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勇 郭子雄 聂建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5期78-86,共9页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主要形式,包括型钢混凝土-钢结构竖向混合结构(SRC-S竖向混合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土竖向混合结构(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两种主要类型,在高层建筑中具有显著性能优势并且应用广泛。...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主要形式,包括型钢混凝土-钢结构竖向混合结构(SRC-S竖向混合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土竖向混合结构(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两种主要类型,在高层建筑中具有显著性能优势并且应用广泛。文章介绍了SRC-S竖向混合结构和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现状;针对我国和日本的相关规程及工程应用实践,结合日本阪神地震中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主要震害特点,指出国内外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在综合分析阪神地震后日本关于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可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过渡层 抗震设计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斜撑型直接空冷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代慧娟 白国良 +2 位作者 王博 张淑云 董叶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1-148,共8页
带斜撑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是为将直接空冷技术推广应用于高烈度地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根据上部结构平台型式的不同,可分为钢桁架+斜撑结构与实腹梁+斜撑结构两种类型。在钢桁架+斜撑结构模型抗震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BA... 带斜撑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是为将直接空冷技术推广应用于高烈度地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根据上部结构平台型式的不同,可分为钢桁架+斜撑结构与实腹梁+斜撑结构两种类型。在钢桁架+斜撑结构模型抗震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两类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响应规律、变形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管柱的损伤演化特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简化原则与有限元建模方法比较合理,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钢桁架+斜撑结构的最大基底剪力与剪重比均大于实腹梁+斜撑结构;两类结构的侧移变形随地震作用的增强均由弯剪型趋于剪切型,钢桁架+斜撑结构的牛腿及下部位移略大于实腹梁+斜撑结构,而牛腿上部位移则略小;钢桁架+斜撑结构的最大柱顶侧移角略小于实腹梁+斜撑结构;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均较好,能够满足大容量机组火电厂在高烈度区的抗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斜撑 抗震性能 损伤演化特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管柱-钢桁架竖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丽华 白国良 +1 位作者 李红星 李晓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6,共6页
工业建筑结构体系取决于生产工艺及使用要求,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复杂的结构形式。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形成了一类钢筋混凝土管柱-钢桁架竖向混合结构。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选取一实际结构,取1/4子结构,模拟边界条件,按1/8缩尺比制... 工业建筑结构体系取决于生产工艺及使用要求,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复杂的结构形式。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形成了一类钢筋混凝土管柱-钢桁架竖向混合结构。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选取一实际结构,取1/4子结构,模拟边界条件,按1/8缩尺比制作模型。对模型进行动力特性测试,选择El Centro波(1940 NS)对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再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得到了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及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了结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变化,变形性能,滞回性能和破坏模式等;在试验基础上,给出了结构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建立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拟动力试验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及抗震防线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博 白国良 +1 位作者 刘林 代慧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2,81,共8页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火电厂主厂房结构体系,合理的剪力墙布置能够使该类结构实现三道抗震防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8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9度大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基底剪力...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火电厂主厂房结构体系,合理的剪力墙布置能够使该类结构实现三道抗震防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8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9度大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基底剪力、整体侧移、层间侧移角以及结构构件的损伤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剪力墙首先出现损伤破坏,可以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强,结构薄弱部位由煤斗层到运转层再到底部两层下移,且整体侧移曲线由弯剪型向剪切型转变;整体结构的变形性能较好,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需求。最后,通过计算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剪力墙布置数量与抗震构造措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 弹塑性地震反应 变形性能 损伤演化 薄弱部位 抗震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谐振激励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振动响应研究
5
作者 朱丽华 白国良 +2 位作者 豆攀乔 赵春莲 李红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管柱和钢桁架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在结构中设有多台大直径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由于风机的转动偏心不可避免,因而会给结构施加多点谐振激励。为了研究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在风机扰力作... 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管柱和钢桁架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在结构中设有多台大直径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由于风机的转动偏心不可避免,因而会给结构施加多点谐振激励。为了研究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在风机扰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制作了1/8比例模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与设备的共振点,结构在不同风机转速和风机开启状况下的幅频曲线以及结构构件的动应变。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该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试验和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的结果,发现风机多点谐振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响应较小,风机低频运转对结构整体的影响要大于高频运转对结构的影响,建议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来考虑风机引起的结构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 振动 风机扰力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型钢保护层厚度分析
6
作者 伍凯 薛建阳 赵鸿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615,共6页
对16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转换柱试件的剪切作用明显,因此增加箍筋数量能够明显提升转换柱屈服后的变形能力,改善抗震耗能能力;影响型钢翼缘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试件的构造措施、轴压力大小以及钢与混... 对16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转换柱试件的剪切作用明显,因此增加箍筋数量能够明显提升转换柱屈服后的变形能力,改善抗震耗能能力;影响型钢翼缘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试件的构造措施、轴压力大小以及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当构造措施无法避免临界剪切斜裂缝的出现时,型钢翼缘保护层承担了较大的轴压力,存在负荷过大而压溃的可能,这种破坏方式将导致箍筋约束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转换柱的抗震性能无法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效果,防止转换柱破坏前型钢翼缘保护层压溃,型钢翼缘保护层不应小于0.2倍的截面高度,且不小于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柱 混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 保护层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厂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汽机主厂房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宁军 白国良 +1 位作者 赵金全 赵欣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108,115,共8页
适用于核电厂常规岛汽机主厂房的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主厂房结构体系;由于工艺的要求,其在结构布置、荷载大小与分布等方面与传统火电厂"三列式"主厂房有较大差异。对该种结构体系电厂汽机主厂房的动力特性进... 适用于核电厂常规岛汽机主厂房的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主厂房结构体系;由于工艺的要求,其在结构布置、荷载大小与分布等方面与传统火电厂"三列式"主厂房有较大差异。对该种结构体系电厂汽机主厂房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作为后续确定模型结构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加载比的依据,同时也是解决工程共振、结构抗震计算、判断建筑结构累积损伤的基础;以某1 400 MW电厂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汽机主厂房为原型结构,选取含有汽机跨、除氧间两跨三榀子结构,按照1/7缩尺比制作试验模型,并通过锤击法获得模型结构的周期、振型、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实测开始之前,采用ABAQUS建立了试验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预估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试验后通过对比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法与动力特性试验的正确性;建立了12榀原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验证了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相似关系的正确性,研究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基本周期与阻尼的变化规律。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汽机主厂房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 汽机主厂房 动力特性 模态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结构损伤破坏与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伍凯 张贺 +2 位作者 岳健广 陈峰 南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55,65,共10页
为研究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中转换区域的抗震性能,设计2榀试验模型,其中一榀模型的上下两层砌筑有填充墙。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模型的损伤破坏与性能指标,分析填充墙对转换区域抗震性能的影响,获得滞回曲线,承载力,侧移角,延性系... 为研究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中转换区域的抗震性能,设计2榀试验模型,其中一榀模型的上下两层砌筑有填充墙。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模型的损伤破坏与性能指标,分析填充墙对转换区域抗震性能的影响,获得滞回曲线,承载力,侧移角,延性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无墙框架的滞回曲线饱满,"捏缩"效应不显著,而填充墙框架的滞回环则表现出明显的"捏缩"效应,曲线中部出现了明显的滑移段,该段内荷载基本保持不变而位移持续变化,填充墙开裂后模型的承载力丧失迅速。虽然两个模型的屈服位移差别不大,无墙框架的塑性发展能力明显好于填充墙框架,在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填充墙极大的限制了侧移的发生,导致塑性发展阶段明显缩短。下层柱脚和上层柱顶都形成塑性铰后框架失效,表现出"强剪弱弯"形态的破坏。填充墙使更多的箍筋达到屈服,框架表现出更显著的剪切受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混合结构 转换柱 损伤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伍凯 薛建阳 赵鸿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通过16根转换柱试件及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型钢延伸高度、箍筋配置和型钢配钢率对转换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研基础与参考.指出:(a)由于型钢的局部存在,转换柱容易产生类似于R... 通过16根转换柱试件及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型钢延伸高度、箍筋配置和型钢配钢率对转换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研基础与参考.指出:(a)由于型钢的局部存在,转换柱容易产生类似于RC短柱的剪切破坏,破坏主要集中在RC部分,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会导致此类破坏发生;(b)为了保证转换柱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应采取构造措施控制剪切裂缝的发展,避免剪切破坏,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建议构件全高箍筋加密或在RC部分设置X形交叉钢筋.在对转换柱特殊破坏方式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新的构造措施与配钢方式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转换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柱转换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凯 薛建阳 赵鸿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完成了6个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柱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转换性能进行了研究.型钢在过渡层柱中局部存在的特点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剪切破坏,临界斜裂缝贯通柱上部整个钢筋混凝土部分,剪切斜裂缝的张开... 完成了6个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柱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转换性能进行了研究.型钢在过渡层柱中局部存在的特点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剪切破坏,临界斜裂缝贯通柱上部整个钢筋混凝土部分,剪切斜裂缝的张开与闭合导致滞回曲线"捏拢"现象明显,同级位移的三个循环中刚度退化严重.过渡层柱的延性受到型钢配钢率、配箍率、轴压比的影响.除试件SRC4-2-N外,其余试件的延性均达到μ≥3的抗震要求,介于3.39与5.99之间.在相同轴压比作用下,过渡层柱表现出较钢筋混凝土柱更好的变形能力,延性性能介于钢筋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柱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过渡层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构造措施与受力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凯 薛建阳 赵鸿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3-468,共6页
通过7个转换柱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构造加强措施转换柱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7个转换柱试件均产生了剪切破坏,破坏发生在转换柱上部的钢筋混凝土部分;转换柱试件表现出较RC柱试件更好的承载... 通过7个转换柱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构造加强措施转换柱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7个转换柱试件均产生了剪切破坏,破坏发生在转换柱上部的钢筋混凝土部分;转换柱试件表现出较RC柱试件更好的承载能力;具有不同构造特征转换柱的延性性能与变形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位移延性系数为1.97~5.99,极限侧移角为1/54~1/21,说明不同构造的加强效果差异较大.当转换柱的侧移角达到1/50时,设置构造加强措施5个转换柱试件的强度退化率均高于0.9,说明转换柱具有较强的抵抗反复荷载的能力,承载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转换柱试件骨架曲线上各特征点对应的割线刚度高于钢筋混凝土柱,介于钢筋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柱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 转换柱 受力性能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混合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敏 苏幼坡 苏经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581,共6页
新型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混合结构的特点是钢管混凝土柱-板节点处只承担竖向荷载,不出现或者出现较小的不平衡弯矩,同时提高节点抗侧移能力,避免地震时楼板发生冲切破坏,水平荷载则全部由抗震墙和梁柱框架承担.通过1个1/2比例钢筋混凝... 新型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混合结构的特点是钢管混凝土柱-板节点处只承担竖向荷载,不出现或者出现较小的不平衡弯矩,同时提高节点抗侧移能力,避免地震时楼板发生冲切破坏,水平荷载则全部由抗震墙和梁柱框架承担.通过1个1/2比例钢筋混凝土梁柱-钢管混凝土柱无梁楼盖异型板(跨数少于3跨)结构模型试验,研究其在受竖向均布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楼盖系统的竖向承载力超出设计荷载的2倍以上,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在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与板抗冲切承载力的比值(gravity shear ratio,GSR)超过0.8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不小于2.25%,满足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大震下结构侧移的要求,优于普通的无梁楼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钢管混凝土板柱 混合结构 模型试验 竖向承载力 抗侧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首座大型钢砼混合结构桥成功爆破拆除
13
《工程爆破》 2008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混合结构 型钢 福建省 爆破拆除 钢筋混凝土结构 首座 大桥 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过渡形式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明 伍凯 +2 位作者 岳健广 葛鸿鹏 张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9-775,共7页
目的为解决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突变问题,避免形成薄弱层.方法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共进行了13个工况的静力弹塑性计算,对转换柱所处楼层不在同一层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 目的为解决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突变问题,避免形成薄弱层.方法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共进行了13个工况的静力弹塑性计算,对转换柱所处楼层不在同一层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给出了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基底剪力、延性系数、塑性铰分布及层间位移角.结果当两侧转换柱所处楼层最高、中部转换柱次之时,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当转换柱所处楼层由3~5层均匀地增加到4~6层时,其水平承载能力降低4.02%,延性系数却提高3.01%;在结构成为机动体系前,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模型能出现较多的塑性铰来耗散罕遇地震作用释放出的能量;模型的延性系数均大于3.75,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同时降低了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转换柱脆性破坏的可能性.结论 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能够经受罕遇地震作用而不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 抗震性能 转换层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高架车站竖向往复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婷 蒋晔 +1 位作者 江胜学 周臻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以现有高架车站为原型,结合型钢混凝土及“桥建合一”的优势,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单榀双柱悬挑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缩尺试件。采用同步液压千斤顶进行了竖向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型钢混凝土车站的破坏机制、滞回特... 本文以现有高架车站为原型,结合型钢混凝土及“桥建合一”的优势,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单榀双柱悬挑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缩尺试件。采用同步液压千斤顶进行了竖向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型钢混凝土车站的破坏机制、滞回特性、延性、刚度、耗能及残余变形性能。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高架车站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车站在竖向地震下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框架最终破坏时未出现上下贯通的受拉裂缝,表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内置型钢有效约束了核心混凝土,延缓了高架车站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高架车站 竖向地震 拟静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墙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锐 伍凯 +1 位作者 张贺 桑甚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填充墙的布置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AP2000对6种不同填充墙布置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即填充墙框架的Pushover曲线、承载力、延性、破坏机制以及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填充... 目的研究填充墙的布置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AP2000对6种不同填充墙布置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即填充墙框架的Pushover曲线、承载力、延性、破坏机制以及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填充墙的不同布置改变了框架结构的刚度、内力分布和塑性铰破坏机制,填充墙满布以及底部无填充墙的层数小于转换层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基底承载是无填充墙框架的2~5倍,延性系数降低,但在结构成为机构体系前,结构的塑性铰多且较为均匀,能够耗散罕遇地震释放的大量能量;转换层以上布置填充墙的结构基底承载力为无填充墙框架的1.2~1.5倍,在罕遇地震时塑性铰集中分布在底部无填充墙框架层,容易在转换层形成薄弱层.结论满布填充墙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性能;对于由于建筑需要底部无填充墙布置的SRC-RC竖向混合填充墙框架结构,底部无填充墙布置的层数宜小于转换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RC竖向混合结构 填充墙 型钢混凝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晓红 楚留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8,共6页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混合结构中的剪力墙形式。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以边缘构件含钢率为主要参数,对不同剪跨比的几组剪力墙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考虑了剪力墙混凝土等级、轴压比、配筋率和边缘约...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混合结构中的剪力墙形式。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以边缘构件含钢率为主要参数,对不同剪跨比的几组剪力墙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考虑了剪力墙混凝土等级、轴压比、配筋率和边缘约束指标等参数影响的剪力墙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层结构中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是有利的,但剪力墙的轴压比需要严格限制,且墙体配筋率并不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在高层混合结构剪力墙中,通过边缘构件设置型钢可有效增加墙体延性,且边缘约束构件的约束指标可取0.3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抗震性能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竖向混合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伍凯 薛建阳 +1 位作者 曹平周 赵鸿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3-527,共5页
为了解决SRC-RC竖向混合框架承载力和刚度的突变问题,避免形成薄弱层,共进行了7个工况的静力非线性计算,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给出了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基底剪力与顶点侧移曲线、极限层间侧移角及塑性... 为了解决SRC-RC竖向混合框架承载力和刚度的突变问题,避免形成薄弱层,共进行了7个工况的静力非线性计算,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给出了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基底剪力与顶点侧移曲线、极限层间侧移角及塑性铰分布.结果表明:SRC结构层数与结构总层数的比值不应小于1/3,以保证梁铰侧移机制得以实现;RC结构部分底层容易因刚度与强度突变而成为结构的薄弱层,因此适当增加RC结构部分底层或底部数层的纵筋数量,或减小与RC柱邻接的SRC柱的配钢率,可保证楼层承载力和刚度逐级递减,改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静力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及水平地震作用下PSRC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勇 简斌 龚春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2,共9页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是转换层其他上抬框架梁柱。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多榀有限元算例模型,进行水平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以及竖向水平分量变化(V/H=0、0.65、1.2)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及极罕遇地震水准下(V/H=0.65),结构可以避免整体和局部破坏,结构形成以上抬框架梁为主的混合耗能机制,总体实现了多道防线设防的设计思想。随着地震动竖向分量的增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桁架下弦挠度显著增加,当竖向地震动较大时,其对上抬构件内力的附加影响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空腹桁架转换层 竖向地震动 抗震性能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C转换柱中钢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伍凯 薛建阳 赵鸿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83,共9页
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SRC-RC)竖向混合结构是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SRC)结构、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特殊结构形式.SRC-RC转换柱是该结构中用于连接下部SRC柱与上部RC柱的转换构件.SRC-RC转换柱由于具有型钢局部存在于柱中下部... 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SRC-RC)竖向混合结构是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SRC)结构、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特殊结构形式.SRC-RC转换柱是该结构中用于连接下部SRC柱与上部RC柱的转换构件.SRC-RC转换柱由于具有型钢局部存在于柱中下部的特点,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问题较为突出,导致转换柱产生了特殊的破坏方式.通过对16个SRC-RC转换柱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转换柱中钢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给出了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给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的说明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内力传递,并可用于分析转换柱试件的破坏机理;配钢率增大,型钢承担更多的剪力,整个加载过程中混凝土的损伤更为严重;采用型钢截断位置的局部加密和沿柱全高加密两种方式对部分试件采用箍筋加密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箍筋的数量可以有效缓解型钢局部存在的不利影响;减小配钢率有利于改善转换柱的滞回性能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转换柱 破坏机理 剪力 共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