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地震剖面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上的应用
1
作者 牛颜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5,共7页
通过运用垂直地震剖面法,在确定和预测地震反射层深度、检测多次波、代替地震速度测井、HCI信息的应用、改善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等方面已在松辽盆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预测,随着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垂直地震剖面法将会在今后的石... 通过运用垂直地震剖面法,在确定和预测地震反射层深度、检测多次波、代替地震速度测井、HCI信息的应用、改善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等方面已在松辽盆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预测,随着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垂直地震剖面法将会在今后的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 地震 剖面法 油气 勘探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两项课题通过鉴定、验收
2
作者 孙忠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3-93,共1页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8日在江苏邵伯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验收委员会和两个课题鉴定委员会。会议期间,...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8日在江苏邵伯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验收委员会和两个课题鉴定委员会。会议期间,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课题成果,通过讨论和答辨,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有通过消化和改造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如可控震源变频扫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变频扫描 地震勘探技术 可控震源 鉴定委员会 重点科技攻关 岩性参数 地震记录 反射特征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地震测井(VSP)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本才 曹卿荣 +1 位作者 李珮 桂盼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VSP技术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可减少噪声影响,提高纵向分辨率等诸多优势。通过VSP成像,结合地面三维地震资料和岩性资料,进行精细地震属性分析,准确标定目的层,确定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进而对地层的非均质性进行... VSP技术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可减少噪声影响,提高纵向分辨率等诸多优势。通过VSP成像,结合地面三维地震资料和岩性资料,进行精细地震属性分析,准确标定目的层,确定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进而对地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该文以松辽盆地南部南山湾地区为例,利用VSP资料,重新标定葡萄花油层的薄砂体,精细解释油层底界,在多种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储层预测,绘制出沉积相图,对该区提出了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垂直地震剖面 葡萄花油层 南山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地震剖面高斯束法偏移成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珺 乔玉雷 +1 位作者 姚忠瑞 李瑞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提高垂直地震剖面(VSP)成像质量,首次将高斯束偏移方法应用于VSP观测系统。给出了基于共炮点道集的VSP叠前高斯束偏移算法,在计算高斯束参数时,若相邻高斯束中心射线超过一定距离,则采用波前重建方法,更好地解决了阴影区问题,计算... 为了提高垂直地震剖面(VSP)成像质量,首次将高斯束偏移方法应用于VSP观测系统。给出了基于共炮点道集的VSP叠前高斯束偏移算法,在计算高斯束参数时,若相邻高斯束中心射线超过一定距离,则采用波前重建方法,更好地解决了阴影区问题,计算效率也提高了2倍。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高斯束偏移应用于VSP成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vsp) 高斯束偏移 波前重建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基于垂直地震剖面的地震层位综合标定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学军 张雪莹 +2 位作者 李海英 陈本池 牟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181-10190,共10页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是地震解释阶段的第一步和预测储层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精度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为例,简要分析了常规合成记录标定和VSP标定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该区域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是地震解释阶段的第一步和预测储层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精度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为例,简要分析了常规合成记录标定和VSP标定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该区域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资料的处理流程,之后利用玛北1井校正的声波曲线合成记录和VSP走廊叠加剖面来进行综合层位标定,将深度域测井、地质层位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紧密连接起来。最后通过层位标定结果、层速度的分层以及泊松比的特征,推测在深度4800~4925 m为有利储层段,并在钻井结果中得到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标定 垂直地震剖面(vsp) 走廊叠加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双全 李向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8,75,共5页
介绍利用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中的纵波初至求取地层品质因子Q值的原理及方法、稳定化的反Q滤波方法,以及实现联合VSP地震资料进行反Q滤波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技术流程。利用三分量VSP资料估算的弹性参数可以与地层的Q值进行对比分... 介绍利用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中的纵波初至求取地层品质因子Q值的原理及方法、稳定化的反Q滤波方法,以及实现联合VSP地震资料进行反Q滤波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技术流程。利用三分量VSP资料估算的弹性参数可以与地层的Q值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估算的地层Q值的准确性。实际VSP资料和过井的地面地震资料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技术流程是可行的,能够在不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情况下提高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与VSP走廊叠加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提高分辨率后的地震资料与VSP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vsp) 反Q滤波 品质因子(Q) 分辨率 下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值分解在垂直地震剖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徐伯勋 白应甫 +2 位作者 白旭滨 孙茵 赵静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0-72,共13页
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上、下行波的分离。本文介绍了奇异值分解(SVD)法应用于地震图象重建的方法原理,说明了用SVD法分离VSP资料中的上、下行波是一种较新的可行方法。对理论模型数据用低通、带通和高通SVD滤波得到... 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上、下行波的分离。本文介绍了奇异值分解(SVD)法应用于地震图象重建的方法原理,说明了用SVD法分离VSP资料中的上、下行波是一种较新的可行方法。对理论模型数据用低通、带通和高通SVD滤波得到了下行波、上行波和噪声剖面,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对不等间隔采样和下行初至精度不高的VSP资料做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并不影响用本方法分离上、下行波的效果。文中还给出了某油田实际零偏和非零偏VSP资料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 分解 vsp 垂直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的垂直地震剖面
8
作者 J.L.Mari C.Wittrisch 查忠圻 《石油物探译丛》 1990年第3期1-11,共11页
1988年6月,在LA91号水平井中完成了由三种有偏VSP组成的井中测量,这口井是钻在约50米厚的储集层中, 本文描述了野外采集和特定的资料处理流程,并论述了在油藏研究中水平井中地震的重要性。资料采集是利用三台可控震源车和包含有压电检... 1988年6月,在LA91号水平井中完成了由三种有偏VSP组成的井中测量,这口井是钻在约50米厚的储集层中, 本文描述了野外采集和特定的资料处理流程,并论述了在油藏研究中水平井中地震的重要性。资料采集是利用三台可控震源车和包含有压电检波器和井斜仪的三分量下井仪进行的.有偏VSP资料是在垂直深度352米和665米之间不规则间隔的69个不同的井下位置上记录的,它相当于离井口的水平距离从84米到575米之间变化.在井的水平段,利用特殊的系统通过钻管推进下井仪. 处理流程包括了数据解编,下井仪的旋转校正,波场分离,反褶积和偏移.水平井中的上行波和下行波有很接近的视速度.这样利用常规的视速度滤波不能实现波场分离,与下行波相比,上行波的能量是很弱的.在这种情况下,用谱矩阵滤波可实现波场分离.波场分离后,经过反褶积的偏移资料给出了一个CDP-VSP剖面,它在横向上的跨度大约是500米. 从检波器记录系统得到的结果与压电检波器系统得到的结果比较来看,前者有强的井筒波能量.这种结果与固井和射孔层的信息有关. 业已证明水平井的井中地震剖面对于地质和油藏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而且确实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垂直地震剖面 vsp 井中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与地面地震资料的联合偏移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小竹 包吉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8-255,311+366,共10页
本文利用双程全波波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沿逆时方向对源点波场和记录波场进行延拓,并借助于 Claerbout 成像条件,实现了 VSP 与地面地震资料(SRP)的联合偏移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自由面产生的下行多次反射波信息,以扩大 VSP... 本文利用双程全波波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沿逆时方向对源点波场和记录波场进行延拓,并借助于 Claerbout 成像条件,实现了 VSP 与地面地震资料(SRP)的联合偏移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自由面产生的下行多次反射波信息,以扩大 VSP 成像的范围。采用这种宽孔径成像方法的结果表明,即使对单个共炮点道集也能收到相当好的成像效果。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波场外推是对整个记录进行的,因此,处理中不需要特地识别初至,也不需要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对合成数据的应用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波动方程偏移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Curvelet变换和相空间特征聚类的VSP波场分离方法
10
作者 赵亮 高静怀 +2 位作者 李振 张伟 田亚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9-307,共19页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蕴含大量的地层地质信息,是连接地震反射数据与测井资料之间的桥梁.VSP数据分辨率高,资料丰富,包括上行波、下行波、转换波等多种类型的波场,常被用于地层反射界面标定、介质衰减参数反演...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蕴含大量的地层地质信息,是连接地震反射数据与测井资料之间的桥梁.VSP数据分辨率高,资料丰富,包括上行波、下行波、转换波等多种类型的波场,常被用于地层反射界面标定、介质衰减参数反演等.其中,如何有效地分离波场是将VSP资料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关键之一.广义Curvelet变换是一种具有多尺度、多角度的相空间变换,能够进行相空间域波场特性的提取.本文聚焦于VSP波场的上下行波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Curvelet变换和相空间特征聚类方法.首先,采用广义Curvelet变换对VSP波场进行特征提取,构造融入相空间角度信息的特征数据集;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在相空间对波场特征进行分类;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反变换,完成VSP上下行波波场的自适应分离.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合成数据和实际VSP数据的波场分离,并与常用的基于F-K变换的波场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角度分辨率高、抗噪能力强,波场分离结果的保真保幅性好,这为后续的成像与地层的特征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vsp) 波场分离 CURVELET变换 广义Curvelet变换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时移垂直地震监测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海英 陈沅忠 +4 位作者 李彦鹏 刘国军 李陶 夏淑君 范含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95-3102,共8页
神华CO_2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全流程煤基CO_2捕获和在低孔低渗深部咸水层进行多层注入的CO_2封存示范项目,意在通过时移垂直地震(VSP)监测CO_2地质封存状况。介绍了CO_2地质封存时移VSP技术... 神华CO_2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全流程煤基CO_2捕获和在低孔低渗深部咸水层进行多层注入的CO_2封存示范项目,意在通过时移垂直地震(VSP)监测CO_2地质封存状况。介绍了CO_2地质封存时移VSP技术和监测效果。通过注气前后3次VSP观测,得到了高品质时移VSP资料,研究了一致性处理技术、矢量波场分离和多波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多波时移VSP剖面,通过深度域标定和多种属性解释对比,分析了注气前后VSP地震响应特征,预测了CO_2地下运移范围,达到CCS项目预期监测目标。结果证明,时移VSP技术是监测CO_2地质封存与运移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获和封存(CCS) CO2时移垂直地震(vsp) 地质封存 多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的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逆时偏移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金明 董敏煜 李承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6-270,366,共16页
VSP 资料通常为共炮点道集,因所含数据量较少,采用常规偏移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偏移结果。而用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作逆时偏移,可以剔除内部界面反射波和层间多次波,同时使用 Clayton 的吸收边界条件,还可以消除VSP 中的边界反射波。可... VSP 资料通常为共炮点道集,因所含数据量较少,采用常规偏移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偏移结果。而用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作逆时偏移,可以剔除内部界面反射波和层间多次波,同时使用 Clayton 的吸收边界条件,还可以消除VSP 中的边界反射波。可见采用这种逆时偏移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偏移效果。其成像条件仍由 Claerbout 成像原理推广,求解镜像方程得到,此法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既适用叠前 VSP 记录,又适用常规多偏移距的炮点道集,还可用于 VSP 和地面资料的联合偏移,并能适应各种速度的变化。此法用于实际 VSP 资料处理时,要预先切除初至波,剪接边道或设置边道阻尼,并要作空间插值补道、频率滤波等项处理,否则将影响 VSP 偏移剖面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波动方程偏移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横波源四分量VSP资料检测盐城凹陷地下裂缝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良国 马在田 丁建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在国内首次采用远井源距纵波源 VSP资料进行检波器定位 ,效果明显。对数据进行了下行波分离、Alford旋转、S波震源能量归一化等处理和分析。在获得地下裂隙方位角的同时 ,结合零偏纵波 VSP资料得到快、慢 S波记录 ,进而计算了裂隙密度... 在国内首次采用远井源距纵波源 VSP资料进行检波器定位 ,效果明显。对数据进行了下行波分离、Alford旋转、S波震源能量归一化等处理和分析。在获得地下裂隙方位角的同时 ,结合零偏纵波 VSP资料得到快、慢 S波记录 ,进而计算了裂隙密度。通过计算 ,在 YC- 1井附近发现了地下3150 m以下厚达 70 0 m的裂缝密集带 ,裂缝走向方位约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vsp 地下裂缝 电法勘探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资料分析地层衰减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立斌 梁波 +2 位作者 欧阳明华 巫芙蓉 程莉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3,140-141,共3页
地层的衰减特性与岩石类型、流体类型和流体饱和度有关,应用地震数据和VSP数据并加以校正和补偿后,可研究地层的衰减特性。首先根据VSP各测点初至的振幅、初至的频谱以及初至的子波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定性分析各地层的衰减特性,随后利用... 地层的衰减特性与岩石类型、流体类型和流体饱和度有关,应用地震数据和VSP数据并加以校正和补偿后,可研究地层的衰减特性。首先根据VSP各测点初至的振幅、初至的频谱以及初至的子波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定性分析各地层的衰减特性,随后利用频谱比法求得了地层的品质因子并用于定量分析地层的衰减特性,最后将品质因子值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起来对储层进行描述和分析。经对BQ205井的地层衰减特性进行研究,认为利用各测点初至振幅、初至频谱以及初至子波的变化可以对各地层的衰减特性进行定性分析,能够初步确定出地层的衰减规律;品质因子曲线结合测井曲线能较好地对地层的衰减规律进行定量描述,并能确定储层的范围,但不能准确地划分出薄储层的顶、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地层 衰减 振幅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道递归滤波VSP波场分离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保华 焦湘恒 +1 位作者 王成礼 王乃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1-280,289+366,共12页
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分离是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一种用二道递归滤波分离 VSP 波场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假定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的前提下,从一维波动方程出发,导出了相邻两道 VSP 记录的上行波和下行波计算... 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分离是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一种用二道递归滤波分离 VSP 波场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假定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的前提下,从一维波动方程出发,导出了相邻两道 VSP 记录的上行波和下行波计算公式。由于该方法参与运算的记录只有两道,因此,可以在资料道数少而其他方法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把波场分开。方法允许不均匀的检波点距,且不存在空间假频现象和混波效应。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归滤波 垂直地震剖面法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VSP方法实践及应用前景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有奎 王宇超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2期58-65,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VSP技术在国内外普遍推广使用。在VSP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生产和实践的要求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VSP技术,3D VSP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是应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要求,该技术无论从资料... 20世纪80年代以后,VSP技术在国内外普遍推广使用。在VSP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生产和实践的要求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VSP技术,3D VSP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是应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要求,该技术无论从资料采集、处理,还是解释来看仍处于创新、发展和完善阶段。与常规VSP技术相比,3D VSP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获得详细反映井周围空间的各种数据体;可以对井周围小构造进行成像,研究井筒附近的地层各向异性特征;可填补地面地震成像的空白等。3D VSP和地表3D地震勘探及其它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可以解决油田地质勘探和开发中的一系列难题。当然,在该项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问题,今后需在观测系统的设计以及资料处理和解释软件的研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文中介绍了某区块原始3D VSP资料的处理和初步解释实践,根据工作完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3D VSP工作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sp方法 垂直地震剖面法 地震测井 油田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平均速度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统仁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46-48,共3页
从VSP测井与常规地震激发、接收条件的对比出发,对VSP平均速度和常规地震平均速度的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常规地震平均速度的精度低于VSP平均速度的精度的原因;强调了用VSP平均速度对常规地震平均速度进行约束和校... 从VSP测井与常规地震激发、接收条件的对比出发,对VSP平均速度和常规地震平均速度的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常规地震平均速度的精度低于VSP平均速度的精度的原因;强调了用VSP平均速度对常规地震平均速度进行约束和校正的重要性,以便为编制高精度油气勘探构造图提供可靠的速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vsp 地震勘探 平均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地震技术综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姜宇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随钻地震(SWD)技术是一种利用钻井过程中钻头破岩时的振动作为震源,用地面检波器排列接收信号进行地震测量的井中地震技术。它与逆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有着相似的观测方式,同样可以提供井旁逆VSP剖面。该技术与钻井作业同时进行,不需... 随钻地震(SWD)技术是一种利用钻井过程中钻头破岩时的振动作为震源,用地面检波器排列接收信号进行地震测量的井中地震技术。它与逆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有着相似的观测方式,同样可以提供井旁逆VSP剖面。该技术与钻井作业同时进行,不需要安装井下仪器,不中断钻井过程,实时地采集地震信息。通过现场数据处理,可以确定钻头在地面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实时位置,并可以实时地预测钻头前方的地层压力情况,协助钻井安全决策和优化套管设计。其独特的观测方式和应用潜力在开发地震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随钻地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和进展情况作了综述性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地震技术 地震测量 垂直地震剖面技术 v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VSP数据中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横波速度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仲达 郝晓红 +1 位作者 徐翔之 施荣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探讨了用零偏移距三分量VSP数据中的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厚度相当于VSP采集点距的地层横波速度。从井下检波器方位校正得到横向垂直分量,对其二维谱中各类波的能量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二维滤波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下行转换横波,选取振幅... 探讨了用零偏移距三分量VSP数据中的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厚度相当于VSP采集点距的地层横波速度。从井下检波器方位校正得到横向垂直分量,对其二维谱中各类波的能量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二维滤波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下行转换横波,选取振幅较强的同相轴提取波至时间,获取了横波速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即使是零偏移距VSP数据,只要其上有明显可见的转换横波,也能以采集点距的量级计算横波层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数据 地震勘探 P-SV转换横波 零偏移距 垂直地震剖面 方位校正 下行转换横波 横波层速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资料标定层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治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2-253,共2页
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是连结钻井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的天然桥梁,合成记录只能做参考。了解VSP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在记录方式、基准面选择、低降速带校正方法以及资料处理过程是用好VSP资料、做好层位标定的前提。
关键词 vsp走廓叠加 层位标定 低降速带校正 合成记录 平均速度 叠加速度 基准面 垂直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