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褥式连续内缝合法与间断内缝合法对整形美容外科切口缝合质量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志银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垂直褥式连续内缝合法与间断内缝合法对整形美容外科切口缝合质量及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定湖北航天医院急诊外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92例面颈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缝合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 目的:对比分析垂直褥式连续内缝合法与间断内缝合法对整形美容外科切口缝合质量及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定湖北航天医院急诊外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92例面颈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缝合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比组垂直褥式间断内缝合,给予观察组垂直褥式连续内缝合。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拆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65.22%)高于对比组(43.48%),P<0.05。观察组的拆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比组,瘢痕宽度小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SS的单项指标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17%)低于对比组(17.39%),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5.65%)高于对比组(71.74%),P<0.05。结论:与间断内缝合法相比,将垂直褥式连续内缝合法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的切口缝合中,可有效提高切口的缝合质量及甲级愈合率,缩短拆线及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褥式连续内缝合法 间断内缝合 整形美容外科 切口缝合质量 瘢痕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切除法和连续褥式外翻缝合法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定冬 刘亚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的包皮环切术操作方法。方法对106例包皮过长患者施行包皮环切术,采用快速切除法和连续褥式外翻缝合法。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和术后包皮形状、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新的操作方... 目的探讨新的包皮环切术操作方法。方法对106例包皮过长患者施行包皮环切术,采用快速切除法和连续褥式外翻缝合法。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和术后包皮形状、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新的操作方法包皮切除范围标准,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少、术后疼痛轻微、术后出血、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少,术后包皮外形美观、对称,切口愈合佳、光滑。结论采用快速切除法和连续褥式外翻缝合法安全、效果佳、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连续外翻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垂直褥式缝合在胫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斌 朱忠 +1 位作者 陈明 朱让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垂直缝合 改良 手术中 软组织保护 缝合 复位手术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波 颜华 +1 位作者 蔡锦红 黄艳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患者12例(12眼),均行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观察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 目的探讨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患者12例(12眼),均行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观察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并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术后睫状体组织复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30G针头辅助的睫状体连续褥式缝合术,术后睫状体均复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为(6.46±1.08)mmHg(1 kPa=7.5 mmHg),术后1周、1个月眼压分别为(16.50±4.97)mmHg、(14.58±4.00)mmHg,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6.81,均为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出现线结外露、缝线松脱、角膜内皮失代偿、交感性眼炎、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睫状体离断 连续缝合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初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金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初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宛城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7例剖宫产初产妇,根据剖宫产手术中缝合方案,分为常规缝合组(43例)和改良缝合组(44例)。常规缝合组患者剖宫产... 目的分析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初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宛城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7例剖宫产初产妇,根据剖宫产手术中缝合方案,分为常规缝合组(43例)和改良缝合组(44例)。常规缝合组患者剖宫产术中接受常规的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技术,改良缝合组患者剖宫产术中接受腹部切口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结果与常规缝合组比较,改良缝合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短(P<0.05)。改良缝合组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常规缝合组(P<0.05)。改良缝合组患者的缝线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缝合组(P<0.05)。术后改良缝合组患者的VSS评分[(2.61±0.66)分]低于常规缝合组[(5.24±0.93)分](t=15.239,P<0.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改良缝合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缝合组(P<0.05)。结论腹部切口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可促进剖宫产初产妇切口愈合,缩短康复进程,降低缝线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剖宫产 改良埋没垂直缝合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瘘切除加部分创面垂直褥式缝合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庆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肛瘘切除加部分创面垂直褥式缝合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用肛瘘切除加部分创面垂直褥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加隧道式对口引流术... 目的 探讨肛瘘切除加部分创面垂直褥式缝合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用肛瘘切除加部分创面垂直褥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加隧道式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愈合时间,术后不同阶段(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4 d)疼痛程度、渗出量,愈后瘢痕宽度。结果 两组皆全部痊愈,痊愈率均为100%(32/32)。试验组手术时间(48.34±3.86)min长于对照组的(37.81±8.03)min,住院天数(9.41±0.71)d、愈合时间(24.90±2.84)d均短于对照组的(11.06±0.80)、(28.90±2.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7、14 d,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68±0.18)、(3.27±0.11)、(1.80±0.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0±0.16)、(3.66±0.10)、(2.11±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7、14 d,试验组创面渗出量评分分别为(2.43±0.18)、(1.76±0.20)、(0.73±0.1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0.20)、(2.23±0.25)、(1.1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愈后瘢痕宽度(3.40±0.31)mm小于对照组的(5.03±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切除加部分创面垂直褥式缝合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还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复杂性肛瘘 肛瘘切除 垂直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结合HA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粘连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爱武 周素芬 +2 位作者 龚朔月 蒋啸波 陈王焕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结合HA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结合HA组)100例、B组(改... 目的研究及观察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结合HA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结合HA组)100例、B组(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组)100例、C组(HA结合传统缝合组)100例和D组(传统缝合组)100例,然后将四组患者壁层粘连率、脏器粘连率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壁层粘连率及脏器粘连率均低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低于D组,A组患者切口愈合好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好于D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式连续褥内缝合技术结合HA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较好,更为适用于妇产科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连续内缝合技术 HA 预防 妇产科 术后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8”字缝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伸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礼毛 陈文勇 +1 位作者 俞寄兵 何永媛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8”字缝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伸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伸肌腱损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 目的:探究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8”字缝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伸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伸肌腱损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8”字缝合治疗伸肌腱损伤,有掌指骨骨折伴伸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掌指骨克氏针坚强固定+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8”字缝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研究组肌腱主动活动范围(TAM)优良率、训练后握力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伸曲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完全连续锁边水平褥式+“8”字缝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较快地恢复肌腱主动范围,增加握力,减少手指屈伸功能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连续锁边水平+“8”字缝合 早期康复训练 伸肌腱损伤 掌指骨骨折伴伸肌腱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腹腔镜下经皮褥式缝合膈肌缺损治疗儿童先天性胸骨后疝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友波 朱洪凯 +3 位作者 唐艳红 郑志刚 徐晓明 潘东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8-359,共2页
先天性胸骨后疝(Morgagni hernia)是膈肌胸骨部和肋骨部融合障碍形成缺损所引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膈疝,发生率低。既往报道腹腔镜治疗胸骨后疝的技术多为三孔法腹腔内缝合修复膈肌缺损,操作较为复杂。2012年10月,我们采用两孔腹腔镜经... 先天性胸骨后疝(Morgagni hernia)是膈肌胸骨部和肋骨部融合障碍形成缺损所引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膈疝,发生率低。既往报道腹腔镜治疗胸骨后疝的技术多为三孔法腹腔内缝合修复膈肌缺损,操作较为复杂。2012年10月,我们采用两孔腹腔镜经皮褥式缝合膈肌缺损治疗先天性胸骨后疝1例,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咳嗽1周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后疝 孔腹 缝合 腔镜 胸骨部 三孔 缝合修复 HERNIA 下经 胸廓横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缝合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鑫 张璐芳 +5 位作者 侯征 熊光武 郭红燕 韩劲松 马彩虹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3年1月~ 2013年1月80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研究组),132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3年1月~ 2013年1月80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研究组),132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妊娠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15.7 ±43.7) min,与对照组(121.2±42.0)min无统计学差异,(t=-0.910,P=0.364);研究组出血量中位数112.1 ml(5~550 ml),与对照组中位数124.4 ml(5 ~500 ml)无统计学差异(Z=-1.414,P=0.149);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1.9±9.5)g/L,与对照组(14.0±8.7)g/L无统计学差异(t=-1.645,P=0.101);研究组术后病率5.0% (4/80),与对照组12.1%(16/132)无统计学差异(Х^2=2.956,P=0.086);研究组拔引流管时间(1.8±1.0)d,与对照组(1.9±1.1)d无统计学差异(t=-0.664,P=0.508);研究组分娩率73.7%(14/19)与对照组58.8%(20/34)无统计学差异(Х^2 =1.170,P=0.279);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4.1±0.9)d,显著短于对照组(4.6±1.7)d,(t=-2.431,P=0.016).2组无一例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安全、有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子宫创面缝合 连续垂直填塞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力力 陈苑红 +2 位作者 李嫦 郭莉 闫彩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93-95,116,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运用到治疗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剖宫产手术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辅以连续皮内缝合,观察组25例患者辅以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缝合,...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运用到治疗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剖宫产手术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辅以连续皮内缝合,观察组25例患者辅以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大手术指标、切口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瘢痕增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缝合时间与手术时间都大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缝合运用到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施行治疗后,能够明显减少术口疤痕增生,达到少瘢甚至无瘢愈合,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缝合技术 剖宫产手术 切口 垂直缝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腹壁缝合方法的改良
12
作者 胡莉琴 章贵莲 易姗祺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0X期764-764,共1页
妇产科手术采用横切口开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切口的不同缝合方法日见报道。我们采用4-0可吸收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新方法运用于妇产科各类横切口手术的缝合。切口美观,皮下无硬结,皮肤无针眼。
关键词 腹部横切口 皮下脂肪层 缝合 妇产科手术 间断缝合 吸收线 开腹手术 缝合 附件切除术 连续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缝合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伤口血运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盛 沈国栋 罗瑞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0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使用垂直褥式(Donati)和改良版(Allgrower-Donat)缝合技术对伤口血运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跟骨骨折患者112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手术及术后...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使用垂直褥式(Donati)和改良版(Allgrower-Donat)缝合技术对伤口血运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跟骨骨折患者112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手术及术后处理方式,常规组使用垂直褥式(Donati)缝合技术,改良组使用改良版(Allgrower-Donat)缝合技术。统计两组手术、缝合、引流及伤口愈合时间,观察术后伤口运血情况及切口愈合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及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手术缝合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结束后,改良组伤口运血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结束后,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常规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跟骨骨折术使用Allgrower-Donati缝合技术能缩短伤口缝合时间,保护皮缘运血,切口愈合期间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版缝合技术 垂直缝合技术 跟骨骨折术后 伤口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睫状体复位术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两种睫状体复位缝合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2例42眼经B超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存在睫状体脱离(离断口范围≥60°),同时伴有晶状体、玻璃体、视...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两种睫状体复位缝合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2例42眼经B超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存在睫状体脱离(离断口范围≥60°),同时伴有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睫状体复位手术方式分为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巩膜间断缝合组20眼(A组)、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巩膜连续褥式缝合组22眼(B组)。A组首先间断缝合巩膜睫状体,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首先进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然后由巩膜表面进针进入玻璃体腔内连续褥式缝合睫状体组织。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眼压情况、睫状体复位情况及两组患者睫状体复位手术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眼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睫状体复位成功率(A组90%,B组8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睫状体复位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两种术式复位缝合睫状体治疗复杂性睫状体脱离均安全有效,对于保留晶状体者适宜应用睫状体巩膜间断缝合方法,睫状体巩膜连续褥式缝合法适用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对于广泛性睫状体脱离者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脱离 玻璃体切除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合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宗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不同缝合技术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发生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实验组... 目的探讨临床上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不同缝合技术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发生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实验组患者心肺的转流时间、主动脉的阻断时间、呼吸机的辅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缝合技术置换心脏瓣膜的能够有效控制心肌缺血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和心肺的转流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缝合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6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单层连续缝合法与双层水平褥式缝合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子宫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东平医院收治的168例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84例。对... 目的:观察单层连续缝合法与双层水平褥式缝合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子宫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东平医院收治的168例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单层连续缝合法缝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水平褥式缝合法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PCSD发生率及憩室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CS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憩室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褥式缝合法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但其可有效降低PCSD发生率,减少憩室容积,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憩室 剖宫产 单层连续缝合 水平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纵隔畸胎瘤术后肺漏气
17
作者 赵明义 张公文 +3 位作者 尹向东 潘鸿江 孟凡利 王明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7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纵隔畸胎瘤 术后病理诊断 肺漏气 复发 后外侧切口入路 肿瘤直径 肺楔形切除术 垂直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