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结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红霞 潘增弟 +2 位作者 矫玉田 刘娜 项宝强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西出的特征。此外在普里兹湾内的上层和中层海洋中还存在着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的涡旋:逆时针涡旋西侧是普里兹湾向冰架入流的位置所在;入流的源地是普里兹湾东侧的沿岸西向流。这些特征涉及到夏季普里兹湾内的环流形式、冰架底部的消融速率和冰架水的生成规模以及冰架区域与冰架外普里兹湾内的水交换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埃默里冰架 水域 前缘 结构 海流 顺时针 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架研究现状与埃默里冰架研究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承佳 李院生 +1 位作者 陈振楼 周丽娅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南极冰架是揭示南极地区气候变化机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区域之一。概述了20世纪以来针对南极冰架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分别从冰架物质平衡过程、冰架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监测、冰架海底海洋岩芯的沉积特征和冰架附近海域生... 南极冰架是揭示南极地区气候变化机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区域之一。概述了20世纪以来针对南极冰架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分别从冰架物质平衡过程、冰架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监测、冰架海底海洋岩芯的沉积特征和冰架附近海域生态系统演化等方面总结了冰架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中国近几年在东南极洲埃默里冰架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并依据南极冰架研究的国际未来计划提出了中国在埃默里冰架即将继续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洲 埃默里冰架 物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1月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附近水文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严金辉 李锐祥 +2 位作者 侍茂崇 葛人峰 孙永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分析"雪龙"号2011年在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外缘一条断面上24个站位的CTD观测结果,发现有以下一些水文特征:普里兹湾西部,在71—72°E范围内,存在一个顺时针运动的中尺度涡。由于这个涡旋存在,冰架水主要扩散方向偏东,在73&... 分析"雪龙"号2011年在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外缘一条断面上24个站位的CTD观测结果,发现有以下一些水文特征:普里兹湾西部,在71—72°E范围内,存在一个顺时针运动的中尺度涡。由于这个涡旋存在,冰架水主要扩散方向偏东,在73°30'E附近,流向东北;夏季表层水厚度,东部基本在20 m,西部受中尺度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夏季表层水厚度深达50 m左右;在50 m以浅的水层内,稍深处的水温比表层稍微增高,即通常称为的逆温层,它是结冰、融冰和海冰覆盖变化造成的;在观测断面西部,在160—200 m水层内,多站出现"静力不稳定":即上层密度大于下层,厚度有几米,平流混合扩散可能是这一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埃默里冰架 水文特征 中尺度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默里冰架北缘海洋水文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蒲书箴 葛人峰 +2 位作者 董兆乾 于卫东 史久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2008)观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北缘的温度、盐度、密度的空间分布,并与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5/2006)观测的CTD资料进行了比较。比较后发现埃默里冰架北缘海域的最新变化是跃层深度明...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2008)观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北缘的温度、盐度、密度的空间分布,并与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5/2006)观测的CTD资料进行了比较。比较后发现埃默里冰架北缘海域的最新变化是跃层深度明显变深,冰架北缘的东部海洋上层有明显的次表层暖水存在,但该暖水仅仅位于冰架北缘的最东端及其附近的站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此外,海洋的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都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向梯度。这种梯度应与海表层浮冰的密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海-冰-气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默里冰架 海洋水文特征的变化 中层暖水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埃默里冰架东缘赖茵博尔特丘陵构造变形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5
作者 刘健 赵越 +2 位作者 刘晓春 崔建军 胡健民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9,共11页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皱和低角度拉伸线理,其变形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D3期变形发生在寒武纪早期,以构造抬升至地表过程中产生的近EW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代表,同时在詹宁斯岬地区伴随着紫苏花岗岩侵入;D4期变形为赖茵博尔特丘陵和詹宁斯岬地区NE-NNE向密集破劈理形成阶段,其形成时代可能为晚中生代-新生代。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D1-2期构造变形与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构造变形过程类似,应该属于雷纳杂岩的东延部分。在其以北存在早寒武纪(泛非期)的詹宁斯岬紫苏花岗岩体,结合前人资料,推测在两地区之间存在近S-N向的普里兹造山带西部构造边界。据此认为普里兹造山带很可能不通过兰伯特地体,而是向南延伸经过格罗夫山并且通过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纪 埃默里冰架东缘 构造变形 甘布尔采夫下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埃默里冰架“松动牙齿”冰裂缝内冰雪填充物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宸 程晓 +2 位作者 李腾 刘岩 张宝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冰架裂缝的冰雪填充物(Mélange)分布和变化受冰架变化的影响,同时会影响冰架的稳定性.2019年9月25日,东南极埃默里冰架"松动牙齿"裂缝系统发生崩解,形成了面积>1600 km^(2)的冰山,裂缝内的填充物出现部分流失.采用Lan... 冰架裂缝的冰雪填充物(Mélange)分布和变化受冰架变化的影响,同时会影响冰架的稳定性.2019年9月25日,东南极埃默里冰架"松动牙齿"裂缝系统发生崩解,形成了面积>1600 km^(2)的冰山,裂缝内的填充物出现部分流失.采用Landsat-8卫星光学数据和哨兵1号卫星SAR影响数据,结合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和南极参考高程模型计划(REMA)8 m分辨率DEM产品,对埃默里冰架"松动牙齿"裂缝L1、T1、T2的填充物表面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T1裂缝填充物的高程平均高于T2裂缝,表面起伏变化更明显;2016-2018年L1裂缝系统填充物高程逐年降低;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冰流缝合区的存在对填充物冰厚度的影响不容忽视;裂缝中填充物的存在很可能促进裂缝的延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埃默里冰架 裂缝 填充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2—8月南极埃默里冰架附近海域水团及高密度水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智昕 高郭平 +2 位作者 许建平 程灵巧 郭佩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利用澳大利亚海洋集成观测系统(IMOS)安装在21只南象海豹头顶的自动温盐深观测仪(CTD-SRDLs)收集的2012年2-8月期间的温、盐度剖面资料,研究了埃默里冰架附近海域水团及高密度水分布。结果表明:2012年夏末至冬季研究海域水团主要由9个... 利用澳大利亚海洋集成观测系统(IMOS)安装在21只南象海豹头顶的自动温盐深观测仪(CTD-SRDLs)收集的2012年2-8月期间的温、盐度剖面资料,研究了埃默里冰架附近海域水团及高密度水分布。结果表明:2012年夏末至冬季研究海域水团主要由9个水团组成,其中次低温、低盐的南极表层水(或南极冬季表层水)主要分布在50m以浅;次高温、低盐的普里兹湾次表层水处于水深50~200m间的逆温层内;水深200m以下,埃默里冰架前缘及陆架区主要由低温、高盐的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冰架水控制;次高温、高盐的普里兹湾底层水出现在陆架区300m以深水域,几乎同一深度的陆坡区,则为高温、高盐的绕极深层水盘踞。埃默里冰架前缘由高盐陆架水和高盐冰架水混合形成的高密度水体,在普里兹湾内顺时针环流的驱动下,呈现了从埃默里冰架前缘向北(或西北)穿过陆架/陆坡区域进入深海大洋的迹象,并在陆架/陆坡区与涌升的绕极深层水混合,形成普里兹湾底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默里冰架 CTD标识资料 南极冬季 高密度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多核匹配检测埃默里冰架冰流速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泽 康志忠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共8页
冰架表面流速是对冰架进行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因素。针对频率域影像互相关检测冰流速的过程中匹配结果对核窗口大小的选择具有敏感性的问题,提出了在影像匹配的过程中使用多个不同大小的核窗口进行匹配验证同名点位置的方法。为了评估该... 冰架表面流速是对冰架进行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因素。针对频率域影像互相关检测冰流速的过程中匹配结果对核窗口大小的选择具有敏感性的问题,提出了在影像匹配的过程中使用多个不同大小的核窗口进行匹配验证同名点位置的方法。为了评估该结果的可靠性,使用美国国家冰雪中心发布的全南极冰流速度集埃默里冰架地区的冰流速作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以获取较为稳定的埃默里冰架冰流速度场,其结果与全南极冰流速度集埃默里冰架地区的流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数据 频率域影像匹配 多核 埃默里冰架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CryoSat-2数据估算南极冰架厚度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勇 张爽爽 +1 位作者 孙培蕾 李路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针对传统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估算的冰厚方法在冰架上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进行冰架厚度估算的方法。以南极洲罗斯冰架、龙尼-菲尔希纳冰架、埃默里冰架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1月位于实验区内的全部Cry... 针对传统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估算的冰厚方法在冰架上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进行冰架厚度估算的方法。以南极洲罗斯冰架、龙尼-菲尔希纳冰架、埃默里冰架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1月位于实验区内的全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得到冰架的外边缘线和范围,然后提取冰架干舷高和冰架体积,计算每个足印的冰架厚度,最后通过插值得到冰架厚度的二维栅格图,通过估计得到3座冰架的冰储量分别为1.78×10^5km^3、0.97×10^5km^3、1.92×10^4km^3。将冰架厚度反演结果与冰桥计划冰厚数据对比,相关系数约为0.96,中误差约为20.96m,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本方法结果比传统方法的中误差减小约3.76m,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冰架厚度估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 CryoSat-2 罗斯 龙尼-菲尔希纳 埃默里冰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高数据的Amery冰架高程变化监测研究
10
作者 刘沼辉 朱李忠 齐忠华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传统的花杆测量法、GPS实测法在南极冰架高程变化监测上的覆盖范围小、操作难度大和安全成本高以及基于SAR差分干涉冰雪表面高程测量易失相干等问题。基于亚米级卫星激光测高数据ICESat/GLAS与ICESat-2/ATLAS重叠点法和克里金插值法... 针对传统的花杆测量法、GPS实测法在南极冰架高程变化监测上的覆盖范围小、操作难度大和安全成本高以及基于SAR差分干涉冰雪表面高程测量易失相干等问题。基于亚米级卫星激光测高数据ICESat/GLAS与ICESat-2/ATLAS重叠点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对Amery冰架近15年高程变化进行监测。为了纵向比较,本文以2003~2018年、2004~2019年和2005~2020年3组15年周期数据进行高程变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近15年里Amery冰架冰雪物质积累区域大于减少区域,高程变化主要分布在0~±2 m之间,在冰架与大洋接壤区域高程显著升高近40 m。从3组数据纵向对比分析发现,Amery冰架中部区域高程变化相对稳定,边缘区域受接壤冰盖影响年际波动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高 高程变化监测 ICESat-1/2数据 埃默里冰架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