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司海鹏 王剑蓉 +2 位作者 章宜芬 王震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的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7例垂体细胞瘤(6例经典型和1例室管膜样亚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6...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的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7例垂体细胞瘤(6例经典型和1例室管膜样亚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6例经典型肿瘤均由致密的肥胖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呈短束状和车辐状排列;而1例室管膜样亚型,瘤细胞呈漩涡状和乳头状排列,伴明显的血管周菊形团结构。免疫表型:所有肿瘤均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TTF-1,而IDH1R132H、Olig-2、NF、CD34、Syn、Cg A及垂体激素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2%。不同的是,经典型病例GFAP和EMA仅灶阳性,室管膜样亚型中GFAP呈弥漫阳性,且>50%瘤细胞EMA点状阳性。结论垂体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垂体细胞罕见的低级别胶质瘤,该实验有助于扩大垂体细胞瘤的形态学谱系和对新亚型的认识,对病理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室管膜样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垂体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燕妮 何燕 +1 位作者 李南云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68岁。肿瘤由伸长的双极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表达S-100(10/10)、vimentin(10/10)、...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68岁。肿瘤由伸长的双极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表达S-100(10/10)、vimentin(10/10)、GFAP(10/10)、EMA(4/10),不表达CKpan,Ki-67增殖指数1%~5%。随访9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女性患者术后2年复发。结论 垂体细胞瘤是一种低级别、好发于鞍区的梭形细胞肿瘤,成人多见,肿瘤易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等混淆,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不完全切除者有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军 沈倩 +4 位作者 黄亮亮 张安莉 李恒 郭真理 丁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复习5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5例垂体细胞瘤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22-49岁,3例为体检时或偶然发现,头颅CT...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复习5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5例垂体细胞瘤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22-49岁,3例为体检时或偶然发现,头颅CT和MIR示鞍区占位。镜下见瘤细胞长梭形、短梭形,胞核卵圆形,束状、交织状排列,部分细胞多形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均表达vi-mentin、S-100、TTF-1,Ki-67增殖指数&lt;2%,部分表达EMA、GFAP,不表达垂体激素。结论垂体细胞瘤是起源于鞍区和鞍上区神经垂体细胞的罕见肿瘤,生长较缓慢,属于WHOⅠ级,实际工作中需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梭形嗜酸细胞瘤和脑膜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协军 纪涛 +1 位作者 李维平 黄国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4-1385,共2页
患者女性,30岁,因月经不调伴视物模糊4年人院。视力视野检查见双颞侧偏卣,其余体格检查均正常。术前神经内分泌检杏:泌乳素轻度升高,为72.3ng/ml(正常范围2.8~29.2ng/m1),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上区类圆形较大肿物影,直... 患者女性,30岁,因月经不调伴视物模糊4年人院。视力视野检查见双颞侧偏卣,其余体格检查均正常。术前神经内分泌检杏:泌乳素轻度升高,为72.3ng/ml(正常范围2.8~29.2ng/m1),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上区类圆形较大肿物影,直径约3.5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正常垂体清晰可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Cushing综合征的垂体细胞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定荣 周炜洵 马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56-557,共2页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46岁。因罹患高血压5年,向心性肥胖2年,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具体不详),服药后可控制在正常值范围100~110/70~80mmHg(1mmHg=0.133kPa),近5年来体质量增加15kg,尤以...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46岁。因罹患高血压5年,向心性肥胖2年,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具体不详),服药后可控制在正常值范围100~110/70~80mmHg(1mmHg=0.133kPa),近5年来体质量增加15kg,尤以最近2年增加明显,主要以腹部、颈后部、面部为主,四肢变细,并出现脸圆、脸红.皮肤容易起瘀斑等症状及体征.其他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HING综合征 垂体细胞瘤 向心性肥胖 正常值范围 体质量增加 血压升高 高血压 服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上垂体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凤麟 潘国庆 +4 位作者 何波 金树 苏国苗 何金松 边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鞍上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垂体细胞瘤发生于蝶鞍区,光镜下病变见梭形瘤细胞交错呈束状排列,部分区域形成假菊形团样结...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鞍上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垂体细胞瘤发生于蝶鞍区,光镜下病变见梭形瘤细胞交错呈束状排列,部分区域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胞核呈短梭形,部分瘤细胞核轻度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TTF-1、GFAP,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因其罕见及组织形态学特征不明显,临床易误、漏诊;需与垂体腺瘤、颗粒细胞瘤及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 垂体细胞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有 李跃斌 +2 位作者 石玉伟 李玉萍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垂体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0岁。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MRI示肿瘤位于鞍区,实性。镜检:瘤细胞呈纺锤状或双极梭形,胞质宽广,嗜酸性,边界清楚,呈胶质...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垂体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0岁。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MRI示肿瘤位于鞍区,实性。镜检:瘤细胞呈纺锤状或双极梭形,胞质宽广,嗜酸性,边界清楚,呈胶质纤维束状或席纹状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S-100、TTF-1、Galectin-3和NSE均阳性,GFAP阴性。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生物学行为惰性的良性肿瘤,是发生于成人鞍区的非浸润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彻底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垂体细胞瘤 星形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宇 刘晓亮 +1 位作者 李文森 陈大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75-1076,共2页
垂体细胞瘤(pituicytoma)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区,起源于成人神经垂体或漏斗部神经胶质细胞的良性梭形星形细胞肿瘤,表现为非浸润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为WHOⅠ级。到目前为止,周内外文献共报道100... 垂体细胞瘤(pituicytoma)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区,起源于成人神经垂体或漏斗部神经胶质细胞的良性梭形星形细胞肿瘤,表现为非浸润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为WHOⅠ级。到目前为止,周内外文献共报道100余例。现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确诊的2例垂体细胞瘤进行报告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并进行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内分泌治疗 手术治疗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合并垂体腺瘤4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洪胜 周志毅 +4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马恒辉 孟奎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垂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1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琳琳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7-579,共3页
垂体细胞瘤为起源于成年人神经垂体或垂体柄神经胶质细胞的实体性、良性、梭形星形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鞍区与鞍上区肿瘸。到目前为止,在英文文献中共有29例垂体细胞瘤经过病理确认并被报道,其中包括1例尸检时偶然发现病例。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病例报道 文献复习 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神经垂体 英文文献 实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
11
作者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83-183,共1页
垂体细胞瘤临床少见,为一种边界清楚,呈实性、低级别成人梭形细胞胶质肿瘤。起源于神经垂体或漏斗部。其细胞密度中等,由片状或簇状排列的伸长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无胞质内颗粒及空泡形成。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细胞 胶质肿 梭形细胞 神经垂体 细胞密度 细胞组成 空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颗粒细胞肿瘤和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垂体细胞瘤的亚型
12
作者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4,共1页
垂体细胞瘤是垂体细胞(垂体后叶特化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细胞有5种超微结构变异:明细胞、暗细胞、颗粒细胞、室管膜细胞、嗜酸细胞。垂体腺颗粒细胞肿瘤被认为来自颗粒垂体细胞。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被认为来自滤泡星形细胞... 垂体细胞瘤是垂体细胞(垂体后叶特化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细胞有5种超微结构变异:明细胞、暗细胞、颗粒细胞、室管膜细胞、嗜酸细胞。垂体腺颗粒细胞肿瘤被认为来自颗粒垂体细胞。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被认为来自滤泡星形细胞(垂体前叶特殊的支持细胞)。最近数据表明垂体细胞和所有3种类型肿瘤TTF—1均阳性,滤泡星形细胞TTF-1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 垂体细胞瘤 嗜酸细胞 梭形细胞 滤泡星形细胞 亚型 室管膜细胞 TT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腺样结构的上皮样垂体细胞瘤1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星彤 李智 蒋光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7,共2页
患者女性,53岁,因“头痛伴多饮、多尿3个月余”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可见垂体柄肿物,肿物大小0.8 cm ×2.0 cm,约1/5生长在垂体窝,延鞍隔孔垂体柄(图1),病变灰白色,质中,血供较丰富,无包膜。临... 患者女性,53岁,因“头痛伴多饮、多尿3个月余”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可见垂体柄肿物,肿物大小0.8 cm ×2.0 cm,约1/5生长在垂体窝,延鞍隔孔垂体柄(图1),病变灰白色,质中,血供较丰富,无包膜。临床诊断为垂体柄占位,考虑为垂体腺瘤收入院,在全麻下行经额前纵裂垂体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假腺样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鞍区垂体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雪晴 林梅绥 刘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婴儿垂体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婴,8个月。临床表现为突发呕吐,头颅CT平扫示鞍区可见团块状异常密度影。镜检: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及双极长梭形,呈编织状或漩...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婴儿垂体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婴,8个月。临床表现为突发呕吐,头颅CT平扫示鞍区可见团块状异常密度影。镜检: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及双极长梭形,呈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胞质较丰富,嗜酸性,边界清楚。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GFAP局灶阳性,EMA、Syn少量细胞弱阳性,TTF-1阴性,Ki-67增殖指数<2%。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低级别、好发于鞍区的梭形细胞肿瘤,成人多见,但越来越多的报道见于青年人和婴幼儿。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完整切除可治愈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婴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征 李青 张丽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细胞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呈实性结构,由双极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或交错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缺...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细胞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呈实性结构,由双极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或交错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缺乏或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TTF-1、S-100均弥漫阳性,GFAP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1%~4%。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其中5例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均未发生复发与转移。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鞍区的罕见的良性梭形细胞肿瘤,TTF-1阳性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鞍区 TTF-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的诊治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勇 陈春燕 +2 位作者 樊友武 王汉东 朱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垂体细胞瘤的临床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垂体细胞瘤的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垂体细胞瘤的临床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垂体细胞瘤的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统计分析患者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见肿瘤组织结构紧密,由伸长的双极梭形细胞构成,呈纤维束状交叉或席纹状排列;细胞梭形、卵圆形,细胞质红染嗜酸性,细胞核中等大小,圆形、卵圆形、梭形,异型性小,细胞核分裂,可见微囊形成,间质血管丰富。术后无患者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8例、低钠血症4例,术后视力较术前下降、垂体功能低下、颅内感染分别为3、2、1例。随访9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截止2018年7月肿瘤未复发。结论垂体细胞瘤明确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注意尿崩和低钠血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手术切除 低钠血症 垂体后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超 田佳宁 +2 位作者 王晓蕾 于洋 佟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14-1814,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1年,加重1个月余”入院。视力检查:右眼1.0,左眼0.4;视野:双眼同侧暗点。实验室检查:泌乳素及24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检查当日患者皮质醇上午减低,下午升高。MRI:鞍上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2.1cm×1.... 患者男,45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1年,加重1个月余”入院。视力检查:右眼1.0,左眼0.4;视野:双眼同侧暗点。实验室检查:泌乳素及24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检查当日患者皮质醇上午减低,下午升高。MRI:鞍上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2.1cm×1.8cm×2.0cm,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低、等及稍高混杂信号(图1B),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图1C);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视交叉受压上移,鞍内垂体形态略小,增强扫描其内信号欠均匀。MRI诊断:脑膜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1例报告
18
作者 张民生 刘泳 +1 位作者 徐庆中 吴生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垂体后叶颗粒细胞肌母细胞 软组织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预防肥胖及通过ADORA1介导GH3细胞中泌乳素分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燕 徐红月 +3 位作者 李树林 王雪艳 唐旭东 于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2-1388,共7页
为了研究虫草素是否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型高脂血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50、25、12.5mg/(kg·d))的虫草素,连续灌胃35d后观察大鼠体重、脂肪系数、血脂水平的变化;体外培... 为了研究虫草素是否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型高脂血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50、25、12.5mg/(kg·d))的虫草素,连续灌胃35d后观察大鼠体重、脂肪系数、血脂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脑垂体瘤细胞(GH3),通过CCK8、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虫草素对GH3细胞的增殖毒性,以及腺苷受体A1(ADORA_1)的表达和对泌乳素分泌量的影响。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和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除外)均极显著升高(P<0.01);虫草素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1;P<0.05),但HDL水平仅在虫草素高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5),而虫草素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虫草素浓度低于25μg/mL时对GH3细胞增殖无影响;虫草素能够诱导GH3细胞ADORA_1表达升高;虫草素和ADORA_1激动剂(R-PIA)单独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泌乳素的分泌量(P<0.05;P<0.01),虫草素与ADORA_1抑制剂(DPCPX)联合作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虫草素对泌乳素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虫草素具有预防肥胖和降血脂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ADORA_1表达抑制泌乳素的分泌,该研究结果将为虫草素作为一种潜在的减肥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肥胖 血脂 泌乳素 垂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