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姜之全 韩易 +3 位作者 徐德才 娄飞云 张少军 郑夏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19例(20例次)。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术均采用“三明治方法”,即采用脂肪...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19例(20例次)。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术均采用“三明治方法”,即采用脂肪、人工硬膜、阔筋膜及肌肉修补缺损。结果单纯神经内镜术中脑脊液漏行神经内镜修补9例,术后再次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内镜二次修补后未再出现脑脊液漏。显微镜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术中行神经内镜修补1例;8例显微镜下修补术后再出现脑脊液漏,行神经内镜二次修补;1例由于漏液较少,术中未予修补,仅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仍持续脑脊液漏,并在引流第5天出现颅内感染,及时进行神经内镜修补联合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后控制感染,未再发生脑脊液漏。神经内镜下一次修补成功率为94.7%(18/19)。19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修补经蝶入路术中、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及鼻内镜修补术 被引量:4
2
作者 翟翔 张金玲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和鼻内镜修补术经验。方法共23例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脑脊液鼻漏均发生于垂体腺瘤术后1~5年,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部MRI检查、脑池造影CT动态扫描和鼻内镜检查,...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和鼻内镜修补术经验。方法共23例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脑脊液鼻漏均发生于垂体腺瘤术后1~5年,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部MRI检查、脑池造影CT动态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漏口位置后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漏口较大患者使用肌肉填塞,再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漏口较小患者直接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蝶窦内填塞明胶海绵和碘仿纱条。结果本组患者共住院3~5周,其中20例行1次鼻内镜修补术、2例行2次鼻内镜修补术、1例行3次鼻内镜修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生长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由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适用于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安全且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手术后并发症 内窥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焕新 李海艳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中13例(13/16)经首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即成功,2例(2/16)经再次修补术成功,1例(1/16)改行开颅手术方修补成功。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头孢曲松后痊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肿瘤和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蝶窦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孟肖利 万经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5例患者均为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经鼻蝶和唇下-上颌窦入路行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发生高流量脑脊液鼻漏并首次颅底重建失败而行二次修补的病例,通过自体脂... 目的探讨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5例患者均为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经鼻蝶和唇下-上颌窦入路行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发生高流量脑脊液鼻漏并首次颅底重建失败而行二次修补的病例,通过自体脂肪片+自体鼻中隔黏膜瓣、自体脂肪片+自体阔筋膜+自体鼻中隔黏膜瓣、自体脂肪片+自体阔筋膜等修补材料重建颅底。结果二次修补术分别采用硬膜下覆盖自体脂肪片+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5例)、硬膜下覆盖自体脂肪片+硬膜外覆盖自体阔筋膜(1/5例),以及硬膜下覆盖自体脂肪片+硬膜外覆盖自体阔筋膜+自体鼻中隔黏膜瓣(3/5例)修补漏口,颅底创面愈合良好;平均随访20个月,无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和颅底重建是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成败之关键。修补失败原因包括人工硬膜完全吸收、未以脂肪组织封堵术区残腔或脂肪片液化、中鼻甲黏膜瓣与硬脑膜愈合不佳、未以阔筋膜封堵硬脑膜缺损、阔筋膜移位或鼻中隔黏膜瓣缺血坏死。多层组织重建联合带蒂组织瓣的修复方式安全、可靠,术前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严格按照手术规程操作,可避免修补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内窥镜 神经外科手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丽娟 朱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58-360,共3页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鼻漏无论对神经外科还是耳鼻咽喉科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过去多由神经外科进行开颅修补,创伤大,成功率低,治愈率多在73%以下[1]。近20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修补术 内镜 神经外科 fluid 咽喉科 内镜技术 内镜 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垂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贾艳飞 陈群帮 +1 位作者 侯睿哲 赵兴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37-1140,共4页
神经內镜下垂体肿瘤切除术取代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使用经鼻內镜从正常生理鼻腔空隙直达蝶窦切除肿瘤的手术方法。神经内镜以其创伤小、术程短、术式简洁、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垂体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对... 神经內镜下垂体肿瘤切除术取代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使用经鼻內镜从正常生理鼻腔空隙直达蝶窦切除肿瘤的手术方法。神经内镜以其创伤小、术程短、术式简洁、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垂体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肿瘤适应症、并发症、手术技巧、新技术的使用等相关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能够更好的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神经内镜脑脊液鼻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鼻内镜下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脑脊液鼻漏的护理
7
作者 孟玲 药晋红 陈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62-763,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 内镜 护理 垂体功能低下 良性颅内压增高 2009年 蛛网膜下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志远 赵亮 +3 位作者 章佳耀 王宇 鲁艾林 赵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总结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中行鞍底硬脑膜缝合治疗脑脊液漏。结果肿瘤全切除率100%(25/... 目的总结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中行鞍底硬脑膜缝合治疗脑脊液漏。结果肿瘤全切除率100%(25/25);术中硬脑膜平均缝合时间24 min,其中后入组的15例患者平均15 min;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达100%(25/25)。术后无再次脑脊液漏、无行腰大池引流术病例,2例因硬脑膜缺损行鼻黏膜瓣颅底重建,无一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9.62个月,1例垂体催乳素腺瘤复发,无迟发性脑脊液漏和死亡病例。结论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安全、可靠,可在降低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自体脂肪、自体筋膜移植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应用的同时,使相应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蝶鞍 硬膜 缝合技术 神经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区原位取材骨-膜镶嵌技术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中等流量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东 杨刚 +3 位作者 霍钢 曹明川 周靖 王晓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0-565,共6页
目的介绍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术区原位取材骨质黏膜,结合硬膜缝合及骨-膜镶嵌技术对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的修补方法,并对照传统多层重建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神经内镜标准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中等流... 目的介绍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术区原位取材骨质黏膜,结合硬膜缝合及骨-膜镶嵌技术对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的修补方法,并对照传统多层重建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神经内镜标准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重建方式分为2组。原位取材组:未行大腿或鼻腔的额外切口操作,原位取材骨-膜镶嵌+硬膜缝合,简称原位组。传统多层重建组:大腿脂肪+阔筋膜+鼻中隔带蒂黏膜瓣(pedicled nasoseptal flap,PNSF),简称传统组。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原位组和传统组分别纳入108和63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位组相较于传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1/108,0.9%)vs.(1/63,1.6%),P>0.05]和颅内感染率[(2/108,1.9%)vs.(2/63,3.2%),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卧床时间[(3.7±1.6)d vs.(4.4±1.5)d,P<0.001]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8±1.8)d vs.(6.5±1.7)d,P<0.001]明显缩短;嗅觉障碍发生率[(0/108,0%)vs.(3/63,4.8%),P<0.05]及鼻腔不适发生率[(3/108,2.8%)vs.(7/63,11.1%),P<0.05]明显降低。后续影像学及内镜检查见原位组重建结构稳定,无迟发性脑脊液漏。结论原位取材骨-膜镶嵌技术恢复了术区解剖层次,对标准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中流量漏口修补效果确切。其重建效果在达到传统方法水平的同时,避免了额外创伤,有利于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主观体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术区原位取材 垂体肿瘤 缝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神经内镜与开颅治疗颅底脊索瘤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本琳 陈鸿光 +2 位作者 贺峭伟 李琪 佟小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神经内镜与开颅显微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结果及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环湖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1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经鼻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显微镜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 目的探讨经鼻神经内镜与开颅显微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结果及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环湖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1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经鼻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显微镜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结果经鼻内镜组18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2例,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2例,脑脊液漏8例,脑神经损伤2例,垂体功能减退1例;开颅显微镜组13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1例,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1例,脑神经损伤3例,癫痫1例、硬膜外血肿1例。两组全切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鼻内镜组发生脑脊液漏的比例(44.4%)明显高于开颅显微镜组(7.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术后复发或进展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颅底脊索瘤的全切率有所提高,但传统开颅手术仍是目前颅底脊索瘤治疗的重要选择,需根据肿瘤的生长及延伸位置合理的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索瘤 内镜 开颅显微镜 神经损伤 垂体功能减退 手术结果 手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鞍膈形态与肿瘤残余及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民 周凯 +2 位作者 罗坤 张伟 张庭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鞍膈下降形态与肿瘤残余、尿崩症及术中脑脊液漏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科80例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肿瘤切除后鞍膈下降形态分为4型:A型:鞍膈以垂体柄为中心对称...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鞍膈下降形态与肿瘤残余、尿崩症及术中脑脊液漏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科80例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肿瘤切除后鞍膈下降形态分为4型:A型:鞍膈以垂体柄为中心对称性降至鞍区;B型:鞍膈非对称性降至鞍区,垂体柄偏向一侧;C型:鞍膈对称性下降,垂体柄移至鞍背;D型:鞍膈未或仅有轻微下降,垂体柄位置模糊不清。结果 A、B、C、D四型鞍膈的肿瘤残余率、尿崩症发生率及脑脊液漏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069,P=0.011;χ2=11.483,P=0.009;χ2=8.890,P=0.031)。肿瘤残余多见于B、D型鞍膈,肿瘤残余发生率与A、C型鞍膈有统计学差异(Z=-2.409,P=0.016;Z=-2.062,P=0.039;Z=-2.477,P=0.013;Z=-2.245,P=0.025),但B型与D型肿瘤残余率无统计学差异(Z=-0.791,P=0.429)。尿崩症、术中脑脊液漏多见于A、C型鞍膈,发生率与B、D型鞍膈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型与C型尿崩症、脑脊液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Z=-0.195, P=0.846;Z=-0.362,P=0.717)。结论鞍膈下降形态可以作为肿瘤残余、尿崩症及术中脑脊液漏的一个解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膈 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肿瘤残余 尿崩症 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在鼻颅底病变观察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瑾瑜 谢民强 +4 位作者 万良财 张涛 许熠铭 陈婧 舒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60-1462,共3页
目的:探讨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是否有利于鼻颅底病变的观察。方法:鼻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患者26例,共34组CT图像,由1名耳鼻喉科医师观察PACS终端原始图像、OsiriX软件MPR处理的图像及多技术综合处理的图像,并从病变轮廓、病... 目的:探讨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是否有利于鼻颅底病变的观察。方法:鼻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患者26例,共34组CT图像,由1名耳鼻喉科医师观察PACS终端原始图像、OsiriX软件MPR处理的图像及多技术综合处理的图像,并从病变轮廓、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对图像进行评分,采用秩和检验统计。结果:采用MPR处理后,在病变轮廓、病变与骨质关系方面评分高于PACS终端上的图像,在观察血管和神经方面无明显优势;多技术综合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部分病例的观察评分。结论: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有助于准确评估鼻颅底病变,明确周围毗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三维重建 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树源 张大建 张建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4年6月鞍区病变患者36例,其中垂体肿瘤30例,鞍区脑膜瘤3例,颅咽管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沿眉弓做切口,切口长度约5cm,骨窗范围长约3.5cm,宽2.5cm,弧形切...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4年6月鞍区病变患者36例,其中垂体肿瘤30例,鞍区脑膜瘤3例,颅咽管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沿眉弓做切口,切口长度约5cm,骨窗范围长约3.5cm,宽2.5cm,弧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36例中30例垂体肿瘤者手术全切除率为80.00%(24/30),次全切除率13.33%(4/30);脑膜瘤3例均达到辛普森Ⅱ级切除;颅咽管瘤2例,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夹闭后交通动脉瘤1例。16例垂体肿瘤患者于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伤口发生脑脊液漏,1例手术后额叶内小血肿,1例手术后视力较术前减退,1例伤口感染。手术中嗅神经保留完好,无一例死亡。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创伤,对于部分颅前窝及鞍区病变,眶上锁孔入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经额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入路 临床应用 后交通动脉瘤 2004年6月 临床合理应用 一过性尿崩症 鞍区病变 垂体肿瘤 颅咽管瘤 全切除率 2000年 鞍区膜瘤 手术后视力 方法选择 切口长度 弧形切开 神经内镜 Ⅱ级切除 次全切除 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