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塞俄比亚芥与芥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资源
1
作者 岳瑶琴 尚国霞 +2 位作者 徐亮 李开祥 赵志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为了得到渗入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埃芥)染色体序列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将埃芥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再使用甘蓝型油菜复交的后代群体(复交F 1~F 3代)为材料,对复交后代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细胞学(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统计分析,并... 为了得到渗入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埃芥)染色体序列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将埃芥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再使用甘蓝型油菜复交的后代群体(复交F 1~F 3代)为材料,对复交后代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细胞学(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统计分析,并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对复交F 4代进行SSR标记和基因组重测序,对外源序列的渗入和变异进行分析,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验证细胞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复交后代群体中多数植株都为少于38条染色体的亚倍体,复交F 2代群体、复交F 3代群体、复交F 4代群体中均只发现1株38条染色体的植株,复交F 4代群体中2n=38染色体植株为(600×908)×青油14号杂交组合的材料82。通过SSR标记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复交F 4代群体内植株的各染色体都有3个亲本部分序列的渗入,且根据3个亲本和复交F 4代群体的基因相似度构建进化树,结果与细胞学结果一致,最终证明材料82是新型甘蓝型油菜。亲本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在复交F 4代群体中均有渗入和变异,且甘蓝型A基因组的渗入率最高。通过细胞学和重测序分析,得到材料82为渗入芥菜型油菜和埃芥染色体序列的新型甘蓝型油菜,期待可为后续得到稳定遗传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群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菜型油菜 远缘杂交 新型甘蓝型油菜 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植株形态及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1 位作者 傅寿仲 仲裕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7-722,共6页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3-63-4-5-1”与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olla”杂种F_1植株开放受粉获得的F_2群体中筛选出一株半不育、矮杆、甘蓝型油菜类型植株,经连续4个世代自交、分离鉴定出一个二体附加系“92I1096”。细胞学观察结果,其根尖细...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3-63-4-5-1”与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olla”杂种F_1植株开放受粉获得的F_2群体中筛选出一株半不育、矮杆、甘蓝型油菜类型植株,经连续4个世代自交、分离鉴定出一个二体附加系“92I1096”。细胞学观察结果,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40,比其母本甘蓝型油菜(2n=38)多两条额外染色体。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中期(MI)染色体构型平均为0.47Ⅰ+119.77Ⅱ,未发现多价体存在。减数分裂末期,往往出现两个落后染色体,最终产生染色体数为20+20的二分体。该二体附加系可能为在甘蓝型油菜整组染色体的基础上添加了二条埃塞俄比亚芥外源染色体,这两个外源染色体可能来自埃塞俄比亚芥的B染色体组。二体附加系“92I1096”的植株形态为甘蓝型油菜类型,花粉育性平均为92.55%。但结实性欠佳。二体附加系“92I1096”植株较矮,平均株高为100.2cm,极易从形态上加以识别。文中还讨论了矮杆基因作为该二体附加系的标记性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形态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白菜型油菜间六倍体杂种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栗茂腾 张椿雨 +1 位作者 李宗芸 孟金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79-1585,T0002,共8页
通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了埃塞俄比亚芥×白菜型油菜间的三倍体和六倍体杂种,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气孔观察以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在染色体记数、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印证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法的... 通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了埃塞俄比亚芥×白菜型油菜间的三倍体和六倍体杂种,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气孔观察以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在染色体记数、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印证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法的效率。生理生化分析显示,六倍体杂种植株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质膜相对透性、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与三倍体杂种植株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埃塞俄比亚芥 染色体加倍 生理生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旺升 徐晶 +1 位作者 华玉伟 李再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2-667,共6页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基因组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远缘杂种F_1的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江莹芬 田恩堂 +1 位作者 陈伦林 孟金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用形态学、细胞学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AFLP)三种方法对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BBCC,2n=34)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AA,2n=20)远缘杂交的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细胞学和分子标记鉴定杂种真实可靠,但试验技术... 用形态学、细胞学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AFLP)三种方法对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BBCC,2n=34)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AA,2n=20)远缘杂交的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细胞学和分子标记鉴定杂种真实可靠,但试验技术繁琐,形态学鉴定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几种方法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白菜型油菜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芥蓝杂交获得异源三倍体及其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双霞 张成合 +2 位作者 陈雪平 申二巧 申书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1-366,共6页
以埃塞俄比亚芥(2n=4x=BBCC=34)和芥蓝(2n=2x=CC=18)为材料,通过相互杂交获得了异源三倍体(2n=3x=BCC=26)。该异源三倍体生长势较强;叶色等介于双亲之间;株型、花型和花大小偏向于埃塞俄比亚芥;花色与芥蓝的相同,为白花。减数分裂观察表... 以埃塞俄比亚芥(2n=4x=BBCC=34)和芥蓝(2n=2x=CC=18)为材料,通过相互杂交获得了异源三倍体(2n=3x=BCC=26)。该异源三倍体生长势较强;叶色等介于双亲之间;株型、花型和花大小偏向于埃塞俄比亚芥;花色与芥蓝的相同,为白花。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在终变期,一般形成9个二价体和8个单价体(9Ⅱ+8Ⅰ),且B、C两组染色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群现象;中期Ⅰ,CC基因组的9个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B组的8个单价体游离在赤道板周围;后期Ⅰ分到两极的染色体以13/13和12/14占多数,偶见落后的染色体。该BCC异源三倍体的获得为创建CC+B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研究B、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异源三倍体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种间可交配性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兴梁 孟金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5-390,T001,共7页
在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中,杂种胚乳不甚发育并提前形成细胞,杂种胚发育缓慢,消耗早育的胚乳组织后便停滞在心形期或鱼雷形期.反交时胚乳早期发育旺盛,但在发育中期不能形成细胞并逐渐退化解体;杂种胚从原胚阶段即有退化现象发... 在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中,杂种胚乳不甚发育并提前形成细胞,杂种胚发育缓慢,消耗早育的胚乳组织后便停滞在心形期或鱼雷形期.反交时胚乳早期发育旺盛,但在发育中期不能形成细胞并逐渐退化解体;杂种胚从原胚阶段即有退化现象发生,并可持续到鱼雷形期,胚退化时常伴有胚柄细胞的解体.甘蓝型油菜母本基因型对杂交的生殖过程有显著影响.对受精的影响表现在其柱头与异种花粉的亲和性不同,以Rucabo作母本时表现与反交相似的高亲和性和高受精率.以84014A作母本时近半的胚珠中发生体质不育现象.而华油8号作母本时产生的杂种胚和胚乳在后期的发育相对正常,可形成少量有生命力的杂种种子.文中提出通过杂交重组创造出种间受精率高,又具结实潜力的“桥梁品系”,以经济有效地克服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的不可交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种间杂交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与埃塞俄比亚芥属间杂交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洪高 吴江生 +2 位作者 刘克德 程雨贵 刘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1-387,共7页
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Raphanobrassica,RRCC,2n=36)与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BBCC,2n=34)正反交,结果表明: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可交配率为7.3%,反交为64.6%。正反交F1植株均呈双亲中间形态,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Raphanobrassica,RRCC,2n=36)与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BBCC,2n=34)正反交,结果表明: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可交配率为7.3%,反交为64.6%。正反交F1植株均呈双亲中间形态,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5,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主要配构型为10Ⅱ+15Ⅰ。62个F2植株和22个与埃塞俄比亚芥的回交植株的形态为中间类型、偏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或偏萝卜。AFLP检测到F2和BC1植株均含有大量双亲特异片段,聚类分析表明,这些植株独立于亲本种聚成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埃塞俄比亚芥 属间杂交 形态学 细胞学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质埃塞俄比亚芥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新娥 张成合 +2 位作者 黄瑞虹 常彩涛 张广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6-420,共5页
以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为轮回亲本,分别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连续回交7代,获得了具有核基因组基本相同而细胞质不同的新材料:N/BBCC和J/BBCC。两个新材料及其轮回亲本C/BBCC在生长发... 以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为轮回亲本,分别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连续回交7代,获得了具有核基因组基本相同而细胞质不同的新材料:N/BBCC和J/BBCC。两个新材料及其轮回亲本C/BBCC在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外部形态特征、POD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基本一致,但在雄性育性、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N/BBCC雄蕊发育不完善、花药瘦小、药内花粉量很少且多为无生活力的畸形花粉,表现严重败育;J/BBCC和N/BBCC的脯胺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其轮回亲本C/BB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回交 核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后代花粉植株的诱导培养
10
作者 张云桥 戚存扣 仲裕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53-55,共3页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后代花粉植株的诱导培养1张云桥2戚存扣1仲裕泉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3-30(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后代花粉植株的诱导培养1张云桥2戚存扣1仲裕泉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3-30(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花药培养 花粉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续蕊 李勤菲 +2 位作者 葛贤宏 李再云 钱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3,共5页
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2n=34,BBCC)具有适应于炎热干旱地区种植等特点,是改良我国芥菜型油菜(B.juncea,2n=36,AABB)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GISH,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分析了芥菜... 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2n=34,BBCC)具有适应于炎热干旱地区种植等特点,是改良我国芥菜型油菜(B.juncea,2n=36,AABB)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GISH,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分析了芥菜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分离,发现在后期I染色体主要以17∶18类型分离,其次是16∶19,染色体落后现象偶然发生,其中B染色体组以8∶8的分离比率较高,表明不同来源的B染色体可正常配对分离。本研究表明,芥菜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远缘杂交,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B染色体间),以及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的方式(A、B、C基因组间),有可能将埃塞俄比亚芥优良遗传成分转移到芥菜型油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染色体分离 基因组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交非整倍体后代的遗传
12
作者 祁玉洁 袁世峰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非整倍体Nj04-089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 A.Br.)种间杂交后代中获得的附加系。为分析Nj04-089的遗传特性,利用显微镜对Nj04-089自交后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对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分裂行为进行... 非整倍体Nj04-089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 A.Br.)种间杂交后代中获得的附加系。为分析Nj04-089的遗传特性,利用显微镜对Nj04-089自交后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对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分裂行为进行观察,并采用PCR、GISH和Southern杂交等技术对Nj04-089的2个连续自交后代的附加染色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连续自交世代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37~51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构型分别为(0-4)Ⅰ+(16-23)Ⅱ+(0-2)Ⅲ和(0-8)Ⅰ+(14-24)Ⅱ+(0-4)Ⅲ+(0-1)Ⅳ,且观察到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分裂周期不同步等异常行为。结果表明在该非整倍体后代中未检测到芸薹属B组染色体或大的片段,推测非整倍体附加的染色体并非整条或大片段B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非整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SOUTH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中高油酸含量的遗传
13
作者 梁毅劼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8年第1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高油酸含量 遗传 杂交后代 品系 脂肪酸 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复交后代遗传规律分析
14
作者 岳瑶琴 王敏娟 赵志刚 《江苏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89-96,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埃塞俄比亚芥、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种间远缘复交后代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以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再与甘蓝型油菜复交的后代群体(复交F_(1)代~复交F_(3)代)为材料,对复交后代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花粉... 为进一步揭示埃塞俄比亚芥、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种间远缘复交后代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以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再与甘蓝型油菜复交的后代群体(复交F_(1)代~复交F_(3)代)为材料,对复交后代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花粉可染性、形态、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花粉可染性分析表明,复交的远缘杂交后代育性极差;形态学分析表明,利用人工去杂,杂种后代中偏甘蓝型油菜占比随世代增长而增加;亲和性分析表明,复交F_(3)代群体的结角率与F_(1)代、复交F_(2)代相比呈极显著差异,但各代间亲和指数间无显著性水平;细胞学研究表明,复交F_(2)代、F_(3)代群体中各存在1个2n=38条的植株个体,复交后代群体中多数植株都为少于38条染色体的亚倍体,其减数分裂配对结果显示,复交F_(3)代群体中(600×908)×青油14号的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43Ⅰ+16.26Ⅱ+0.35Ⅲ,染色体数比其他复交世代和其余杂交组合更接近于19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菜型油菜 远缘杂交 花粉可染性 细胞学分析 配对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远缘杂交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忠松 《作物研究》 1995年第S1期17-19,14,共4页
育种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需不断挖掘新性状、新材料,另一方面是种内遗传资源日益枯竭.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甘蓝型油菜系国外引进类型,情况更是如此.远缘杂交作为遗传物质转移的一种方法,可把异种属的有利性状导入到栽培植物中来,扩大... 育种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需不断挖掘新性状、新材料,另一方面是种内遗传资源日益枯竭.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甘蓝型油菜系国外引进类型,情况更是如此.远缘杂交作为遗传物质转移的一种方法,可把异种属的有利性状导入到栽培植物中来,扩大作物的遗传基础.为了将其他芸苔属植物的优良特性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来,创造新材料,我们自1988年以来开展了甘蓝型油菜与其他芸苔属植物之间的种间杂交遗传育种研究.现将这项研究的进展情况报告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菜型油菜 远缘杂交 遗传育种研究 杂交亲和性 埃塞俄比亚芥 双低甘蓝型油菜 杂种一代 种间杂交 白菜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