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板块新元古代晚期‒中寒武世古地理格局 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1
作者 刘兵兵 闫庆贺 +2 位作者 史志强 刘殿龙 冯梦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88,I0042-I0045,共18页
华南板块是Gondwan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在Gondwana超大陆早期形成阶段(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构造亲缘性尚未得到充分约束。该时期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华南板块扬子地体中出露较少,而早寒武世陆源碎屑岩在扬子... 华南板块是Gondwan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在Gondwana超大陆早期形成阶段(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构造亲缘性尚未得到充分约束。该时期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华南板块扬子地体中出露较少,而早寒武世陆源碎屑岩在扬子地体中广泛且连续分布,是追踪沉积物源、重建该时期华南板块在Gondwana超大陆中的构造亲缘性和古地理格局的关键研究对象。本文针对华南扬子地体西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开展了沉积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扬子西缘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碎屑锆石的主要年龄群集中在700~880 Ma,并包含900~1200 Ma、1700~1900 Ma以及2400~2600 Ma三个次要年龄群。结合区域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扬子西缘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的碎屑物源主要来源于扬子西北缘的攀西‒汉南岩浆弧。进一步对比华南与印度板块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的沉积相及碎屑锆石U-Pb年龄频谱发现,该时期华夏与扬子地体分别与印度地体东西两侧的Bundelkhand和Marwar地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和碎屑物源;这表明在Gondwana超大陆聚合早期,二者古地理位置接近,并共同构成了一个华南‒印度联合地体。该联合地体呈现出扬子-Marwar和华夏-Bundelkhand两个台地之间夹持南华-Aravali Delhi深水盆地的“两台夹一盆”古地理格局。至中寒武世,由于Gondwana超大陆的持续聚合作用,扬子-Marwar台地与华夏-Bundelkhand台地之间的南华-Aravali Delhi深水盆地发生了大面积萎缩,导致华夏-Bundelkhand地体的碎屑物质被输送到扬子-Marwar地体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印度地体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 碎屑锆石U-Pb定年 两台夹一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