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达昆虫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智 张云慧 +2 位作者 姜玉英 张鹿平 程登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6,共9页
雷达昆虫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本文系统介绍了各类昆虫雷达的体制和功能,总结了相似体制天气雷达与昆虫雷达的主要区别,回顾了各相关国家雷达昆虫学的实践情况,归纳了昆虫雷达建制技术取得的进步,并展望了雷达应... 雷达昆虫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本文系统介绍了各类昆虫雷达的体制和功能,总结了相似体制天气雷达与昆虫雷达的主要区别,回顾了各相关国家雷达昆虫学的实践情况,归纳了昆虫雷达建制技术取得的进步,并展望了雷达应用的前景及其今后昆虫雷达建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我国昆虫雷达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雷达 扫描昆虫雷达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昆虫谐波雷达 激光雷达 害虫监测 建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粘虫的季节性迁飞行为(英文)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云慧 张智 +3 位作者 李超 姜玉英 曾娟 程登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18-1429,共12页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为了明确其季节性迁飞行为参数, 本研究采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 VLR)及相关辅助设备的长期自动观测, 结合基于GIS的大区环流和轨迹模拟, 调查分析了200...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为了明确其季节性迁飞行为参数, 本研究采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 VLR)及相关辅助设备的长期自动观测, 结合基于GIS的大区环流和轨迹模拟, 调查分析了2005年东北地区粘虫季节性迁飞行为。结果表明: 粘虫在不同季节和夜间不同时间空中飞行高度具有明显差异, 空中飞行行为受气象条件尤其是空中风场影响较大; 春季和秋季主要借助气流运载进行大规模长距离迁飞, 夜间持续飞行时间可达9 h, 多数个体能完成整夜飞行, 春季迁飞高度主要在300~600 m, 秋季飞行高度相对较低主要在300 m以下和400~500 m。夏季雷达回波有明显的成层现象, 最高可达1 000 m, 主要集中在500 m和700 m两个高度层。轨迹分析显示: 5月29日由山东潍坊、 临沂等虫源地起飞的黏虫, 顺西南气流越海迁飞, 6月1日在气旋天气影响下, 在吉林省白城等地降落; 7月中旬主要为当地黏虫受对流天气影响进行短距离迁飞扩散; 9月11日虫源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 顺西北气流向吉林省东南方向迁飞。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粘虫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迁飞 雷达监测 轨迹分析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灯诱 虫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成虫迁飞的虫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丽 张云慧 +2 位作者 曾娟 姜玉英 程登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71-2380,共10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区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其迁飞、扩散规律以及与境外虫源交流情况,对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1日至9月17日,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照灯和地面...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区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其迁飞、扩散规律以及与境外虫源交流情况,对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1日至9月17日,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照灯和地面灯灯诱虫情、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区域大气环流形势和迁飞轨迹分析,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西郊研究了牧区2代草地螟的迁飞过程,结果表明: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迁飞高峰期出现在2010年8月8日至8月21日,高峰日为8月11日,高峰日探照灯诱虫量达9167头,卵巢发育级别以1—2级为主,高峰日雷达回波主要集中在300—400 m。轨迹分析显示:迁飞高峰期8月8日、8月10—12日牧区草地螟迁飞虫源主要来自蒙古共和国东南部及中蒙边境地区,由蒙古气旋西南侧的西北气流输送进入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再随西南气流迁入呼伦贝尔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迁飞 大气环流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