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与埃及友好关系六十年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安惠侯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3-7,共5页
-
文摘
埃及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洲阿拉伯国家。纳赛尔时代,两国关系总体良好;萨达特时代,两国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穆巴拉克时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两国关系有了全面发展并于1999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间的经贸、文化合作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埃友好合作关系前景良好。
-
关键词
纳赛尔
中埃合作
萨达特
埃以和约
穆巴拉克
中埃关系
-
Keywords
Nasser
China-Egypt Cooperation
Sadat
Egyptian-Israeli Peace Treaty
President Mubarak
Sino-Egyptian Relations
-
分类号
D3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萨达特遇刺前的埃及政局
- 2
-
-
作者
陈和丰
田中青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1年第30期1-7,共7页
-
文摘
萨达特自一九七○年继纳赛尔任埃及总统以来,在内外政策上实行了许多重大的转变。在国际上,由联苏反美转向亲美抗苏,由同以色列对抗转向同以直接会谈与媾和。在国内,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向多党制,经济上由国有化转向“开放”政策。他领导埃及摆脱了苏联霸权主义的桎梏,收复了大部分被占领土,取得了和平建设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他脱离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排斥了纳赛尔时期的一些人物,国内贫富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因此,他虽受到国内大多数人的拥护。
-
关键词
萨达特
纳赛尔
内外政策
一党制
反美
穆巴拉克
亲苏势力
埃以和约
戴维营协议
亲美
-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从截机事件看埃美关系
- 3
-
-
作者
田中青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5年第21期2-3,共2页
-
文摘
意大利游船“阿基莱·劳罗”号被劫持后,埃及政府应有关国家的请求,同劫持者进行了80分钟艰苦的谈判,终于使包括20多名美国公民在内的450多名乘客获释,以不流血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劫船事件。然而,美国里根政府却以怨报德,于10月10晚出动4架战斗机将一架载着4名游船劫持者送往突尼斯的埃及民用飞机迫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美军基地。
-
关键词
埃及政府
民用飞机
里根政府
美国公民
穆巴拉克
西西里岛
埃以和约
萨达特
戴维营协议
投反对票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悄悄进行的阿以贸易
- 4
-
-
作者
程永宁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3期22-23,共2页
-
文摘
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冲突已持续了近40年,互相敌视排斥曾达到白热化程度。从50年代开始,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实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然而,以色列商品仍不时出现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市场上。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出口到阿拉伯各国的商品已占其全年出口总额的20%。这种微妙的局面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
关键词
经济封锁
阿拉伯世界
中东局势
中东战争
第三国
埃以和约
间接贸易
埃及人
以色列人
黎巴嫩长枪党
-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巴解领袖——阿拉法特
- 5
-
-
作者
阜东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3年第S2期10-11,共2页
-
文摘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生于耶路撒冷一个富商家庭。13岁时就参加了加沙地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抵抗小组。40年来,他为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斗志和杰出的组织才能,成为公认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领袖。
-
关键词
阿拉法特
英勇奋战
解放事业
第一枪
戴维营协议
组织才能
逃亡埃及
暴风突击队
战争手段
埃以和约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苏丹政府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
- 6
-
-
作者
朱安琪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1年第40期2-9,共8页
-
文摘
近几个月来,苏丹国内外形势十分紧张。在国内,九、十月间,苏丹曾逮捕了一万九千多名原教旨主义分子、不法军人和混入难民队伍中的破坏分子;十月宣布解散全国议会和南方议会;十一月重组政府。在国外,九、十月间,利比亚驻乍得军队的飞机加紧轰炸苏丹和乍得接界的西部边境。苏丹的局势如何发展,对中东和非洲地区影响很大,已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
-
关键词
尼迈里
原教旨主义
非洲地区
南部地区
和南
两国关系
戴维营协议
埃以和约
阿拉伯穆斯林
输出国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中东风云中的叙利亚
- 7
-
-
作者
王鸿余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4年第2期10-11,共2页
-
文摘
长期以来,叙利亚一直是阿拉伯世界和巴解组织反对以色列侵略的重要基地和前线国家。1978年埃以和约签订后,反抗以色列的西部战线已不复存在,东部战线就成为阿以冲突的焦点。
-
关键词
阿以冲突
埃以和约
前线国家
黎巴嫩内战
阿拉伯世界
中东问题
戴维营协议
德鲁兹派
阿拉法特
里根方案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