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屏数及密度对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漏热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树峰 陈叔平 +1 位作者 张军辉 苏海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4-760,共7页
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为广口液氦容器,对绝热性能有较高要求,其内筒体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顶部盖板侧为多屏绝热。为减少杜瓦顶部盖板侧漏热,提出了变密度辐射屏方法,以盖板、辐射屏、液面和氦气为对象建立了导热、对流与辐射耦合换热的... 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为广口液氦容器,对绝热性能有较高要求,其内筒体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顶部盖板侧为多屏绝热。为减少杜瓦顶部盖板侧漏热,提出了变密度辐射屏方法,以盖板、辐射屏、液面和氦气为对象建立了导热、对流与辐射耦合换热的传热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辐射屏数对漏热的影响规律及最优辐射屏密度。结果表明:1)实验测得的辐射屏温度与传热模型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8.37%,认为传热模型是合理的;2)靠近液面处第1层辐射屏(屏1)与液面间氦气的格拉晓夫数Gr随屏1温度T_1的升高存在极大值(T_1=9.14 K,Gr=1.12×10^(14)),T_1超过35 K后Gr基本保持不变;3)等间距分布时,辐射屏数大于11层后总漏热变化不明显,一定辐射屏数下,相邻两屏之间气体导热占主导地位,低温区域(靠近液面侧)至高温区域(靠近盖板侧)导热热流比重减小,辐射热流比重升高;4) 11层辐射屏数下,高温区域布置7层、低温区域布置4层的变密度辐射屏方式漏热最小,与等间距分布相比漏热可减少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 液氦杜瓦 传热模型 变密度辐射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腔垂直测试数字化自激励环路研制
2
作者 冯立文 王芳 +1 位作者 林林 郝建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8,共6页
介绍北京大学垂直测试系统的数字化自激励环路系统,重点分析了实际测试中避免多单元(cell)超导腔模式串扰的方法以及偏离四倍频采样对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有效区分1.3 GHz8π/9模,解决了多cell超导腔测试中模... 介绍北京大学垂直测试系统的数字化自激励环路系统,重点分析了实际测试中避免多单元(cell)超导腔模式串扰的方法以及偏离四倍频采样对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有效区分1.3 GHz8π/9模,解决了多cell超导腔测试中模式串扰问题。分析了超导腔自激励环路在垂直测试中的应用,介绍了北京大学垂直测试系统的数字化自激励环路,采用上下变频方案的射频前端和包括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的数字算法,系统简洁扩展性强。重点分析了实际测试中避免多cell超导腔模式串扰的方法以及偏离四倍频采样对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在多种不同频率超导腔的垂直测试中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有效区8π/9模,解决了多cell超导腔测试中模式串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 垂直测试 数字化 自激励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腔数字自激垂直测试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际森 潘卫民 +9 位作者 王洪磊 刘佳冀 王牧源 周全 贺斐思 沙鹏 林海英 王群要 王光伟 米正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6,共6页
基于数字自激算法设计并实现的超导腔垂直测试系统提高了超导腔的垂直测试效率,为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的超导腔批量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垂直测试系统的射频前端和时钟分配系统采用了二次上下变频方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基于数字自激算法设计并实现的超导腔垂直测试系统提高了超导腔的垂直测试效率,为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的超导腔批量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垂直测试系统的射频前端和时钟分配系统采用了二次上下变频方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设置测试系统自激环路的工作频率,增大了该测试系统的工作带宽。利用此系统完成了1.3 GHz 9-cell超导腔的通带频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有效避免不同模式之间的串扰,具备较强的频率分辨能力(<800 kHz),保证多单元超导腔性能验证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 垂直测试 数字自激 二次上下变频 数字低电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折皱性能与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辉 徐军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运用粘弹性理论对织物折皱弹性回复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4元件模型,并对垂直和水平测试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了织物重量对缓弹性回复角有较大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织物 折皱性能 测试方法 粘弹性理论 垂直测试 水平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率低β低温氮掺杂HWR超导腔的性能测试
5
作者 陈蒙 朱凤 +6 位作者 冯立文 全胜文 郝建奎 王芳 林林 陈术 程安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7-1620,共4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联合提出的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BISOL)的强流氘驱动加速器采用半波长谐振(HWR)超导腔作为主要加速结构,加速能量为3~40MeV的强流氘离子。为此,北京大学设计并研究了可加速50mA氘束的β=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联合提出的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BISOL)的强流氘驱动加速器采用半波长谐振(HWR)超导腔作为主要加速结构,加速能量为3~40MeV的强流氘离子。为此,北京大学设计并研究了可加速50mA氘束的β=0.09、频率为162.5MHzHWR超导腔。本文介绍该腔的设计、加工、表面处理及低温射频性能测试,并研究将低温氮掺杂这种新的表面处理方法用于该腔,进行低温超导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圆锥形(taper)结构的HWR超导腔在2K温度下达17MV/m的高加速梯度。通过低温氮掺杂后,HWR超导腔在2K、10MV/m下的品质因数Q0提升了1倍,表明HWR超导腔有高加速梯度高品质因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WR超导腔 氮掺杂 垂直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阻燃性能测试装置设计要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凯 李蕴恺 韩晶晶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1年第4期37-39,共3页
通过对电动自行车标准分析,设计了一种满足阻燃性能测试标准要求的垂直燃烧测试装置,确保了测试过程的有效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阻燃性能 垂直燃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五号飞船的中国特色
7
作者 袁俊 《大众标准化》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飞行技术 轨道舱 安全性 垂直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 GHz超导腔的掺氮实验
8
作者 董超 沙鹏 +3 位作者 刘佰奇 李中泉 杨际森 王洪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了大幅度提高纯铌超导腔的品质因数,从而降低其使用功耗,选择对超导腔进行高温氮掺杂处理。立足国内外大型加速器的需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先开展了1.3 GHz 1-cell超导腔的研究,包括常规处理以及氮掺杂实验,并且对掺杂前后... 为了大幅度提高纯铌超导腔的品质因数,从而降低其使用功耗,选择对超导腔进行高温氮掺杂处理。立足国内外大型加速器的需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先开展了1.3 GHz 1-cell超导腔的研究,包括常规处理以及氮掺杂实验,并且对掺杂前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掺氮,两只1.3 GHz 1-cell细晶粒纯铌超导腔的品质因数均获得了显著提升,同时在超导腔低温垂直测试中观察到了比较明显的反常的品质因数随加速梯度变化的曲线,即"anti-Q-slope"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超导 掺氮 垂直测试 品质因数 加速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阻燃剂对双组分聚脲弹性体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方强 李国荣 +1 位作者 张虎 廖昔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5-207,共3页
采用垂直燃烧测试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单一阻燃剂在双组分聚脲弹性体中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固体阻燃剂聚磷酸铵(APP)、纳米无机材料有机改性蒙脱土(2T-MMT)、液体阻燃剂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对聚脲具有较好的阻燃作用,主要为固... 采用垂直燃烧测试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单一阻燃剂在双组分聚脲弹性体中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固体阻燃剂聚磷酸铵(APP)、纳米无机材料有机改性蒙脱土(2T-MMT)、液体阻燃剂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对聚脲具有较好的阻燃作用,主要为固相阻燃作用。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大,阻燃作用效果增强。聚脲和阻燃聚脲的热降解过程都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50-350℃;第二阶段为350-450℃。阻燃剂加入后降低了聚脲的热降解开始温度,特别是阻燃剂DMMP。800℃时的残余量说明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提高了聚脲的残余量,而DMMP和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降低了残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弹性体 阻燃剂 阻燃性能 垂直燃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物理知识在农村生产与生活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闯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6期77-77,共1页
物理知识在我国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并且还有很多物理知识是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它是我国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物理知识,力学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将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 物理知识在我国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并且还有很多物理知识是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它是我国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物理知识,力学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将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物理知识、使用物理知识、借助物理知识来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大气压强 杠杆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抽水灌溉 垂直测试 电视电影 知要 设备磨损 汽车轮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让灭火服不再自燃
11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4,共1页
日前,在湖北荆州监利火灾中,一名消防员因其消防灭火服被引燃不得已跳楼逃生。灭火服如何不自燃,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阻燃性是对消防灭火服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延长消防灭火服面料的耐高温时间以及离开燃烧物的续燃时间一直是... 日前,在湖北荆州监利火灾中,一名消防员因其消防灭火服被引燃不得已跳楼逃生。灭火服如何不自燃,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阻燃性是对消防灭火服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延长消防灭火服面料的耐高温时间以及离开燃烧物的续燃时间一直是消防灭火服有待攻克的难题。其实,对于消防阻燃面料离开燃烧物后的续燃时间,各国都有明确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灭火 续燃时间 燃烧物 芳纶 阻燃性 湖北荆州 垂直测试 火焰传播 标准测试方法 多层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阻燃剂对双组份聚脲弹性体阻燃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范方强 张虎 +2 位作者 廖昔虬 王秋娣 李国荣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61,共4页
采用垂直燃烧测试法研究了复配阻燃剂在双组份聚脲弹性体中的阻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复配体系中,二甲基二氢化牛脂基季铵盐改性蒙脱土2T-MMT与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复配比2T-MMT与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RDP复配具有更长的熔滴时间... 采用垂直燃烧测试法研究了复配阻燃剂在双组份聚脲弹性体中的阻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复配体系中,二甲基二氢化牛脂基季铵盐改性蒙脱土2T-MMT与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复配比2T-MMT与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RDP复配具有更长的熔滴时间,但是后者具有更好的离火自熄性能;在三元复配体系中,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提高了聚脲的熔融黏度,使得熔滴时间进一步延长。APP的作用效果比MPP更好。抗滴落剂和可膨胀石墨(EG)能够显著提高聚脲的各项阻燃性能,尤其是滴落时间和样品下方滤纸被点燃的问题,其中EG的作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弹性体 阻燃剂 阻燃性能 垂直燃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知识大赛初赛题
13
《太空探索》 2006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返回舱 知识大赛 长征二号 推进舱 垂直测试 垂直转运 在轨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的“长二F”火箭
14
作者 春江 《质量与可靠性》 2003年第6期6-6,共1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16日飞船圆满回收,实现了炎黄子孙的飞天千年梦想,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作为托举“神舟”飞船飞天的“长二F”火箭,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长二F”火箭主要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16日飞船圆满回收,实现了炎黄子孙的飞天千年梦想,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作为托举“神舟”飞船飞天的“长二F”火箭,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长二F”火箭主要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是目前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火箭。该型火箭包括舰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二F”运载火箭 可靠性 逃逸系统 垂直发射 垂直测试 航天史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and testing of a vertical angle control for a boom-type road header 被引量:4
15
作者 TIAN Jie CHEN Guoqiang +3 位作者 YANG Yang WANG Hongyao LIU Jiangong WU Mia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1期152-158,共7页
Automatic profiling control using a boom-type roadheader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wing angles of the cutting boom. In this study the vertical angle of the cutting boom is discussed. First,... Automatic profiling control using a boom-type roadheader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wing angles of the cutting boom. In this study the vertical angle of the cutting boom is discussed. First, a vertical swing detection model for the cutting boom is established. Then, a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wing mechanism is made and formulae describing the geomet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swing of the cutting boom and the telescopic length of vertical hydraulic lift cylinders and vertical swing angle of the boom are presente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complexity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the difficulty of installing the sensor and the cost are compared for two methods. Finally, directly measuring the vertical swing angle of the cutting boom with a tilt sensor is decided to be the more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the vertical cutting error of a tilt sensor are studied. Vibration tests on an EBZ160 roadheader were performed in a coal mine. The characteristic vibration frequencies are analyzed. A design of a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 for the tilt sensor is presented. It makes the detection device work more reliably under conditions where vibration is present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matic roadhead cutter. A tilt sensor is installed on an EBZ160 and an EBZ200, and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in a coal mine. The re- sui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s favorable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vertical swing of the cutting b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m-type roadheader tilt sensor detection model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ing vertical sw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化剂对植物奶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媛媛 张阳阳 +1 位作者 秦新磊 范军营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26期45-49,54,共6页
本研究以氢化棕榈仁油和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通过测试植物奶油的粒径和垂直扫描宏观分析测试(Turbiscan),研究不同乳化剂、乳化剂复配物及乳化剂添加比例对植物奶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蔗糖脂肪酸酯和硬脂酰乳酸钠复配后,会破... 本研究以氢化棕榈仁油和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通过测试植物奶油的粒径和垂直扫描宏观分析测试(Turbiscan),研究不同乳化剂、乳化剂复配物及乳化剂添加比例对植物奶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蔗糖脂肪酸酯和硬脂酰乳酸钠复配后,会破坏植物奶油的稳定体系;加入硬脂酰乳酸钠的植物奶油,其稳定性优于加入其他乳化剂的植物奶油,当硬脂酰乳酸钠添加比例为2‰时,稳定效果最佳,此时奶油的粒径分布集中,体积分数最小,分散体系最稳定;不同的硬脂酰乳酸钠添加比例对植物奶油黏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植物奶油 粒径 垂直扫描宏观分析测试(Turbi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