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人工电场算法的城市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光才 金松鹏 +1 位作者 李章萍 刘百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4,共7页
针对城市场景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危险度栅格法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对选定型号的eVTOL飞行器,以航程、运行风险和高度变化为目标函数,结合飞行... 针对城市场景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危险度栅格法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对选定型号的eVTOL飞行器,以航程、运行风险和高度变化为目标函数,结合飞行器自身特性及环境限制,构建了多约束条件的载人eVTOL路径规划模型。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人工电场算法(im-proved artificial electric field algorithm,IAEFA),在传统人工电场算法(artificial electric field algorithm,AEFA)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适应库伦参数,并在库伦常数的计算中引入递减系数,以此进行仿真求解。实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模型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改进算法进行路径规划的求解效果更优,相较传统粒子群算法和人工电场法,航程更短,高度变化更小且运行更为安全。最后,根据对照实验确定递减系数的取值,当递减系数取值为1.5时,改进算法的求解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中交通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路径规划 改进人工电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QFD的新能源垂直起降飞行器座舱内饰设计研究
2
作者 高雨辰 储欣雷 牛若馨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159,共11页
目的提升乘客在乘坐新能源垂直起降飞行器时的舒适感,设计一款概念座舱。方法首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确定乘客需求。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得出各项需求的权重值,并通过质量功能展开法(QFD)将乘客的各项需求有效转化为具体的座... 目的提升乘客在乘坐新能源垂直起降飞行器时的舒适感,设计一款概念座舱。方法首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确定乘客需求。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得出各项需求的权重值,并通过质量功能展开法(QFD)将乘客的各项需求有效转化为具体的座舱属性,建立相关关系矩阵。最终,将乘客对座舱设计的需求转化为内饰设计特征,明确新能源垂直起降飞行器座舱的设计方向,以指导具体设计过程。结果及结论通过结合AHP和QFD方法,成功实现了从乘客生理、心理和功能需求到座舱设计特征的转化。满足了乘客对新能源垂直起降飞行器座舱的乘坐需求,为未来国家普及低空经济战略中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座舱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新能源 垂直起降飞行器 座舱设计 AHP Q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性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控系统架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巨江 谭郁松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飞行控制系统作为电动垂直起降(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飞行器的关键机载系统,需要具备和民机同样的安全性。为了设计满足eVTOL飞行器需求的飞控系统架构,根据适航规章梳理了安全性要求,并基于安全性要求介绍了e... 飞行控制系统作为电动垂直起降(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飞行器的关键机载系统,需要具备和民机同样的安全性。为了设计满足eVTOL飞行器需求的飞控系统架构,根据适航规章梳理了安全性要求,并基于安全性要求介绍了eVTOL飞行器飞控系统飞控计算机、传感器和作动器余度设计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安全性考虑的eVTOL飞行器飞控系统架构;分析了eVTOL飞行器旋翼构型下的典型功能危险,并采用故障树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飞控系统架构的典型功能危险能够满足失效概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飞控系统 安全性分析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中交通动态空域垂直起降飞行器路径优化
4
作者 周航 赵风旸 胡小兵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5-308,共14页
针对目前城市空中交通动态空域航线优化方法难以保证最优性和计算效率上不足,以及对市区与市郊混合运行场景覆盖的缺陷,首先,提出一种适用于市郊和市区运行的城郊结合路网构建方法;其次,基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城市空中交通动态空域航线优化方法难以保证最优性和计算效率上不足,以及对市区与市郊混合运行场景覆盖的缺陷,首先,提出一种适用于市郊和市区运行的城郊结合路网构建方法;其次,基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动力学模型,提出准确的eVTOL功率消耗模型优化飞行路径;最后,基于涟漪扩散算法(RSA)提出适用于动态空域中的动态加权路网(RSA-DWRN)算法。通过构建包含时变气流和障碍区影响的城郊结合路网结构,以优化路径耗电量、飞行时间、计算时间和匹配度为指标,比较RSA-DWRN和传统动态路径优化算法DPO-A*在5种场景下600次实验优化效果。仿真结果表明:RSA-DWRN算法在4类指标下效果最好,且当动态空域环境因素越复杂时,RSA-DWRN表现越优;当空域中存在移动障碍物时,DPO-A*算法无法预测其运动轨迹且需频繁更新路网状态,大量提高了路径规划计算成本,而RSA-DWRN算法在相同情景下与动态环境变化过程协同进化,得到同时保证优化结果和计算效率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城郊结合路网 涟漪扩散算法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动态空域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推进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波 侯中喜 汪文凯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90,共7页
小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悬停续航性能取决于推进系统的性能。基于电池、电机、电调的质量模型和螺旋桨的推力-功耗关系,利用电池的恒流放电模型建立了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续航时间评估模型,分析了推进系统参数和有效载荷对飞行器续航性... 小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悬停续航性能取决于推进系统的性能。基于电池、电机、电调的质量模型和螺旋桨的推力-功耗关系,利用电池的恒流放电模型建立了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续航时间评估模型,分析了推进系统参数和有效载荷对飞行器续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可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和推进系统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推进系统 垂直起降飞行器 悬停续航时间 载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输入饱和的欠驱动VTOL飞行器滑模控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金琨 龚海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7,共6页
垂直起降飞行器(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是典型的非线性、欠驱动系统,实际工程中VTOL飞行器的执行机构通常有饱和特性,针对这种模型的特点,对原始数学模型进行了解耦坐标变换,通过可逆坐标变换化成一个最小相位系统和一个... 垂直起降飞行器(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是典型的非线性、欠驱动系统,实际工程中VTOL飞行器的执行机构通常有饱和特性,针对这种模型的特点,对原始数学模型进行了解耦坐标变换,通过可逆坐标变换化成一个最小相位系统和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之后采用滑模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为了解决执行机构的饱和问题,将超出饱和受限的部分回馈到控制器中,构造一个赫尔伍兹稳定的辅助线性系统,然后把它加入到滑模控制器之中,在控制器中做补偿。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地解决输入受限的VTOL飞行器的镇定和轨迹跟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飞行器 欠驱动系统 滑模控制 输入受限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VTOL飞行器的位置反馈动态面控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瑞侠 刘金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66-2271,共6页
针对非最小相位欠驱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系统,提出一种位置反馈动态面控制算法。首先设计高增益观测器,估计系统未知状态;然后采用动态面控制方法避免Backstepping设计存在的"微分爆炸"现象,同时简化控制律设计过程;最后采用Lyap... 针对非最小相位欠驱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系统,提出一种位置反馈动态面控制算法。首先设计高增益观测器,估计系统未知状态;然后采用动态面控制方法避免Backstepping设计存在的"微分爆炸"现象,同时简化控制律设计过程;最后采用Lyapunov直接法证明闭环系统所有信号一致有界,且跟踪误差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可以达到任意小。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减轻计算负担,降低对系统状态的测量要求,实现飞行器位置准确跟踪,并对非线性建模的参数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面控制 高增益观测器 垂直起降飞行器 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VTOL飞行器的自耦PID控制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喆昭 章禛昊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6,共9页
针对非最小相位欠驱动垂直起降(vertical taking-off and landing, VTOL)飞行器的控制难题,提出了一种自耦PID(auto-coupling 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rential, ACPID)控制理论方法.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VTOL飞行器的质心映射为Huyg... 针对非最小相位欠驱动垂直起降(vertical taking-off and landing, VTOL)飞行器的控制难题,提出了一种自耦PID(auto-coupling 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rential, ACPID)控制理论方法.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VTOL飞行器的质心映射为Huygens振动中心,不仅能实现新系统控制输入解耦,而且也能避免非最小相位VTOL飞行器零动态不稳定的问题;然后对Huygens振动中心分别设计纵横向位置的ACPID控制器,并分别获得VTOL飞行器底部推力和滚转姿态角虚拟指令,进而设计滚转姿态角的ACPID控制器形成滚转力矩,从而实现VTOL飞行器系统的位置跟踪控制;最后通过复频域分析理论证明闭环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抗扰动鲁棒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非最小相位欠驱动控制系统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PID控制 垂直起降飞行器 非最小相位 欠驱动系统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浸入与不变的VTOL飞行器跟踪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立颖 苗凤娟 陶柏睿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针对输入存在不确定干扰的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系统浸入与不变(I&I)的控制方案:对于不确定性输入干扰,采用自适应I&I方法对于扰进行实时估计补偿;为便于控制器设计,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 针对输入存在不确定干扰的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系统浸入与不变(I&I)的控制方案:对于不确定性输入干扰,采用自适应I&I方法对于扰进行实时估计补偿;为便于控制器设计,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一个最小相位误差子系统和一个非最小相位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转换为两个误差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基于自适应I&I估计律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两个子系统的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两个闭环子系统指数稳定。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控制方案在干扰估计精度和收敛速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自适应估计方法,能够实现飞行器对给定轨迹的准确跟踪,同时抑制输入干扰对系统性能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 输出跟踪 浸入与不变(I&I)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VTOL飞行器跟踪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立颖 李惠光 李国友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5-940,共6页
研究了输入存在不确定干扰的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干扰进行实时估计的控制方案。为便于控制器设计,采用坐标变换和输入变换将原系统解耦成一个最小相位误差子系统和一个非最小相位误差... 研究了输入存在不确定干扰的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干扰进行实时估计的控制方案。为便于控制器设计,采用坐标变换和输入变换将原系统解耦成一个最小相位误差子系统和一个非最小相位误差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转换为两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为使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两个闭环子系统指数稳定,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和最优控制,对两个子系统分别设计了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输入干扰作用下能保证跟踪控制的稳定性,对干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 输出跟踪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垂直起降UAV的全局K指数轨迹跟踪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鹤鸣 王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1-3239,共9页
针对欠驱动六自由度垂直起降无人驾驶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使跟踪误差全局K指数收敛的控制器。建立基于修正的罗德里格参数的系统非线性误差模型,基于分级控制的思想,使用反步法分别设计使飞行器位置和姿态子系统指数稳定的控... 针对欠驱动六自由度垂直起降无人驾驶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使跟踪误差全局K指数收敛的控制器。建立基于修正的罗德里格参数的系统非线性误差模型,基于分级控制的思想,使用反步法分别设计使飞行器位置和姿态子系统指数稳定的控制器;考虑到该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复杂性,通过刚体旋转的罗德里格斯定理建立子系统间耦合项与修正的罗德里格参数间的内在联系,并最终得到闭环误差系统的全局K指数稳定的结论。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飞行器对于复杂轨迹的快速和精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飞行器 轨迹跟踪控制 分级控制 全局K指数稳定 罗德里格斯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OL飞行器有限时间轨迹跟踪控制
12
作者 邹立颖 王红艳 +1 位作者 苗凤娟 王艳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3-747,共5页
针对VTOL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控制方案。鉴于VTOL飞行器系统是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首先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两个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转化为两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对于解耦后的系... 针对VTOL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控制方案。鉴于VTOL飞行器系统是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首先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两个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转化为两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对于解耦后的系统,设计了有限时间控制律,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有限时间稳定,克服了传统有限时间控制的弊端。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能够实现飞行器对给定参考轨迹的快速、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 输出跟踪 有限时间控制 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OL飞行器有限时间输出反馈跟踪控制
13
作者 邹立颖 王红艳 苗凤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1-866,共6页
针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输出反馈控制方案。首先,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两个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迹跟踪问题转化为两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对解耦后的系统,设计了有限时间状... 针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输出反馈控制方案。首先,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两个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迹跟踪问题转化为两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对解耦后的系统,设计了有限时间状态反馈控制律,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有限时间稳定。然后,考虑部分状态不可测量情况下的VTOL飞行器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个有限时间快速收敛观测器,基于有限时间快速收敛观测器提出了有限时间输出反馈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能够实现飞行器对给定参考轨迹的快速、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 输出反馈 有限时间控制 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时间观测器的VTOL飞行器跟踪控制
14
作者 邹立颖 林钰川 惠鹏飞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针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输出反馈控制方案。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2个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出轨迹跟踪问题转化为2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对解耦后的系统,利用滑模控制方... 针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输出反馈控制方案。采用系统分解技术将原系统解耦成2个子系统,将原系统的输出轨迹跟踪问题转化为2个子系统的镇定问题。对解耦后的系统,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状态反馈控制律,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有限时间稳定。考虑部分状态不可测量情况下的VTOL飞行器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个有限时间快速收敛观测器,基于有限时间快速收敛观测器提出了有限时间输出反馈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能够实现飞行器对给定参考轨迹的快速、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 输出反馈 有限时间控制 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VTOL飞行器视觉伺服控制
15
作者 邹立颖 刘真海 林钰川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843,共6页
针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定点降落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对于VTOL飞行器视觉伺服控制系统,利用机载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将反步法与滑模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了视觉伺服控制器。由于该方法采用的视觉模型... 针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定点降落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对于VTOL飞行器视觉伺服控制系统,利用机载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将反步法与滑模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了视觉伺服控制器。由于该方法采用的视觉模型中包含与深度无关的图像雅克比矩阵,从而避免了特征点深度的测量与估计。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在控制器的作用下,VTOL飞行器视觉伺服系统渐近稳定;同时保证图像误差渐近收敛为零,飞行器最终到达期望降落位置。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实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 视觉伺服 反步法 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斌 陈庆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6-1176,共11页
针对垂直/短距起降飞行器在悬停状态下滚转力矩与横侧向推力存在强耦合、系统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利用坐标变换和输入输出线性化将系统分解成最小相位子系统和非最小相位子系统.对非最小相位子系统... 针对垂直/短距起降飞行器在悬停状态下滚转力矩与横侧向推力存在强耦合、系统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利用坐标变换和输入输出线性化将系统分解成最小相位子系统和非最小相位子系统.对非最小相位子系统,采用稳态系统中心的方法求解理想内部动态,并跟踪系统理想内模设计了LQR控制器,使得内部动态有界;对最小相位子系统设计了高增益控制器使得外部动态渐进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器对给定轨迹和飞行器机动轨迹都有较好的跟踪效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最小相位系统 理想内模 轨迹跟踪 垂直/短距起降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扇转换式发动机最优转换点串行优化设计方法
17
作者 纪创 汪勇 +2 位作者 王召广 宋劼 张海波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6,共13页
为满足停转式飞行器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时不同的动力需求,发动机需要在涡轴和涡扇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本文提出模式转换点串行优化方法,以实现轴扇转换式发动机最优模式切换。提出了一种带有核心机放气阀门轴扇转换式发动机方案,解... 为满足停转式飞行器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时不同的动力需求,发动机需要在涡轴和涡扇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本文提出模式转换点串行优化方法,以实现轴扇转换式发动机最优模式切换。提出了一种带有核心机放气阀门轴扇转换式发动机方案,解决了涡轴模式低功率输出时,风扇和核心机流量不平衡的问题,并基于部件法建立了其气动热力学模型,稳态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停转式飞行器的推力谱,提出了最优转换点串行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综合考虑平稳切换与发动机切换后加速裕度最大的动态变维数、变目标数值最优化问题,确定了模式转换时最优的飞行高度、前飞速度、低压涡轮转速以及几何可调机构输入集合。结果表明:最优的模式转换可调机构组合为内涵道尾喷管加动力涡轮导向器,相对于调节前,该组合可使转换后的核心机相对转速降低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扇转换式发动机 垂直起降飞行器 核心机放气阀门 部件级模型 最优转换点 串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TOL电池热管理与热失控蔓延抑制研究及优化
18
作者 陈博宇 吴志威 郑晨明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1209,共9页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其特有的运行工况,导致其电池面临高倍率放电和频繁快速充电的挑战,加大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混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并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耦合反向传播(BP)...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其特有的运行工况,导致其电池面临高倍率放电和频繁快速充电的挑战,加大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混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并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耦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热管理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热管理系统在电池正常工作情况下使温差维持在工作范围内,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抑制了热失控蔓延。多目标优化有效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均温能力和热失控蔓延抑制能力,在电池正常放电工况下,将电池温差从4.1 K降低到3.7 K,降低了9.7%;在电池热失控工况下,将热失控时间间隔从143 s延长到469 s,延长了228%。该研究结果对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混合式电池热管理 热失控蔓延抑制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乘员安全的飞行汽车整机设计
19
作者 王谭 陈纯 +3 位作者 赵德力 林露青 张晓刚 马艳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7-257,共11页
目的 以飞行汽车旅航者X2为例,探讨面向乘员安全的飞行汽车关键硬件与系统的整机设计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现阶段的飞行汽车设计标准、支持政策、用户需求,形成面向乘员安全的整机产品定位和设计概要。结果 开展高安全整机结构设计、降... 目的 以飞行汽车旅航者X2为例,探讨面向乘员安全的飞行汽车关键硬件与系统的整机设计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现阶段的飞行汽车设计标准、支持政策、用户需求,形成面向乘员安全的整机产品定位和设计概要。结果 开展高安全整机结构设计、降落伞安全设备、高可靠飞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研究,形成各部件的基础理论体系及设计实践方案。结论 通过对飞行汽车整机设计实践过程中各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开发基于乘员安全的飞行汽车的整机设计在工业造型设计、工程结构和系统设计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汽车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安全性设计 整机设计 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预期功能安全的eVTOL智能避障系统运行时保证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磊 宋文佳 +2 位作者 陈曦 刘嘉琛 梁博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2,共8页
为保障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下的预期功能安全(SOTIF),降低人工智能算法的验证难度,建立基于运行时保证(RTA)方法的避障模型。首先,使用人工势场法改进的柔性动作评价(SAC)算法作为eVTOL智能避障系统的复... 为保障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下的预期功能安全(SOTIF),降低人工智能算法的验证难度,建立基于运行时保证(RTA)方法的避障模型。首先,使用人工势场法改进的柔性动作评价(SAC)算法作为eVTOL智能避障系统的复杂功能;然后,使用动态反应规划(DRP)作为智能航电系统的备用功能,以减缓SOTIF危险,同时,使用监视和决策模块采集环境状态,搭建RTA架构;最后,分别仿真仅使用复杂功能和具有RTA架构的避障系统,对比避障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实现避障,但仅使用复杂功能的传统避障系统会带来SOTIF危险;经过RTA架构设计,可使eVTOL的安全飞行时长占比由78.4%提高到98.15%,总航路长度仅增加0.95%,在保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在运行场景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功能安全(SOTIF)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运行时保证(RTA) 城市空中交通(UAM) 智能避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