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财政不平衡、地方政府行为与创新水平——基于我国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曙明 李莲青 韩月琪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3,共12页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各省垂直财政不平衡指数,探讨垂直财政不平衡影响创新的机制;同时,采用包含非...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各省垂直财政不平衡指数,探讨垂直财政不平衡影响创新的机制;同时,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创新效率,运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垂直财政不平衡对创新数量、质量、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垂直财政不平衡抑制了创新,而这种抑制效果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行为上:一是强化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行为,抑制了创新数量、质量、效率;二是推动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追求,抑制了创新数量、质量、效率。由于土地财政为创新效率提供了充裕的财力支持,掩盖了垂直财政不平衡对创新效率的真实影响,故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着遮掩效应。为此,我国应及时纠偏垂直财政不平衡机制,减轻地方政府对举债融资的依赖,合理认识土地财政的遮掩效应,最终提升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财政不平衡 地方政府行为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43,共7页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垂直不平衡的特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放开部分举债融资权限来填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举债融资许可期过度举债,政策收紧后又极力扩张隐性债务规模。从中...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垂直不平衡的特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放开部分举债融资权限来填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举债融资许可期过度举债,政策收紧后又极力扩张隐性债务规模。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和近十年来举债融资政策变迁来看,除了政治晋升和财政激励以外,"生存"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之一。未来要突破地方"生存型"政府导向,必须厘清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间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行"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并重的晋升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过程问责机制和官员终身问责制度,尝试引入"地方政府破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财政不平衡 “生存型”政府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