ICD(非ICD组);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入选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累计死亡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在观察时间达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ICD组累计死亡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ICD组。结论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用于保护心脏猝死(SCD)高危人群,可使死亡率降低23·17%。ICD可降低SCD高危人群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心脏除颤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死亡率 心脏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行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的救治与护理
16
作者 秦琳 贺双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总结1例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植入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的救治与护理。护理要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胸痛的护理,术后做好起搏器伤口的管理、康复的护理,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及时心肺复苏与除颤,可提高抢救成功... 总结1例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植入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的救治与护理。护理要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胸痛的护理,术后做好起搏器伤口的管理、康复的护理,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及时心肺复苏与除颤,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痉挛 藏式自动除颤 心脏骤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心”埋藏式除颤器植入量2008年位居全国第一
17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428-428,共1页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心)是一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新型公有制三级甲等医院,跻身天津开发区。在刘晓程院长的带领下,心内科、内科、急诊和CCU建制床位270张,开展了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内膜...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心)是一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新型公有制三级甲等医院,跻身天津开发区。在刘晓程院长的带领下,心内科、内科、急诊和CCU建制床位270张,开展了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内膜旋磨和旋切、射频消融、起搏器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先心病封堵、心脏瓣膜扩张介入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除颤植入 藏式除颤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内膜 天津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处理除颤电极导线故障长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海波 梁延春 +3 位作者 许国卿 刘荣 王祖禄 韩雅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处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除颤电极导线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3例行ICD植入后发生除颤电极导线故障患者,采用腋静脉穿刺方法额外植入一根新的起搏感知电极进行故障处理(原除颤电极的除颤线圈继续使用)... 目的探讨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处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除颤电极导线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3例行ICD植入后发生除颤电极导线故障患者,采用腋静脉穿刺方法额外植入一根新的起搏感知电极进行故障处理(原除颤电极的除颤线圈继续使用)。随访36~75个月、平均5年,观察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后对心律失常事件识别及治疗的准确性,以及电极导线参数的稳定性。结果随访期间共正确识别室颤事件20次,均成功进行电击治疗,无误识别及误电击事件再发;除颤电极导线的长期感知、阈值、阻抗及高压阻抗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重置起搏感知电极处理除颤电极导线故障的长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藏式心脏除颤 起搏感知电极 导线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治Brugada综合征致反复晕厥1例
19
作者 鹿金 褚庆民 +2 位作者 金政 魏伟超 吴伟 《安徽医学》 2019年第4期472-473,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晕厥2个月,于2017年3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1月27日15∶ 00在公司办公桌前工作,准备起身走动时,突发心悸伴冷汗出,并出现黑朦后扑倒在办公桌上,意识丧失不能唤醒。同事诉约30 s后患者可唤醒,全身乏...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晕厥2个月,于2017年3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1月27日15∶ 00在公司办公桌前工作,准备起身走动时,突发心悸伴冷汗出,并出现黑朦后扑倒在办公桌上,意识丧失不能唤醒。同事诉约30 s后患者可唤醒,全身乏力但可对答,无言语不利、抽搐等。休息数分钟后,患者自觉已无明显不适,患者随即前往就医,当地医院以“晕厥”收治入院。完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经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顺利出院。患者2个月内因反复晕厥多次(共3次)至外院就诊,多按照“血管迷走性晕厥”诊疗。既往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1年,自诉无家族性心脏病史,其舅舅38岁时不明原因猝死。入我院时,无心悸等不适。体格检查:脉搏83次/分,右侧血压142/82 mmHg,左侧血压138/8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晕厥 心悸 藏式心脏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大事记
20
作者 刘凡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843-843,共1页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德国问世;1977年双腔起搏器应用于临床,因其房室顺序起搏,当年称为“生理性”起搏器;1980年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面向临床,成功挽救了许多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房室顺序起搏 恶性心律失常 双腔起搏 自动除颤 藏式 生理性 植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