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上交错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日丹 赫思聪 +8 位作者 李美君 赵跃 吕永超 张志民 陈小姝 高华援 李春雨 夏雨宏 杨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7,共9页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植密度M1(23.85万株/hm^(2))、M2(20.84万株/hm^(2))、M3(18.52万株/hm^(2))、M4(16.66万株/hm^(2))、M5(13.89万株/hm^(2))、M6(11.91万株/hm^(2)),以双粒播种(23.85万株/hm^(2))为对照(CK)。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植株性状、SPAD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半匍匐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在M6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5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在结荚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粒红成熟期M4、M5、M6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吉花17在生育后期M4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CK有显著提升,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5.35%、23.31%。此外,随着密度的降低,四粒红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千克果数各密度处理低于CK;吉花17的产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千克果数各处理均小于CK。垄上交错+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应用垄上交错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匍匐型花生品种以M4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M2密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 精播 种植密度 直立型 半匍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