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廖碧婷 吴兑 +4 位作者 陈静 李菲 陈欢欢 刘运策 黄晓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m的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东莞的空气质量最差。广州和东莞10—12月的能见度等级百分比分布形态类似,轻微灰霾天气所占频率较大,其中10月占的比例最高。并提出垂直交换系数试图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尝试对灰霾天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当垂直交换系数小于15 000时,城市容易出现灰霾天气,反之则说明该地的空气质量较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学 空气质量 灰霾天气 矢量和 垂直交换系数 广州 东莞 增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市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辉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7期91-93,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及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分析2014年2月21—25日承德市雾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雾霾天气,前期以霾为主,中期以轻雾为主,后期白天为轻雾、霾交替,夜间以雾为主;高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及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分析2014年2月21—25日承德市雾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雾霾天气,前期以霾为主,中期以轻雾为主,后期白天为轻雾、霾交替,夜间以雾为主;高空偏西气流和地面弱气压场是导致雾霾天气持续的天气背景;逆温层产生和维持,持续较小垂直交换系数、低层垂直速度、风速,都是雾霾持续和发展重要原因;低层弱偏西风、偏南风,使雾霾加剧。能见度与风速、气压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PM2.5浓度及气温呈负相关;雾霾发生前气象要素特征差异明显,可为雾霾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阶段性特征 垂直交换系数 垂直速度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方案对华北一次污染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继康 张碧辉 +1 位作者 张恒德 吕梦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71,共11页
采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 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利用WRF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5年11月11~15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利用地面气象要素、风廓线、秒探空和空气质量观测数据对3种参数化方案下的模拟... 采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 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利用WRF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5年11月11~15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利用地面气象要素、风廓线、秒探空和空气质量观测数据对3种参数化方案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一种基于临界垂直湍流交换系数确定边界高度的方法被用于对比3种参数化方案之间垂直扩散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MYJ方案对10m风速高估最大(平均高估0.66m/s),对2m温度和2m湿度低估最小,YSU和ACM2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相近;ACM2方案对于边界层内垂直廓线模拟效果优于YSU和MYJ方案,但是3种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内风速均存在高估(高估可达2.6m/s);基于临界垂直湍流交换系数方法定义的边界层高度更能反映大气的垂直扩散能力,MYJ方案边界层高度最小,其模拟的PM2.5浓度最高;MYJ方案对于地面风速的高估,会降低模拟的区域整体PM2.5浓度,但是会增加风速较大区域下风向的PM2.5浓度;ACM2方案对边界层垂直廓线模拟最好,夜间底层垂直湍流交换系数计算值较大,使得ACM2方案对于本次过程中PM2.5等污染物的模拟优于MYJ和YSU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空气质量模式 污染过程模拟 垂直湍流交换系数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