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微渗漏的垂向结构与地面地电化学油气检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文百红 林蓓 刘吉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35,共3页
油气微渗漏现象是现代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地质勘探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研究油气微渗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油气微泡迁移模型和流体力势概念,建立了油气微渗漏动力学参数与地层孔隙结构的函数关系。按作用在油气微泡上... 油气微渗漏现象是现代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地质勘探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研究油气微渗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油气微泡迁移模型和流体力势概念,建立了油气微渗漏动力学参数与地层孔隙结构的函数关系。按作用在油气微泡上势力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油气藏微渗漏的垂向分区结构,即划分为渗漏区、阻隔区、聚集区和迁移区。这种分区结构主要是由油气藏和围岩的孔隙结构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决定的。根据在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成油区和在中国内蒙陆西坳陷两地油藏上方的金属有机相态地电化学油气检测结果,揭示了油气微渗漏的地表晕环状结构,表明了油气微渗漏特征与油气藏空间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必然联系,证实了地电化学方法对确定油气藏边界的有效性。图3 参7 (文百红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渗漏 垂向结构 地面地电化学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通道边坡潮流垂向结构及其底床冲淤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建华 谢钦春 夏小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33,共7页
本文阐述了潮汐通道边坡潮流、悬沙垂向结构,并建立了边坡流速垂向梯度解析式.通过理论关系式和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论证,得知横向湍流掺混作用是造成边坡流速垂向分布较均匀的主要动力机理.考虑到潮汐通道边坡水动力场和悬沙场分布特... 本文阐述了潮汐通道边坡潮流、悬沙垂向结构,并建立了边坡流速垂向梯度解析式.通过理论关系式和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论证,得知横向湍流掺混作用是造成边坡流速垂向分布较均匀的主要动力机理.考虑到潮汐通道边坡水动力场和悬沙场分布特点,应用平面二维泥沙运动数值模式模拟边坡区底床冲淤趋势.模式经岙山边坡试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通道涟坡 潮流垂向结构 数值模拟 底床冲淤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流体中的二维代数孤立波及其垂向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晓冰 魏岗 戴世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43-1151,共9页
研究具有自由面的,上部为浅层的大深度分层流体中代数孤立波,考察其垂向结构所对应的本征值问题,给出了二维Benjamin_Ono方程的一个解析解,并根据色散关系作了物理解释.作为数值例子,研究了具有Holmboe型密度分布的密跃层结构的特殊情形... 研究具有自由面的,上部为浅层的大深度分层流体中代数孤立波,考察其垂向结构所对应的本征值问题,给出了二维Benjamin_Ono方程的一个解析解,并根据色散关系作了物理解释.作为数值例子,研究了具有Holmboe型密度分布的密跃层结构的特殊情形,并用射线理论探讨了这种内波的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Benjamin-Ono方程 分层流体 本征值问题 内波垂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H方法求解海洋内波垂向结构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春生 蔡波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水内部的一种波动现象,而垂向结构的求解是研究海洋内波的基础。首先,给出了应用Thompson-Haskell算法求解海洋内波垂向结构的主要过程,即海洋内波的色散关系以及垂向速度幅值沿水深分布的计算公式。其次,给出了数值...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水内部的一种波动现象,而垂向结构的求解是研究海洋内波的基础。首先,给出了应用Thompson-Haskell算法求解海洋内波垂向结构的主要过程,即海洋内波的色散关系以及垂向速度幅值沿水深分布的计算公式。其次,给出了数值求解海洋内波水平波数以及垂向速度幅值沿水深分布的流程图。然后,基于修正的Holmboe模式密度分布,计算了海洋内波的水平波数、色散关系以及垂向速度幅值沿水深的分布。数值计算表明,TH方法以及提出的色散关系和垂向速度幅值沿水深分布的求解方案,可以给出较好的数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内波 垂向结构 Thompson-Haskell 色散关系 水平波数 Holmboe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河口悬浮泥沙浓度垂向结构分析——以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建华 梁斌 李若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3,共5页
利用在强潮河口——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的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悬浮泥沙浓度的垂向结构.结果表明,在涨落潮周期内,除落憩前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外,由于强潮河口强烈的水动力造成水体垂向混合均匀,研究区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垂向分... 利用在强潮河口——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的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悬浮泥沙浓度的垂向结构.结果表明,在涨落潮周期内,除落憩前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外,由于强潮河口强烈的水动力造成水体垂向混合均匀,研究区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符合Rouse公式;如用六点法实测的底层悬浮泥沙浓度来代替近底悬浮泥沙浓度,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根据Rouse公式拟合,选取合适的近底距离,可求出对应的近底悬浮泥沙浓度,这比利用实测的底层悬浮泥沙浓度代替更为准确和合理;实测的底层悬浮泥沙浓度对近底悬浮泥沙浓度影响很大;实测的底层流速对近底悬浮泥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悬浮泥沙浓度 垂向结构 Rouse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