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德平 洪也 +3 位作者 王扬锋 刘宁微 张云海 李丽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6,共8页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样。采样滤膜的处理都是统一在活化温度-15℃及冰面过饱和度20%、水面过饱和度3%的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取得的部分观测资料,给出了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的浓度及冰核温度谱分布参数,分析了冰核浓度在3~6月各月以及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分布特征,初步给出了大气冰核浓度的尺度谱分布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大气冰核 Bigg 型混合云室 滤膜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和1996年春季北京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游来光 杨绍忠 +1 位作者 王祥国 皮家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利用毕格型混合云室于1995和1996年春季在北京西郊观测了4种温度条件下的大气冰核浓度。分析了冰核浓度逐日变化特点,与1963年的观测(方法相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0a来,冰核浓度平均约增加了15倍。根据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见... 利用毕格型混合云室于1995和1996年春季在北京西郊观测了4种温度条件下的大气冰核浓度。分析了冰核浓度逐日变化特点,与1963年的观测(方法相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0a来,冰核浓度平均约增加了15倍。根据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见度与冰核浓度的相关分析,推测人类活动作为冰核源的权重,冰核浓度增加。分析发现大气中高活性冰核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小于低活性冰核。结合冰核活性与粒子尺度的相关,分析推测了大气冰核浓度随高度递减的特点,推测高活性冰核随高度递减更快。分析中参考了世界各地的观测结果,并对不同观测方法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其中一些地区差异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冰晶浓度与云中气溶胶粒子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高冰晶浓度常对应有较窄的粒子谱和较小的浓度峰值直径。利用飞机观测的云中雪粒子浓度与冰粒子浓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正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大气冰核浓度除对冰云微结构和云中降水过程有重要影响外;还可能对云的辐射特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气气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格型混合云室 冰核浓度 大气污染 沙暴 冰晶浓度 1995年 1996年 春季 北京地区 微物理结构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