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0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受力性能
被引量:
2
1
作者
伍凯
杨毅恒
+3 位作者
诸睿哲
张雁杰
梁庆庆
王世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充分发挥各部分材料的性能优势,将钢筋笼离散化为随机分布的钢纤维,并将钢纤维混凝土集中应用于受压区,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对18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ρ_(sf))、剪跨比(λ)、型钢受压翼缘...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充分发挥各部分材料的性能优势,将钢筋笼离散化为随机分布的钢纤维,并将钢纤维混凝土集中应用于受压区,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对18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ρ_(sf))、剪跨比(λ)、型钢受压翼缘上下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_(ss)、C_(sv))和型钢规格(I_(s))的组合梁试件进行四点弯试验。分析试验参数对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以及破坏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ρ_(sf)对小剪跨比试件(λ为1.5或1.7)的界面黏结性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试件破坏模式由界面破坏转为弯扭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须随I_(s)同步增大,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对型钢提供足够的“握裹效应”,避免或削弱弯扭变形的不利影响。通过高斯分布拟合,得到试件整体性能开始出现严重退化时的挠度退化系数,进而对构件整体性能开始出现严重退化时的挠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结构
型钢
混凝土
钢纤维
混凝土
破坏模式
荷载
-
挠度曲线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3 位作者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
-
型钢
混凝土
组合
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2 位作者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结构
型钢
-
全再生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世忠
王方旭
+2 位作者
朱立龙
刘欣益
苏学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为避免桥梁加宽时下部结构拓宽,减少新旧桥面纵向裂缝及铺装层损伤,提出一种以钢结构立柱及护栏、书夹式钢板、高强度螺栓为主要构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铺装层的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进行桥梁加宽。为评估该组合结构在运营条件下的...
为避免桥梁加宽时下部结构拓宽,减少新旧桥面纵向裂缝及铺装层损伤,提出一种以钢结构立柱及护栏、书夹式钢板、高强度螺栓为主要构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铺装层的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进行桥梁加宽。为评估该组合结构在运营条件下的安全性,以厦门官浔溪大桥加宽工程为背景,通过实桥现场静载试验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关键部位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力曲线呈线性变化,钢结构最大拉应力约为材料屈服强度的75%,整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螺栓预紧力有效减少了高强度螺栓的直剪作用,降低了剪切疲劳破坏风险;采用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进行桥梁加宽可有效避免下部结构拓宽,改善新旧桥面纵向裂缝及铺装层损伤,具有较好的加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宽
书夹
型钢
-
混
组合
结构
位移
应力
螺栓预紧力
静载试验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倒塌动力响应特征及参数分析
5
作者
彭修宁
赵凯
邹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30,共10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中一些参数对其倒塌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1个组合框架子结构模型,并采用瞬时加载法模拟关键中柱的突然失效,分析不同参数下该类结构的位移响应曲线和损伤形态。结果表明:组...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中一些参数对其倒塌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1个组合框架子结构模型,并采用瞬时加载法模拟关键中柱的突然失效,分析不同参数下该类结构的位移响应曲线和损伤形态。结果表明:组合梁跨高比、栓钉纵向间距、混凝土翼板宽度、板中纵筋配筋率、水平纵向约束和荷载大小都会显著影响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在悬链线效应开始作用后,混凝土翼板中部会产生因剪力滞后效应造成的纵向裂缝,应对关键节点两侧横向钢筋的受剪性能予以关注;以线弹性静力方法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动力效应时可乘以1.7~1.8的修正系数,而以塑性铰破坏机制评估组合框架的静态极限荷载时可乘以1.02~1.17的修正系数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倒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动力响应
连续倒塌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隧道支护组合结构大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明胜
王奎
+1 位作者
路军富
张宏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8-1201,共14页
为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型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两者更好地协同工作,考虑隧道支护结构常处于偏心受压的受力特点,提出在型钢拱架上添加不同形式的栓钉剪力件形成组合支护结构并进行室内大偏心受压试验。试验对自然黏结状态以及添加栓钉剪力件...
为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型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两者更好地协同工作,考虑隧道支护结构常处于偏心受压的受力特点,提出在型钢拱架上添加不同形式的栓钉剪力件形成组合支护结构并进行室内大偏心受压试验。试验对自然黏结状态以及添加栓钉剪力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承载性能分析,探究栓钉剪力件最优的布设方式,并对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黏结状态下的型钢混凝土构件进行大偏心受压试验之后,其破坏形态与实际隧道支护结构破坏一样,混凝土极易剥落,当型钢腹板布设栓钉剪力件时,裂缝扩展范围会有所减小,组合结构的协同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而栓钉剪力件梅花形布设相比双排布设在抑制构件破坏方面更为有效。布设栓钉剪力件的构件其延性、承载性能和抗弯刚度均得到了增强,与自然黏结工况相比,双排和梅花形布设的构件极限承载力分别提升了14.83%与27.63%,侧向挠度值分别减少了24.27%与30.21%;在加载至极限荷载的0.4倍时,自然黏结构件已无法满足平截面假定,而双排和梅花形布设的构件在加载至0.8倍和0.9倍极限荷载时仍能满足平截面假定。通过试验分析可知,梅花形布设栓钉的方式对于提高组合结构的承载性能更为合理。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并验证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大偏压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初期支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钉剪力件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共同承载
平截面假定
偏心受压试验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静力性能分析
7
作者
袁朝庆
房宽光
+2 位作者
张证柱
张浩
李月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研究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在重力、预应力、液体压力、活荷载和内部气压等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力学性能,以16万m3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新型外罐模型,施加11种荷载组合,分析新型外罐在多种静力荷载下...
为了研究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在重力、预应力、液体压力、活荷载和内部气压等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力学性能,以16万m3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新型外罐模型,施加11种荷载组合,分析新型外罐在多种静力荷载下的性能。结果表明,罐顶活荷载对罐壁的影响较小;在相同荷载下,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比传统预应力混凝土LNG外罐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性能;低温环境使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有所提升,罐壁的位移有所减小;由于预应力的控制,随着泄漏液面高度的增加,罐壁的位移逐渐减小。研究的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储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LNG储罐
热固耦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78
8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3 位作者
吴丽丽
聂鑫
李法雄
雷飞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传统桥梁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拓宽组合结构桥梁的应用领域。介绍近年来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传统桥梁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拓宽组合结构桥梁的应用领域。介绍近年来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槽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双重组合作用连续组合梁桥和大跨斜拉桥组合桥面系。通过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改进和发展,可充分发挥组合结构桥梁的综合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桥梁
波形钢腹板
槽型
组合
梁
组合
刚构桥
双重
组合
组合
桥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8
9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3 位作者
樊键生
赵洁
张晓光
田春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335-344,共10页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传统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组合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包括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和组合加宽技术,并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通...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传统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组合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包括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和组合加宽技术,并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5个桥梁加固改造的工程实例,论述了组合结构技术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优势。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应用于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中,能克服传统结构加固技术的不足,大幅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改善结构耐久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提升结构使用功能,同时施工快速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桥梁
加固改造技术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空心板桥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0
作者
金辉
徐岳
+1 位作者
郑求才
邵国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装配式空心板桥由于铰缝损伤而出现"单板受力"问题,为增强梁板间的横向连接,提出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以寿昌江二号桥(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为背景,简述该技术在该桥中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沿...
装配式空心板桥由于铰缝损伤而出现"单板受力"问题,为增强梁板间的横向连接,提出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以寿昌江二号桥(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为背景,简述该技术在该桥中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沿梁底铰缝两侧设置剪力键,纵向锚贴U形钢板,并在U形钢板和铰缝间灌注高强自密实灌浆料。为检验加固效果,对该桥第2跨进行加固前、后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该桥跨中应变平均降低20%,挠度平均降低25%以上,桥梁的刚度有所提升;加固后1号板的横向分布系数增大,1号与2号梁板间的铰缝损伤得到修复。实践证明,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可增强主梁间的横向联系,能有效解决"单板受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梁桥
空心板桥
钢筋
混凝土
结构
型钢
-
混凝土
组合
加固
单板受力
荷载试验
桥梁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11
作者
陈丽华
李爱群
+2 位作者
鲁风勇
娄宇
李培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0,共5页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强的受剪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
型钢
混凝土
柱
节点
受剪承载力
延性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箱-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22
12
作者
周安
戴航
刘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5,共7页
进行5根简支组合梁负弯矩作用下的静力试验,钢梁为开口钢箱梁,混凝土翼板内配置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试验表明:体内预应力能有效控制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段的抗裂性;钢箱梁底板沿宽度方向应力应变分布明显不均;在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考虑...
进行5根简支组合梁负弯矩作用下的静力试验,钢梁为开口钢箱梁,混凝土翼板内配置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试验表明:体内预应力能有效控制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段的抗裂性;钢箱梁底板沿宽度方向应力应变分布明显不均;在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考虑混凝土翼板贡献的换算截面剪应力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推导给出考虑预应力度、混凝土收缩及钢纤维影响的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弯矩计算公式。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段在正常使用阶段开裂受到控制,提出考虑混凝土贡献的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变刚度法,使荷载-挠度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全程逼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
预应力
结构
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受力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
6
13
作者
严加宝
张令心
+1 位作者
林旭川
王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具有省模板、少支模等施工便捷性,而且具有抗渗性好、变形能力强、抗冲击与抗爆性能突出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核设施、近海工程设施等防护抗灾结构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除了抵御极端荷载外,防护结构在常规荷载...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具有省模板、少支模等施工便捷性,而且具有抗渗性好、变形能力强、抗冲击与抗爆性能突出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核设施、近海工程设施等防护抗灾结构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除了抵御极端荷载外,防护结构在常规荷载下的良好受力性能对其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减少日常事故风险以及避免次生灾害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的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着重总结了各类新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与连接的受力机理与性能,并以近年相关理论分析、试验与数值模拟等研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内容主要涉及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中剪力连接件受剪与受拉性能、平面及曲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斜截面抗剪与正截面抗弯性能、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面外局部荷载作用下冲切性能与墙体受压性能、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壳面外冲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
结构
双钢板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受力机理
连接件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研究
被引量:
17
14
作者
罗征
王银辉
金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解决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失效而产生单板受力难题,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顶板加固法)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某13m装配式空心板梁桥为背景,对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铰缝局...
为解决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失效而产生单板受力难题,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顶板加固法)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某13m装配式空心板梁桥为背景,对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铰缝局部(试件)有限元模型和空心板梁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破坏状态下铰缝试件的应力特性和裂缝发展情况,计算跨中偏载作用下空心板梁的挠度特性、应力特性以及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能改变铰缝的传力方式,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由弯剪破坏变为弯曲破坏;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能显著改善铰缝的工作性能,提高空心板梁桥的承载能力以及加载刚度,促进多片板梁的协调变形,有效减小加载区域板梁与邻近板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差异,避免出现单板受力;加固后的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建议采用刚接板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
铰缝
型钢
-
混凝土
组合
加固
破坏模式
工作性能
横向分布系数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
被引量:
4
15
作者
张兴虎
徐靖
姜维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1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即取消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钢部件的上翼缘,在腹板上开洞,并在混凝土翼板中布置蛇形钢筋;对3根不同剪跨比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1根普通栓钉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剪跨...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即取消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钢部件的上翼缘,在腹板上开洞,并在混凝土翼板中布置蛇形钢筋;对3根不同剪跨比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1根普通栓钉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剪跨比对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新型组合梁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相对于栓钉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型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
剪跨比
抗剪性能
承载力
栓钉
组合
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罐车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响应研究
被引量:
19
16
作者
李国强
许炎彬
Asif Usmani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452,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式公路桥在大型车辆火灾下的结构响应,考察桥梁形式、火灾工况及荷载比的影响。首先以规范给定的烃类火灾升温曲线及CFD模拟实际油罐车火灾所得到的升温曲线作为温度边界条件,用ABAQUS建立了8个有...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式公路桥在大型车辆火灾下的结构响应,考察桥梁形式、火灾工况及荷载比的影响。首先以规范给定的烃类火灾升温曲线及CFD模拟实际油罐车火灾所得到的升温曲线作为温度边界条件,用ABAQUS建立了8个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了构件内部温度场,发现实际火灾下斜交桥受火跨最高温度低于正交桥的,但整体温度更高;实际火灾较规范火灾下结构升温更快,最高温度更高;随后以受火升温结果作为温度荷载,通过恒载升温分析,考察了共计18个案例的结构响应,发现正交桥和斜交桥在火灾下的破坏模式有较大差别,前者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同时伴随着远端支座腹板屈曲的局部破坏,而后者主要体现为远端支座腹板严重屈曲;最后提出了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抗火措施和设计思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桥
车辆火灾
参数化分析
受火升温
结构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
4
17
作者
舒兴平
毛健宇
+1 位作者
黄伟
卢倍嵘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2,共6页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合高位转换;抗震设计时,对转换层附近外框架应予以加强,对于高位转换,应重点加强转换层上一层外框架;设计转换层上1~2层的外框架时,相对其它框架柱,应强化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6~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
混凝土
框支框架
-
混凝土
核心筒
结构
转换层
等效侧向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4
18
作者
蒋丽忠
刘海峰
李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39,共5页
对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基于组合梁腹板的稳定性特点和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
对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基于组合梁腹板的稳定性特点和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的相关方程,计算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屈曲因数,采用势能驻值原理分析得出了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稳定的临界应力,提出了弹性受力阶段腹板不设横向加劲肋的高厚比限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放宽对高厚比的限制,为工字型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的合理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
型钢
-
混凝土
连续
组合
梁
腹板
承载力
失稳模型
局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静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
6
19
作者
张淑云
白国良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77,共6页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外框架与筒体之间铰接时,框架承担的层间剪力将增加,而由框架柱轴力形成的抗倾覆弯矩减小;楼板厚度的增加使结构内力沿结构高度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等结论,可为高层混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框架
-
混凝土
筒体混合
结构
变形
内力
剪力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2
20
作者
马辉
毛肇玮
+2 位作者
薛建阳
陈宗平
刘云贺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为进一步推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综合介绍组合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界面黏结滑移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抗剪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偏压性能及抗震性能、高温后型...
为进一步推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综合介绍组合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界面黏结滑移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抗剪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偏压性能及抗震性能、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柱受力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及展望,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
再生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受力性能
抗震性能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受力性能
被引量:
2
1
作者
伍凯
杨毅恒
诸睿哲
张雁杰
梁庆庆
王世龙
机构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1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B200202067)。
文摘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充分发挥各部分材料的性能优势,将钢筋笼离散化为随机分布的钢纤维,并将钢纤维混凝土集中应用于受压区,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对18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ρ_(sf))、剪跨比(λ)、型钢受压翼缘上下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_(ss)、C_(sv))和型钢规格(I_(s))的组合梁试件进行四点弯试验。分析试验参数对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以及破坏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ρ_(sf)对小剪跨比试件(λ为1.5或1.7)的界面黏结性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试件破坏模式由界面破坏转为弯扭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须随I_(s)同步增大,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对型钢提供足够的“握裹效应”,避免或削弱弯扭变形的不利影响。通过高斯分布拟合,得到试件整体性能开始出现严重退化时的挠度退化系数,进而对构件整体性能开始出现严重退化时的挠度进行预测。
关键词
组合
结构
型钢
混凝土
钢纤维
混凝土
破坏模式
荷载
-
挠度曲线
能量耗散
Keywords
composite structur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ailure modes
load
-
deflection curves
energy dissipation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机构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B111105001)。
文摘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
-
型钢
混凝土
组合
梁
抗弯性能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prestress
segmental steel
-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flexural behavior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机构
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68013,519081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3854)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3075196)。
文摘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关键词
装配式
结构
型钢
-
全再生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tructure
steel
-
full recycl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infilled wall
low
-
cycle repeated test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98.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世忠
王方旭
朱立龙
刘欣益
苏学冰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8040,52268027)。
文摘
为避免桥梁加宽时下部结构拓宽,减少新旧桥面纵向裂缝及铺装层损伤,提出一种以钢结构立柱及护栏、书夹式钢板、高强度螺栓为主要构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铺装层的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进行桥梁加宽。为评估该组合结构在运营条件下的安全性,以厦门官浔溪大桥加宽工程为背景,通过实桥现场静载试验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关键部位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力曲线呈线性变化,钢结构最大拉应力约为材料屈服强度的75%,整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螺栓预紧力有效减少了高强度螺栓的直剪作用,降低了剪切疲劳破坏风险;采用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进行桥梁加宽可有效避免下部结构拓宽,改善新旧桥面纵向裂缝及铺装层损伤,具有较好的加宽效果。
关键词
桥梁加宽
书夹
型钢
-
混
组合
结构
位移
应力
螺栓预紧力
静载试验
数值仿真
Keywords
bridge widening
C
-
clamp shaped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displacement
stress
bolt pre
-
tightening force
static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U443.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5.6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倒塌动力响应特征及参数分析
5
作者
彭修宁
赵凯
邹新
机构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8005,51168002)。
文摘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中一些参数对其倒塌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1个组合框架子结构模型,并采用瞬时加载法模拟关键中柱的突然失效,分析不同参数下该类结构的位移响应曲线和损伤形态。结果表明:组合梁跨高比、栓钉纵向间距、混凝土翼板宽度、板中纵筋配筋率、水平纵向约束和荷载大小都会显著影响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在悬链线效应开始作用后,混凝土翼板中部会产生因剪力滞后效应造成的纵向裂缝,应对关键节点两侧横向钢筋的受剪性能予以关注;以线弹性静力方法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动力效应时可乘以1.7~1.8的修正系数,而以塑性铰破坏机制评估组合框架的静态极限荷载时可乘以1.02~1.17的修正系数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倒塌特性。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动力响应
连续倒塌性能
参数分析
Keywords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structure
dynamic response
progressive collapse
parametric study
分类号
TU398.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隧道支护组合结构大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明胜
王奎
路军富
张宏鑫
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8-1201,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088)
SKLGP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SKLGP2021Z007)。
文摘
为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型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两者更好地协同工作,考虑隧道支护结构常处于偏心受压的受力特点,提出在型钢拱架上添加不同形式的栓钉剪力件形成组合支护结构并进行室内大偏心受压试验。试验对自然黏结状态以及添加栓钉剪力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承载性能分析,探究栓钉剪力件最优的布设方式,并对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黏结状态下的型钢混凝土构件进行大偏心受压试验之后,其破坏形态与实际隧道支护结构破坏一样,混凝土极易剥落,当型钢腹板布设栓钉剪力件时,裂缝扩展范围会有所减小,组合结构的协同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而栓钉剪力件梅花形布设相比双排布设在抑制构件破坏方面更为有效。布设栓钉剪力件的构件其延性、承载性能和抗弯刚度均得到了增强,与自然黏结工况相比,双排和梅花形布设的构件极限承载力分别提升了14.83%与27.63%,侧向挠度值分别减少了24.27%与30.21%;在加载至极限荷载的0.4倍时,自然黏结构件已无法满足平截面假定,而双排和梅花形布设的构件在加载至0.8倍和0.9倍极限荷载时仍能满足平截面假定。通过试验分析可知,梅花形布设栓钉的方式对于提高组合结构的承载性能更为合理。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并验证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大偏压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初期支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栓钉剪力件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共同承载
平截面假定
偏心受压试验
极限承载力
Keywords
stud shear connector
steel
-
shot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co
-
bearing
plane section assumption
eccentric compression test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静力性能分析
7
作者
袁朝庆
房宽光
张证柱
张浩
李月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高校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8237)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LH2020E018)。
文摘
为了研究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在重力、预应力、液体压力、活荷载和内部气压等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力学性能,以16万m3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新型外罐模型,施加11种荷载组合,分析新型外罐在多种静力荷载下的性能。结果表明,罐顶活荷载对罐壁的影响较小;在相同荷载下,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比传统预应力混凝土LNG外罐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性能;低温环境使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有所提升,罐壁的位移有所减小;由于预应力的控制,随着泄漏液面高度的增加,罐壁的位移逐渐减小。研究的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储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关键词
双钢板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LNG储罐
热固耦合
力学性能
Keywords
double steel plate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LNG storage tank
thermo
-
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H49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E9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TB115 [理学—应用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78
8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吴丽丽
聂鑫
李法雄
雷飞龙
机构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8007)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01081766)
文摘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传统桥梁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拓宽组合结构桥梁的应用领域。介绍近年来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槽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双重组合作用连续组合梁桥和大跨斜拉桥组合桥面系。通过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改进和发展,可充分发挥组合结构桥梁的综合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桥梁
波形钢腹板
槽型
组合
梁
组合
刚构桥
双重
组合
组合
桥面系
Keywords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bridge
corrugated steel web
channel
-
shaped composite girder
composite rigid frame bridge
double composite
composite deck system
分类号
U448.38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8
9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樊键生
赵洁
张晓光
田春雨
机构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335-344,共10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J03A03-02)资助
文摘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传统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组合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包括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和组合加宽技术,并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5个桥梁加固改造的工程实例,论述了组合结构技术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优势。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应用于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中,能克服传统结构加固技术的不足,大幅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改善结构耐久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提升结构使用功能,同时施工快速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桥梁
加固改造技术
应用研究
分类号
U445.7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空心板桥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0
作者
金辉
徐岳
郑求才
邵国涛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出处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E080003)
浙江省交通厅科技项目(2013H29-1)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01017738)~~
文摘
装配式空心板桥由于铰缝损伤而出现"单板受力"问题,为增强梁板间的横向连接,提出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以寿昌江二号桥(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为背景,简述该技术在该桥中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沿梁底铰缝两侧设置剪力键,纵向锚贴U形钢板,并在U形钢板和铰缝间灌注高强自密实灌浆料。为检验加固效果,对该桥第2跨进行加固前、后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该桥跨中应变平均降低20%,挠度平均降低25%以上,桥梁的刚度有所提升;加固后1号板的横向分布系数增大,1号与2号梁板间的铰缝损伤得到修复。实践证明,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可增强主梁间的横向联系,能有效解决"单板受力"问题。
关键词
装配式梁桥
空心板桥
钢筋
混凝土
结构
型钢
-
混凝土
组合
加固
单板受力
荷载试验
桥梁加固
Keywords
assembled beam bridge
hollow slab bridg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shaped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reinforcement
single slab load bearing
load test
bridge reinforcement
分类号
U448.218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5.7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11
作者
陈丽华
李爱群
鲁风勇
娄宇
李培彬
机构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0,共5页
文摘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强的受剪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外包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
型钢
混凝土
柱
节点
受剪承载力
延性
耗能能力
Keywords
outer
-
plated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shaped
-
steel concrete column
joint
shearresistant capacity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分类号
TU317.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箱-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22
12
作者
周安
戴航
刘其伟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5,共7页
基金
江苏省交通厅资助项目(03y031)
文摘
进行5根简支组合梁负弯矩作用下的静力试验,钢梁为开口钢箱梁,混凝土翼板内配置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试验表明:体内预应力能有效控制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段的抗裂性;钢箱梁底板沿宽度方向应力应变分布明显不均;在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考虑混凝土翼板贡献的换算截面剪应力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推导给出考虑预应力度、混凝土收缩及钢纤维影响的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弯矩计算公式。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段在正常使用阶段开裂受到控制,提出考虑混凝土贡献的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变刚度法,使荷载-挠度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全程逼近。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
预应力
结构
性能
试验研究
Keywords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prestress
structural behavior
experimental study
分类号
TU398.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受力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
6
13
作者
严加宝
张令心
林旭川
王涛
机构
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358,U1939210,51678542)。
文摘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具有省模板、少支模等施工便捷性,而且具有抗渗性好、变形能力强、抗冲击与抗爆性能突出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核设施、近海工程设施等防护抗灾结构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除了抵御极端荷载外,防护结构在常规荷载下的良好受力性能对其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减少日常事故风险以及避免次生灾害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的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着重总结了各类新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与连接的受力机理与性能,并以近年相关理论分析、试验与数值模拟等研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内容主要涉及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中剪力连接件受剪与受拉性能、平面及曲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斜截面抗剪与正截面抗弯性能、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面外局部荷载作用下冲切性能与墙体受压性能、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壳面外冲切性能。
关键词
防护
结构
双钢板
-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受力机理
连接件
研究综述
Keywords
protective structure
double skin composite structure
mechanism
connections
research review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X9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研究
被引量:
17
14
作者
罗征
王银辉
金辉
机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7,共6页
基金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61029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8E080004)
文摘
为解决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失效而产生单板受力难题,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顶板加固法)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某13m装配式空心板梁桥为背景,对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铰缝局部(试件)有限元模型和空心板梁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破坏状态下铰缝试件的应力特性和裂缝发展情况,计算跨中偏载作用下空心板梁的挠度特性、应力特性以及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能改变铰缝的传力方式,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由弯剪破坏变为弯曲破坏;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能显著改善铰缝的工作性能,提高空心板梁桥的承载能力以及加载刚度,促进多片板梁的协调变形,有效减小加载区域板梁与邻近板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差异,避免出现单板受力;加固后的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建议采用刚接板梁法。
关键词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
铰缝
型钢
-
混凝土
组合
加固
破坏模式
工作性能
横向分布系数
有限元法
Keywords
assembled hollow slab bridge
hinge joint
combined use of section steel and concrete in strengthening
failure mode
working performanc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finite element method
分类号
U448.21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5.7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
被引量:
4
15
作者
张兴虎
徐靖
姜维山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摘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即取消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钢部件的上翼缘,在腹板上开洞,并在混凝土翼板中布置蛇形钢筋;对3根不同剪跨比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1根普通栓钉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剪跨比对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新型组合梁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相对于栓钉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关键词
新
型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
剪跨比
抗剪性能
承载力
栓钉
组合
梁
Keywords
new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shear span ratio
shear resistance behavior
bearing capacity
stud eomposite beam
分类号
TU39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罐车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响应研究
被引量:
19
16
作者
李国强
许炎彬
Asif Usmani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452,共9页
文摘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式公路桥在大型车辆火灾下的结构响应,考察桥梁形式、火灾工况及荷载比的影响。首先以规范给定的烃类火灾升温曲线及CFD模拟实际油罐车火灾所得到的升温曲线作为温度边界条件,用ABAQUS建立了8个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了构件内部温度场,发现实际火灾下斜交桥受火跨最高温度低于正交桥的,但整体温度更高;实际火灾较规范火灾下结构升温更快,最高温度更高;随后以受火升温结果作为温度荷载,通过恒载升温分析,考察了共计18个案例的结构响应,发现正交桥和斜交桥在火灾下的破坏模式有较大差别,前者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同时伴随着远端支座腹板屈曲的局部破坏,而后者主要体现为远端支座腹板严重屈曲;最后提出了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抗火措施和设计思路的建议。
关键词
钢
-
混凝土
组合
梁桥
车辆火灾
参数化分析
受火升温
结构
响应
Keywords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fuel tanker fire
parametric analysis
inter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structural behaviour
分类号
U445.7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
4
17
作者
舒兴平
毛健宇
黄伟
卢倍嵘
机构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长沙市代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8089
50748029)
+1 种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9JJ3102)
国家'985'资助项目
文摘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合高位转换;抗震设计时,对转换层附近外框架应予以加强,对于高位转换,应重点加强转换层上一层外框架;设计转换层上1~2层的外框架时,相对其它框架柱,应强化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6~1之间.
关键词
型钢
混凝土
框支框架
-
混凝土
核心筒
结构
转换层
等效侧向刚度比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upported by frame
-
concrete core structure
transfer story
ratio of equivalent lateral stiffness
分类号
TU3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4
18
作者
蒋丽忠
刘海峰
李兴
机构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3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177)
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07JJ1009)
文摘
对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基于组合梁腹板的稳定性特点和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的相关方程,计算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屈曲因数,采用势能驻值原理分析得出了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稳定的临界应力,提出了弹性受力阶段腹板不设横向加劲肋的高厚比限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放宽对高厚比的限制,为工字型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的合理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工字
型钢
-
混凝土
连续
组合
梁
腹板
承载力
失稳模型
局部稳定性
Keywords
I
-
section steel
-
concrete continuous composite beam
web
bearing capacity
instability model
local stability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静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
6
19
作者
张淑云
白国良
高志刚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7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8129)
文摘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外框架与筒体之间铰接时,框架承担的层间剪力将增加,而由框架柱轴力形成的抗倾覆弯矩减小;楼板厚度的增加使结构内力沿结构高度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等结论,可为高层混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组合
框架
-
混凝土
筒体混合
结构
变形
内力
剪力滞后
Keywords
Core
-
RC and composite frame hybrid structures
deformation
inner force
shear lag
分类号
TU973.1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2
20
作者
马辉
毛肇玮
薛建阳
陈宗平
刘云贺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8485
51178384)
+5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258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资助项目(2015-K2-011)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资助项目(2015011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6JQ5024)
西安市建设科技资助项目(SJW2014025)
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5ZRPT003)
文摘
为进一步推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综合介绍组合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界面黏结滑移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抗剪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偏压性能及抗震性能、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柱受力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及展望,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型钢
再生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受力性能
抗震性能
研究现状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seismic performance
research status
分类号
TU398.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受力性能
伍凯
杨毅恒
诸睿哲
张雁杰
梁庆庆
王世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付增
余长益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陈宇良
王双翼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书夹型钢-混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宽中的应用研究
刘世忠
王方旭
朱立龙
刘欣益
苏学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倒塌动力响应特征及参数分析
彭修宁
赵凯
邹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隧道支护组合结构大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王明胜
王奎
路军富
张宏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静力性能分析
袁朝庆
房宽光
张证柱
张浩
李月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
聂建国
陶慕轩
吴丽丽
聂鑫
李法雄
雷飞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聂建国
陶慕轩
樊键生
赵洁
张晓光
田春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空心板桥中的应用
金辉
徐岳
郑求才
邵国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陈丽华
李爱群
鲁风勇
娄宇
李培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钢箱-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周安
戴航
刘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防护结构受力机理研究综述
严加宝
张令心
林旭川
王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研究
罗征
王银辉
金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
张兴虎
徐靖
姜维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油罐车火灾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响应研究
李国强
许炎彬
Asif Usmani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舒兴平
毛健宇
黄伟
卢倍嵘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分析
蒋丽忠
刘海峰
李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静力数值分析
张淑云
白国良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马辉
毛肇玮
薛建阳
陈宗平
刘云贺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