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箍筋间距对型钢混凝土结构轴压性能影响研究
1
作者 路军富 苗志豪 +1 位作者 王明胜 汤印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100,共7页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断层、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时易导致初期支护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出现相对滑移现象,使得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极易失稳。为提升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协同承载能力与变形延性,提出一种沿型钢翼缘表面环向...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断层、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时易导致初期支护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出现相对滑移现象,使得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极易失稳。为提升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协同承载能力与变形延性,提出一种沿型钢翼缘表面环向布置箍筋的结构形式,为探明箍筋间距对型钢及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开展4种不同工况的型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和数值分析,揭示箍筋间距对型钢喷射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无箍筋约束工况下,工字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极易发生分离破坏,二者无法协同承载,当设置环向箍筋约束时,型钢混凝土试件破坏模式为胀裂破坏,其环向箍筋对型钢翼缘和混凝土变形约束效果较好,从而增强了型钢混凝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2)环向箍筋约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箍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相较于无箍筋约束试件,环向箍筋间距为150 mm、100 mm、50 mm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8.78%、24.59%和31.16%;(3)减小环向箍筋间距对型钢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能力有较大提升,当布置箍筋间距75 mm时约束效果最优;(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支护结构抗变形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向箍筋间距 型钢混凝土结构 轴压性能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态水平和容许变形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秋维 史庆轩 杨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7,共6页
结合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标准,将型钢混凝土(SRC)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阶段;介绍了SRC柱的主要破坏形态,提出了四个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标准和参数;在总结国内外SRC试验柱... 结合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标准,将型钢混凝土(SRC)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阶段;介绍了SRC柱的主要破坏形态,提出了四个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标准和参数;在总结国内外SRC试验柱和平面框架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得出SRC框架结构四个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和柱端裂缝宽度分布范围.最后结合性能抗震设计理念,提出SRC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抗震性能水平 容许变形值 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连广 刘之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简要地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总结了型钢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国外建立型钢混凝土梁和柱的计算模型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存在及应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密实截面 型钢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粘结滑移的型钢混凝土结构ANSYS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勇 薛建阳 赵鸿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10,共9页
介绍了采用ANSYS程序对型钢混凝土(SRC)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实用技术和方法.结合型钢混凝土梁试验试件的数值模拟全过程,对采用ANSYS程序进行型钢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所涉及到的材料模型定义、几何模型建立、钢筋单元生成、... 介绍了采用ANSYS程序对型钢混凝土(SRC)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实用技术和方法.结合型钢混凝土梁试验试件的数值模拟全过程,对采用ANSYS程序进行型钢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所涉及到的材料模型定义、几何模型建立、钢筋单元生成、约束条件、粘结滑移模拟、加载控制、计算参数设定以及后处理等问题均进行了全面介绍.重点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ANSYS数值模拟的建模技术和方法,并介绍了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Combination39单元)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进行准确模拟的实用方法.文中型钢混凝土梁ANSYS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提出的型钢混凝土结构ANSYS数值模拟技术可行,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RC)结构 ANSYS程序 数值模拟技术 粘结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伟斌 干钢 金伟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16-119,共4页
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抗轴心受压性能,但没有明显的抗弯优势这种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结构型式--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它充分发挥预应力束的高强抗拉性能和型钢混凝土的良好抗弯性能.在受力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承载能力... 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抗轴心受压性能,但没有明显的抗弯优势这种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结构型式--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它充分发挥预应力束的高强抗拉性能和型钢混凝土的良好抗弯性能.在受力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比较得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2 位作者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失效模式的识别和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山锁 孙龙飞 +2 位作者 司楠 杨威 秦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7-172,共6页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模拟软件OpenSEES平台,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得到计算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提出了结构最弱失效模式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了最佳的优化方案,对相关工程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 失效模式 识别 优化设计 I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恺泽 梁兴文 刘伯权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9,共7页
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中的设防水准、性能水平以及性能目标。对相应状态进行了宏观描述,并对性能水平进行了量化。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使用良好、生命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性能水平,通过... 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中的设防水准、性能水平以及性能目标。对相应状态进行了宏观描述,并对性能水平进行了量化。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使用良好、生命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性能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各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限值,然后通过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模式求出目标位移。建立了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流程,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设计的基本步骤。本文方法为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基于位移设计 性能水平 目标位移 高阶振型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勇 郭子雄 聂建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5期78-86,共9页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主要形式,包括型钢混凝土-钢结构竖向混合结构(SRC-S竖向混合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土竖向混合结构(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两种主要类型,在高层建筑中具有显著性能优势并且应用广泛。...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主要形式,包括型钢混凝土-钢结构竖向混合结构(SRC-S竖向混合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土竖向混合结构(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两种主要类型,在高层建筑中具有显著性能优势并且应用广泛。文章介绍了SRC-S竖向混合结构和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现状;针对我国和日本的相关规程及工程应用实践,结合日本阪神地震中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主要震害特点,指出国内外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在综合分析阪神地震后日本关于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可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过渡层 抗震设计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态水平和容许变形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建阳 戚亮杰 +1 位作者 罗峥 高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进行了2个1/2.5比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系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形态的影响和该结构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性能水平的标准... 进行了2个1/2.5比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系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形态的影响和该结构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性能水平的标准,将其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阶段;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主要破坏形态、受力模式及特点,提出了上述四个性能水平划分的判别参数及标准;在总结国内外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各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容许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 破坏形态 性能水平 容许变形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及抗震防线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博 白国良 +1 位作者 刘林 代慧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2,81,共8页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火电厂主厂房结构体系,合理的剪力墙布置能够使该类结构实现三道抗震防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8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9度大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基底剪力...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火电厂主厂房结构体系,合理的剪力墙布置能够使该类结构实现三道抗震防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8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9度大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基底剪力、整体侧移、层间侧移角以及结构构件的损伤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剪力墙首先出现损伤破坏,可以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强,结构薄弱部位由煤斗层到运转层再到底部两层下移,且整体侧移曲线由弯剪型向剪切型转变;整体结构的变形性能较好,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需求。最后,通过计算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剪力墙布置数量与抗震构造措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 弹塑性地震反应 变形性能 损伤演化 薄弱部位 抗震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芯型钢混凝土(CSRC)结构应用前景及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勇 郭子雄 +1 位作者 黄秋来 聂建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5期5-11,共7页
核芯型钢混凝土(CSRC)结构体系是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和核芯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相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可与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结构体系相结合,形成核芯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和核芯型钢异形柱结构... 核芯型钢混凝土(CSRC)结构体系是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和核芯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相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可与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结构体系相结合,形成核芯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和核芯型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核芯型钢混凝土(CSRC)结构体系能有效实现小高层住宅和办公楼的建筑、结构、经济三者的合理协调,在小高层住宅结构和办公楼结构中体现出较好的性能优势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文章对核芯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前景、性能特点、目前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以及该结构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提出了核芯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设计思路,文章可为核芯型钢混凝土结构应用推广和研究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芯型钢混凝土(CSRC)结构 抗震设计 小高层住宅 短肢剪力墙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舒兴平 毛健宇 +1 位作者 黄伟 卢倍嵘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2,共6页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合高位转换;抗震设计时,对转换层附近外框架应予以加强,对于高位转换,应重点加强转换层上一层外框架;设计转换层上1~2层的外框架时,相对其它框架柱,应强化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6~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转换层 等效侧向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厂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汽机主厂房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宁军 白国良 +1 位作者 赵金全 赵欣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108,115,共8页
适用于核电厂常规岛汽机主厂房的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主厂房结构体系;由于工艺的要求,其在结构布置、荷载大小与分布等方面与传统火电厂"三列式"主厂房有较大差异。对该种结构体系电厂汽机主厂房的动力特性进... 适用于核电厂常规岛汽机主厂房的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主厂房结构体系;由于工艺的要求,其在结构布置、荷载大小与分布等方面与传统火电厂"三列式"主厂房有较大差异。对该种结构体系电厂汽机主厂房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作为后续确定模型结构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加载比的依据,同时也是解决工程共振、结构抗震计算、判断建筑结构累积损伤的基础;以某1 400 MW电厂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汽机主厂房为原型结构,选取含有汽机跨、除氧间两跨三榀子结构,按照1/7缩尺比制作试验模型,并通过锤击法获得模型结构的周期、振型、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实测开始之前,采用ABAQUS建立了试验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预估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试验后通过对比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法与动力特性试验的正确性;建立了12榀原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验证了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相似关系的正确性,研究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基本周期与阻尼的变化规律。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汽机主厂房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 汽机主厂房 动力特性 模态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力学性能研究及基本问题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鸿铁 杨勇 +2 位作者 薛建阳 王彦宏 林艺勇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6,共13页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力学性能的研究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地综述分析.首先,阐述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理论和实际意义;其次,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力学性能的研究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地综述分析.首先,阐述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理论和实际意义;其次,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基本机理及相关理论,并详尽概括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发展和已有成果,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着重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粘结滑移性能 粘结强度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力学性能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勇 赵鸿铁 +2 位作者 薛建阳 王彦宏 林艺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2期103-108,179,共7页
根据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 ,综合概括了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以及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已有成果和目前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着重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国内外研... 根据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 ,综合概括了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以及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已有成果和目前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着重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对粘结强度、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粘结滑移性能 研究现状 综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与粘结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杨勇 赵鸿铁 薛建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对型钢混凝土结构 (SRC结构 )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对型钢混凝土结构 (SRC结构 )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 ,并建立了粘结强度和极限荷载的计算模式 ,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符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粘结机理 粘结强度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薛建阳 鲍雨泽 +1 位作者 任瑞 王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共8页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再生混凝土 框架中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勇 赵鸿铁 薛建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针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 ,设计了两种推出试验的试验方案 ,并研制了一种内置式钢 -砼电子滑移传感器 ,对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主要对型钢翼缘和腹板应变、内部滑移进行了试验测量 ,并根据试验结果 ,得出... 针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 ,设计了两种推出试验的试验方案 ,并研制了一种内置式钢 -砼电子滑移传感器 ,对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主要对型钢翼缘和腹板应变、内部滑移进行了试验测量 ,并根据试验结果 ,得出了 P-S曲线及型钢翼缘和腹板应变及内部粘结滑移的分布规律 ,分析了粘结破坏的破坏机理和裂缝分布规律 .本文可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进一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粘结 滑移性能 推出试验 内部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塑性铰参数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白国良 楚留声 朱丽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6-761,共6页
SRC构件具有比普通RC构件更高的承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但由于SRC构件塑性铰属性参数较难确定,使该结构很难直接应用静力非线性方法进行分析,而是转化为等刚度的RC构件进行计算.从理论上给出了SRC框架压弯构件PMM铰N-Mx-My相关面的形成方... SRC构件具有比普通RC构件更高的承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但由于SRC构件塑性铰属性参数较难确定,使该结构很难直接应用静力非线性方法进行分析,而是转化为等刚度的RC构件进行计算.从理论上给出了SRC框架压弯构件PMM铰N-Mx-My相关面的形成方法,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曲线的确定及将其转化为杆单元塑性铰弯矩-曲率关系的方法,并得到了塑性铰区长度的计算方法.应用确定的铰属性参数对两跨三层SRC框架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吻合较好,表明这种铰属性参数用于SRC构件静力非线性分析是合适的.最后通过与具有相同刚度的RC框架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采用这种刚度相等的RC构件进行计算低估了SRC框架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静力非线性分析 PMM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