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注桩埋管声测法分析软件——PCS程序 被引量:3
1
作者 宋人心 傅翔 罗骐先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1-54,58,共5页
本文专门介绍了灌注桩埋管声测法的自动分析、判断缺陷的程序(PCS程序)。特别针对当前埋管声测法的一大难题——声测管管距变化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叙述了对该程序检验和实用效果。该程序使埋管声测法的数据处理分析实现自动化,迅... 本文专门介绍了灌注桩埋管声测法的自动分析、判断缺陷的程序(PCS程序)。特别针对当前埋管声测法的一大难题——声测管管距变化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叙述了对该程序检验和实用效果。该程序使埋管声测法的数据处理分析实现自动化,迅速获得检测结论与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埋管法 软件 PCS程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埋管治理上隅角瓦斯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苗惠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8期17-19,共3页
详细分析了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来源及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原因,并论述了采空区埋管法治理上隅角瓦斯的原理,介绍了在晋煤集团成庄矿2304工作面的应用方案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 埋管法 采空区 上隅角 瓦斯积聚 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典型阶段土壤氮磷有效性 被引量:46
3
作者 詹书侠 陈伏生 +2 位作者 胡小飞 甘露 朱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73-4680,共8页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林演替进展呈现逐步提高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全P、C/N、C/P、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酸性P、总有效P、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表现出此趋势;但反映N、P有效供应的指标,除氨化速率、树脂P和酸性磷酸酶外,在常绿阔叶林中均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N、P供应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初级阶段P的限制性明显强于N,土壤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展过程中可以逐步得到优化而实现协调供应。以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植被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供应 PVC顶盖埋管法 Hedley磷分级法 森林演替 中亚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2 位作者 范志平 陈广生 Singh A.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1-348,共8页
土壤氮素(N)转化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可作为生态恢复评价的重要指标。以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的章古台地区草地、30年生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赤松(P.densiflora)和杨树(Populussimon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 土壤氮素(N)转化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可作为生态恢复评价的重要指标。以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的章古台地区草地、30年生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赤松(P.densiflora)和杨树(Populussimon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和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了土壤N矿化特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土壤N净矿化量表现为草地(8.06μgg)和赤松林(9.06μgg)低于樟子松林(18.36μgg)和杨树林(17.88μgg)(p<0.05);树脂吸附的无机N表现为草地(283.50μggdryresin)和杨树林(297.00μggdryresin)最低,樟子松林(440.10μggdryresin)居中,而赤松林(835.65μggdryresin)最高(p<0.05)。综合分析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矿化特征和N有效性,表明樟子松、赤松和小叶杨均可作为固沙造林选择树种,其表现为赤松>樟子松>小叶杨。认为深入开展生态系统N平衡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评价固沙林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土壤氮素 矿化过程 顶盖埋管法 离子交换树脂袋法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管理和城市环境胁迫对湿地松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耦合效应
5
作者 沈文清 余明泉 +3 位作者 胡小飞 冯雪 任文 陈伏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6-1241,共6页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下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原位控制和PVC顶盖埋管法,开展凋落物管理措施和城市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氮素(N)转化及其有效性季节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移...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下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原位控制和PVC顶盖埋管法,开展凋落物管理措施和城市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氮素(N)转化及其有效性季节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移除有利于抑制土壤硝化过程,提高土壤NH4+-N含量。城市化过程易加速土壤N转化速率,尤其是提高土壤硝化速率和NO3--N含量。凋落物移除和城市环境胁迫对森林土壤N矿化速率和N有效性的含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均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城区森林可通过移除凋落物来应对N沉降等城市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乡村森林保持完整的凋落物层有利于提高土壤N矿化及其供应能力;城市森林的管理对策应该有别于传统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土壤氮素矿化 顶盖埋管法 生态系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哈溪林区移植前后土壤氮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裴雯 车宗玺 +4 位作者 刘贤德 车宗奇 张珊 成彩霞 温娅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研究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土壤氮的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都有重要意义。采用封顶埋管法,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2 650m青海云杉林土壤的初始TN,... 研究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土壤氮的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都有重要意义。采用封顶埋管法,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2 650m青海云杉林土壤的初始TN,NH_4^+-N和NO_3^--N含量均最低,海拔2 950 m青海云杉林土壤的初始TN,NH_4^+-N和NO_3^--N含量均最高;各海拔梯度青海云杉林土壤经培养后,其TN,NH_4^+-N和NO_3^--N含量均减小。(2)就不同植被类型而言,青海云杉林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均最高,草地和灌丛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较低,且二者差异不大。草地和灌丛土壤培养后TN和NH_4^+-N含量显著升高,NO_3^--N含量变化不大。(3)某一海拔青海云杉林土壤移植到其他海拔青海云杉林培养后,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相互移植培养后,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变化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的含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 埋管法 海拔梯度 祁连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羊乏情期诱导发情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肖鸿展 李思敏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3,共1页
采用张一玲教授发明的“埋植孕管法”诱导发情最新技术,对4~5月份乏情期滩羊首次诱导发情试验结果证明,选择断奶1月左右,中等膘情的适龄繁殖母羊,放牧加补饲玉米秸和青干毛苕子,滩羊乏情期发情受配率可达955%;纯放牧条... 采用张一玲教授发明的“埋植孕管法”诱导发情最新技术,对4~5月份乏情期滩羊首次诱导发情试验结果证明,选择断奶1月左右,中等膘情的适龄繁殖母羊,放牧加补饲玉米秸和青干毛苕子,滩羊乏情期发情受配率可达955%;纯放牧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管法 乏精期 诱导发情 滩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庞矿工作面隅角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8
作者 梁建民 韩关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3,133,共4页
针对东庞矿2901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通风系统调整、上隅角瓦斯治理、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完善瓦斯自动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瓦斯治理措施,使2901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由10%以上下降到1%以下,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产量由原来的2000t/d... 针对东庞矿2901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通风系统调整、上隅角瓦斯治理、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完善瓦斯自动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瓦斯治理措施,使2901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由10%以上下降到1%以下,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产量由原来的2000t/d增加到8000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 局部通风 埋管法抽放 高位钻孔抽放 顺层钻孔预抽 抽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of AUV pipeline tracking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晔 庞永杰 +1 位作者 张磊 张鸿皓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68-2476,共9页
Before the task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was implemented actually,its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 of pipeline tracking had been designed.This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the softw... Before the task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was implemented actually,its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 of pipeline tracking had been designed.This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the software logic,hardware architecture,data interfa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To implement this system,the whole system plan,including interface computer and the methods of pipeline tracking,was described.Compared to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was used to test the real software and hardware more veritably.In th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tracking experiments of both straight lines and polygonal lines were carried ou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ocean current and the situation of buried pipelin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UV can do pipeline tracking task,when angles of pipeline are 15°,30°,45° and 60°.In the ocean current of 2 knots,AUV could track buried pipe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underwater pipeline tracking underwater sensor simulation underwater optical v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