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特异性引物PCR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温志立 谭德明 +1 位作者 侯周华 杨永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 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 2 2 0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 ,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 ,比较...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 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 2 2 0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 ,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 ,比较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B ,C两种基因型 ,比例分别为 86 .4 %和 13.6 %。随着病情加重 ,基因C型的比例增加 (P <0 .0 5 )。C型的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HBV DNA等平均水平均较B型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C型的ALT升高率 (96 .7% )显著高于B型 (75 .2 % ) (P <0 .0 5 )。B ,C两型的HBeAg阳性率总体无差别 ,但在慢性重型以及 2 13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 ,C型的HBeAg阳性率 (35 .0 %和 5 0 .0 % )均显著高于B型 (14 .4 %和 2 4 .5 % ) (均P <0 .0 5 )。结论 :湖南省HBV基因型以B ,C型为主 ,基因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 HBV 基因 临床表现 琼脂糖电泳 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在HB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2
作者 宋世会 齐俊英 +5 位作者 邢铭友 杨道锋 张振纲 肖非 马科 田德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型特异性引物PCR的基因分型方法,了解武汉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98例HBV感染者,分成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重型肝炎(S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6组... 目的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型特异性引物PCR的基因分型方法,了解武汉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98例HBV感染者,分成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重型肝炎(S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6组,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BV的基因型;并对4份血清HBV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98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97例(66.1%),BC混合型68例(22.8%),C基因型33例(11.1%);B基因型在ASC、AH、CH、SH和HCC组患者中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63.6%、71.9%、68.7%、89.5%和65.9%,C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混合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各基因型在ALT水平、HBeAg阳性率及HBV DNA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可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武汉地区HBV感染者中,优势基因型为B型,其次为BC混合型和C型,BC混合型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 型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a后乙肝病毒基因型变化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志立 张海明 +3 位作者 谭德明 张华 吴平 邓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疗周期均为1 a,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HBeAg/HBeAb、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基因分型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期间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治疗1 a后,抗病毒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发生改变,由治疗前的B型变为B/C混合型,并且病情出现反弹和加重。对照组未发现HBV基因型改变。2组HBV基因型变化率(1.9%和0%)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而且1 a内即可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促进HBV基因型改变的相关因素。HBV基因型转变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弹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改变 阿德福韦酯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殷继明 李卓 +3 位作者 刘芳 刘道洁 郝娃 牛京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