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肖明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最全面地表现了垮掉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最深刻地探索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的弱点,可以说是垮掉派运动发展的"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一代 精神探索 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掉一代”与爵士乐的融合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红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垮掉一代"与爵士乐渊源深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无所不在,共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两者相似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垮掉一代"的写作理念和技巧以及作品主题和氛围,无不受到爵士乐,特别是毕博普爵士乐的影响。&qu... "垮掉一代"与爵士乐渊源深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无所不在,共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两者相似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垮掉一代"的写作理念和技巧以及作品主题和氛围,无不受到爵士乐,特别是毕博普爵士乐的影响。"垮掉一代"作家与爵士艺人联系紧密,诗歌吟唱与爵士伴奏形影相随。主要从精神叛逆、即兴、切分、粗话、吟唱几方面分析"垮掉一代"作品与爵士乐的异曲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一代 爵士乐 即兴 切分 粗话 吟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掉一代"的原义与误传
3
作者 容新芳 李晓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垮掉一代"(Beat)指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社会不满的部分青年,又指一种文学思潮。Beat根植于美国 的超验主义哲学,思想激进,对工业化持怀疑态度,渴望人与自然的最初状态,颂扬平等,礼赞自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对外... "垮掉一代"(Beat)指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社会不满的部分青年,又指一种文学思潮。Beat根植于美国 的超验主义哲学,思想激进,对工业化持怀疑态度,渴望人与自然的最初状态,颂扬平等,礼赞自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对外推行强硬战争政策,对内实行"麦卡锡主义",结果造就了"沉默的一代"。Beat面对美国的非人格化、道德空虚 和盲从,嚎叫出了个性自由和思想独立的打破沉默的时代最强音。文学上,描写放荡不羁的肉体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的 不满和反叛;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意识流和象征手段;不进行事后的修改,认为修改意味着伪装和诚实的丧失。生活中, 重精神轻物质,宣扬感官满足来把握自己;不想成为"空心人"和"无脸"的存在。所以,称其为"垮掉一代",似乎有失公 允。Beat有多种译法,但"爵士一代"的译文失去了被社会所不容的含义;"潦倒一代"缺乏"进行挑战"的积极精神;"享 乐一代"丢掉了经历困难痛苦的内涵;"节拍派"、"敲打派"和"躁动一代"过于表面化;"痞子一代"又过于贬义;而"疏离 一代"又多是从文化和形式视角来考虑的。不管怎样,"疏离"和"避世"的译文似乎比"垮掉"更中立。也可按其发音译 成"疲塌"、"必特"、"鄙德",因为"疲塌"可表现其寄生的生活方式,"必特"可表明其必须特殊于他人而与众不同;"鄙 德"可表达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一代 语境 原义 误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掉一代”文学与爵士乐的交互——以凯鲁亚克《在路上》为个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对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代表。对"垮掉的一代"作家而言,同为亚文化的波普爵士乐不仅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是他们创...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对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代表。对"垮掉的一代"作家而言,同为亚文化的波普爵士乐不仅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是他们创作的基础。本文以"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为个案,详细探讨了"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在语言和主题上与波普爵士乐的交互,借以说明,"垮掉的一代"和波普爵士乐这两个产生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现象都是以叛逆和追问自我为主题的,两者在本质和精神追求上具有同一性,在创作上互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 爵士乐 亚文化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半个世纪的回声:“垮掉的一代”和金斯伯格 被引量:7
5
作者 文楚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49,共3页
惊悉“垮掉的一代”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因病于97年4月5日逝世,——我默默无语,但思堵万千。由于研究“垮掉的一代”文学,多年来,我同金斯伯格有书信往来,他赠予我若干他的著作及有关资料,欣然授权我翻译《金斯伯格诗选》,并允诺为... 惊悉“垮掉的一代”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因病于97年4月5日逝世,——我默默无语,但思堵万千。由于研究“垮掉的一代”文学,多年来,我同金斯伯格有书信往来,他赠予我若干他的著作及有关资料,欣然授权我翻译《金斯伯格诗选》,并允诺为这部大陆首家中文版诗选撰写序言;我本欲在今年秋赴美进行学术访问时在纽约拜访他,但他却走得这样匆忙,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了。拙文《近半个世纪的回声:“垮掉的一代”和金斯伯格》写于1996年秋,并在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年会上宣读,谨以此文哀悼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 金斯伯格 半个世纪 一代”文学 意象派 60年代 《外国文学》 惠特曼 垮掉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山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禅宗精神的契合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维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79,89,共4页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抛弃世代信奉的基督新教,改信禅宗,试图从东方禅宗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信仰的归宿。他们游历东方,修行禅定,静坐默想,修身养性,以了解东方思想,求得毫无约束的精神解脱,交融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世...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抛弃世代信奉的基督新教,改信禅宗,试图从东方禅宗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信仰的归宿。他们游历东方,修行禅定,静坐默想,修身养性,以了解东方思想,求得毫无约束的精神解脱,交融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这一值得深思的精神事件与中唐诗人寒山的生活言行、"荒野情结"、对待人生和自然的态度等均有着精神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 一代 禅宗精神 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欲晓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194,共3页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二战后兴起的一股反文化潮流,"垮掉派"是战后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塞林格、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为代表的垮掉派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历史变革时期,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美国现存秩序发起了...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二战后兴起的一股反文化潮流,"垮掉派"是战后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塞林格、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为代表的垮掉派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历史变革时期,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美国现存秩序发起了挑战。在文学上,他们摒弃了重形式轻内容的学院派传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和需求,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创作观和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掉的一代”与魏晋名士之比较
8
作者 常亮 柴树金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93-297,共5页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群“另类人物”。他们以其率真旷达、恣情任性的生活态度以及洒脱奔放、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中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魏晋名士 一代 “竹林七贤” 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历史 生活态度 中国文学 创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姆酒日记》:“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实录
9
作者 邢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2-34,共3页
《朗姆酒日记》改编自刚左之父亨特·汤普森(Hunter S.Thompson)的同名小说The Rum Diary,讲述了记者保罗·坎普在波多黎各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坚定了自己新闻追求的故事。影片基于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真实地还原... 《朗姆酒日记》改编自刚左之父亨特·汤普森(Hunter S.Thompson)的同名小说The Rum Diary,讲述了记者保罗·坎普在波多黎各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坚定了自己新闻追求的故事。影片基于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真实地还原了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 坎普 报社记者 同名小说 艾森豪威尔 新闻真实 汤普森 Thompson 实录 人物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垮掉的一代”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海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Z期29-30,共2页
在美国的20世纪的50年代与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都产生过一场"垮掉的一代"的文学运动,美国的"垮掉的一代"显然对中国的"垮掉的一代"产生过影响,但中国的"垮掉的一代"却和美国的"垮掉的一代&... 在美国的20世纪的50年代与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都产生过一场"垮掉的一代"的文学运动,美国的"垮掉的一代"显然对中国的"垮掉的一代"产生过影响,但中国的"垮掉的一代"却和美国的"垮掉的一代"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 美国 中国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误读的“垮掉的一代”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98-101,共4页
每一个代际的青年人都曾出现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情况。总结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原因,既有宏观的时代性、社会性因素,也有微观的群体性、心理性因素,还有全球化的影响和媒体的推波助澜... 每一个代际的青年人都曾出现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情况。总结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原因,既有宏观的时代性、社会性因素,也有微观的群体性、心理性因素,还有全球化的影响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在污名化的逆境中磨砺成才固然不是坏事,但青年人更需要有利于人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关心青年,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努力锻造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一代 污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嚎叫》和“垮掉的一代”
12
作者 夏贵清 《外国语文》 1986年第1期132-134,共3页
金斯堡的《嚎叫》的出现,在被罗伯特·洛厄尔称为"平静的五十年代",犹如一颗令人震惊的炸弹,打破了"新批评派"长期以来的一统天下,复兴了惠特曼的豪放传统,开创了一代诗歌的先河。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为了... 金斯堡的《嚎叫》的出现,在被罗伯特·洛厄尔称为"平静的五十年代",犹如一颗令人震惊的炸弹,打破了"新批评派"长期以来的一统天下,复兴了惠特曼的豪放传统,开创了一代诗歌的先河。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为了躲避那些迂腐而有势力的诗歌教授、南方校尉以及一些前左派社会法西斯主义分子的一统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嚎叫》 诗歌 惠特曼 一代 金斯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克·凯鲁亚克“垮掉”思想的外向超越与内向超悟
13
作者 张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垮掉的一代"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东方佛教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垮掉"思想影响颇大。凯鲁亚克有"垮掉之王"的称号,所写的两部小说《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东方佛教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垮掉"思想影响颇大。凯鲁亚克有"垮掉之王"的称号,所写的两部小说《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为"垮掉"精神的代表著作。这两部小说在精神内核有所不同,《在路上》通过对两位主人公不同命运的对比阐述了追求自由的同时依然要坚持责任的道理,其主旨是责任,是一个外向的超越;而后者讲述的是贾菲与雷蒙如何依循生命直觉去亲证世界的美丽和宁静的故事,是内向的反思。前者是西方式的责任,后者是东方式的宁静,东西方思想的矛盾性也体现在凯鲁亚克的思想经历上,这种矛盾决定了他的思想追寻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鲁亚克 一代 禅宗 《在路上》 《达摩流浪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斯堡《嚎叫》的“垮掉”性与反叛性解析
14
作者 孙桂荣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51-52,共2页
艾伦·金斯堡出生于1926年,是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诗人,1956年,金斯堡的诗歌《嚎叫》出版并成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式文学作品,以吸毒、酗酒、同性恋、犯罪、精神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嚎叫》曾因对主流... 艾伦·金斯堡出生于1926年,是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诗人,1956年,金斯堡的诗歌《嚎叫》出版并成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式文学作品,以吸毒、酗酒、同性恋、犯罪、精神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嚎叫》曾因对主流文化的反叛而遭禁,所幸的是1972年金斯堡与他的《嚎叫》获得了正名。本文将通过对金斯堡《嚎叫》的文本细读,结合"垮掉的一代"所遵循的生活准则和精神追求,解析《嚎叫》的"垮掉"性和反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斯堡 嚎叫 一代 反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伦·金斯堡照片书的跨媒介叙事:范式、过程与意义
15
作者 盛钰 欧阳骞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分析艾伦·金斯堡照片书“语图互文”修辞策略的运作机制,发现其通过在手写文字与照片的符号裂隙中植入诗意想象,创造出“快照诗学”跨媒介叙事范式。其实现过程既体现在历史还原维度将孤立影像转化为历时性档案,又在身体书写维度... 分析艾伦·金斯堡照片书“语图互文”修辞策略的运作机制,发现其通过在手写文字与照片的符号裂隙中植入诗意想象,创造出“快照诗学”跨媒介叙事范式。其实现过程既体现在历史还原维度将孤立影像转化为历时性档案,又在身体书写维度重构“垮掉的一代”艺术家的身体在场性与群体互动网络。基于此,探析金斯堡照片书建构“垮掉的一代”诗人群体文化形象的跨媒介叙事意义,突破单一媒介的叙事局限,通过建立神圣瞬间的感知框架,实现文化书写的层级跃迁,最终在个体层面激活读者对艺术家生存状态的认知,在群体层面解析反传统艺术家的文化身份,在宏观层面重构“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社会文化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金斯堡 照片书 跨媒介叙事 视觉书写 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一代青年都被指责过
16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114,共1页
福建省青联主席赖军,在谈到“80”“90”这一代年轻人的话题时,认为对青年人不能过于求全责备,每一代年轻人都被指责过。赖军回忆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也曾被指为“垮掉的一代”,在他们之前的一代年轻人被称之为是“迷惘的一代”和“... 福建省青联主席赖军,在谈到“80”“90”这一代年轻人的话题时,认为对青年人不能过于求全责备,每一代年轻人都被指责过。赖军回忆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也曾被指为“垮掉的一代”,在他们之前的一代年轻人被称之为是“迷惘的一代”和“空虚的一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就应该是永远对青年寄予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指责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一代 “迷惘的一代 年轻人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伦·金斯伯格诗艺观中的东方宗教倾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显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135,144,共6页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宗教倾向。"垮掉一代"作家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其中金斯伯格的思想和创作强烈地体现出这方面的特征。分析金斯伯格所受东方宗教的影响,探讨其不同时期诗歌创作中的区别与联...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宗教倾向。"垮掉一代"作家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其中金斯伯格的思想和创作强烈地体现出这方面的特征。分析金斯伯格所受东方宗教的影响,探讨其不同时期诗歌创作中的区别与联系及造成其不同时期不同诗艺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现代文学 垮掉一代 金斯伯格 诗艺观 东方宗教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金斯伯格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8
作者 闫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所代表的"垮掉一代"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与影响,分析了我国文坛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 垮掉一代 王朔现象 痞子文学 中国新生代诗人 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和诗性:从散文看金斯伯格
19
作者 文楚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1,48,共5页
“垮掉一代”(BG)的代表诗人金斯伯格对于当代文学/文化、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这可从其诗歌和散文作品中寻找到契机。批评家们对他的诗歌评论很多,对散文却鲜有提及。本文从其散文集《深思熟虑的散文:金斯伯格文选(1952... “垮掉一代”(BG)的代表诗人金斯伯格对于当代文学/文化、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这可从其诗歌和散文作品中寻找到契机。批评家们对他的诗歌评论很多,对散文却鲜有提及。本文从其散文集《深思熟虑的散文:金斯伯格文选(1952-1995)》入手,联系BG理念,探讨金斯伯格的社会/文学观,尤其是其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斯伯格 垮掉一代 BG理念 诗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在路上》论影像的自发式美学
20
作者 吴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影片《在路上》与杰克·凯鲁亚克原著文本的对照,分析"垮掉一代"所倡导的"自发式写作"风格与电影影像以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个人化纪实摄影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由&q... 本文通过对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影片《在路上》与杰克·凯鲁亚克原著文本的对照,分析"垮掉一代"所倡导的"自发式写作"风格与电影影像以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个人化纪实摄影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由"自发式写作"进一步探讨"自发式"创作在美学上的特征规律,并对其在视觉表现上的最佳形式进行比较与总结。同时也从另一侧面探究个人化视角的纪实摄影风格,其拍摄意图的存在及其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垮掉一代 自发式写作 美学 纪实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