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级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全切术后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哲 别志旭 +1 位作者 刘丕楠 李朋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NF-PitNETs)全切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252例高分级NF-Pit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高分级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NF-PitNETs)全切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252例高分级NF-Pit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分级NF-PitNETs包括Knosp 3A、3B及4级3个亚型,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Knosp 3A、3B及4级的无进展生存率(PFS),Cox回归分析筛选高分级NF-PitNETs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复发相关风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生存分析显示,Knosp 3A、3B及4级的PFS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Knosp 3A级的PFS明显优于Knosp 3B和4级(P<0.05),Knosp 3B与4级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将上述3组整合为Knosp 3A组与3B-4组,两组的PFS及部分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HR=2.883,95%CI 1.253~6.634,P=0.013)、T2信号不均匀(HR=1.842,95%CI 1.061~3.197,P=0.030)、Knosp 3B-4级(HR=2.190,95%CI 1.069~4.488,P=0.032)、Ki-67≥3%(HR=2.266,95%CI 1.265~4.061,P=0.006)是肿瘤复发相关的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风险因素对应的AUC分别为0.682、0.706、0.709及0.750,多因素联合模型(年龄+T2信号+Knosp分级+Ki-67)的AUC为0.838,明显大于上述各单一风险因素的AUC(P<0.05)。结论年龄<55岁、T2信号不均匀、Knosp 3B-4级及Ki-67≥3%的高分级NF-PitNETs复发风险较高,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肿瘤全切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 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复发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机器学习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春晖 雒攀 +3 位作者 董文洁 韩涛 孙嘉晨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58,171,共6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itNETs)虽然大多数表现为良性肿瘤,但垂体功能障碍、肿瘤侵袭性及不同并发症的出现可显著影响PitNETs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肿瘤预后进行无创评估在临床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PitNET...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itNETs)虽然大多数表现为良性肿瘤,但垂体功能障碍、肿瘤侵袭性及不同并发症的出现可显著影响PitNETs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肿瘤预后进行无创评估在临床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PitNETs的诊断与治疗高度依赖MRI,而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领域,近年来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热门议题。MRI机器学习在PitNETs的预后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MRI机器学习在预测PitNETs化疗预后、术后复发/缓解、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放疗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个体化预后评估提供临床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并发认知障碍及情绪异常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靖云 谢冠玲 姚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是一类起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尽管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能够实现肿瘤全切除及内分泌功能恢复,但部分患者依然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调节异常,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不同类...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是一类起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尽管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能够实现肿瘤全切除及内分泌功能恢复,但部分患者依然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调节异常,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不同类型的PitNETs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表现各异,如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患者常见认知障碍(如记忆力、执行功能损害)和情绪异常(如焦虑、抑郁);无功能型PitNET患者则常因肿瘤占位效应导致头痛和视觉障碍,部分患者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揭示Pit⁃NETs对精神心理状态的具体影响机制,开发更精准的评估工具,并探索个体化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精神心理异常 认知功能障碍 情绪调节异常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技术的头部增强T1WI序列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慧芳 陈绪珠 +4 位作者 张明宇 郑凤莲 汪晓鹏 范亦龙 丁金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射对比剂后行定制的T1WI(试验组)及常规T1WI(对照组)轴位扫描,其中试验组出两组图像,经DL Recon处理的图像记作A组,未经DL处理的原始图像记作B组,对照组记作C组,对比分析各组图像在灰质、白质和病灶区域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由两位诊断医师分析图像总体质量和诊断置信度。结果试验组T1WI扫描时间(42 s)比传统T1WI扫描时间短(76 s)。A组的SNR灰质、SNR白质和SNR病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CNR灰质/白质以及CNR病灶/白质均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5 vs.3和4)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但是诊断置信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像时,基于DL重建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相比于常规T1WI增强序列在缩短了扫描时间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同等的诊断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重建 T1加权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文洁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4,共6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ur,PitNETs)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MRI技术作为PitNETs评估的金标准,为PitNETs的宏观评价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影像组学的不断发展为肿瘤的微观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在PitNETs的精准...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ur,PitNETs)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MRI技术作为PitNETs评估的金标准,为PitNETs的宏观评价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影像组学的不断发展为肿瘤的微观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在PitNETs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及预后预测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效能。本文就近年来MRI影像组学在PitNETs方面的相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订及肿瘤的综合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并指导未来临床实践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术前评估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技术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武佳磊 王宇博 +6 位作者 李晓凡 李燕 田旭兵 张益松 严勋 罗达 杨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1,218,共5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异质性大,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不尽相同。因此,术前预测治疗相关风险、并发症等对实现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影像学研究,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异质性大,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不尽相同。因此,术前预测治疗相关风险、并发症等对实现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影像学研究,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人工智能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药物、放射治疗中的相关进展,阐述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为实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肿瘤免疫微环境 治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神经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赛男 崔思远 王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9-374,共6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itNET)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与神经精神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PitNET患者常表现出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激素分泌紊乱有关。经蝶窦手术切除...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itNET)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与神经精神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PitNET患者常表现出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激素分泌紊乱有关。经蝶窦手术切除是PitNET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精神障碍;然而,用于治疗泌乳素(prolactin,PRL)瘤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的多巴胺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s,DAs)可能引起或加重其神经精神症状;放射治疗则根据不同的放射剂量和辐射区域产生不同的结果。临床医生应注重筛查Pit‐NET患者并发神经精神障碍并给予及时干预,如因DAs治疗引起相关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减量/停药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精神障碍 认知障碍 抑郁症 多巴胺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ki-67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张玉玲 沈如飞 +4 位作者 洪翩 彭桂亮 周玲 隆敏 郑宏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根据初次确诊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患者ki-67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的验证结果,构建术前预测瘤体组织ki-67指数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陆军... 目的根据初次确诊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患者ki-67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的验证结果,构建术前预测瘤体组织ki-67指数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初次确诊的449名PitNETs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瘤体组织标本病理结果。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314)和验证集(n=135)。以ki-67表达水平≥3%为标准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训练集中进行多因素LASSO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识别ki-67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校准曲线(采用1000次的Bootstrap法获得)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在验证集中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经LASSO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后结果显示:年龄(OR=0.97,95%CI:0.95~0.99)、肿瘤最大直径(OR=1.56,95%CI:1.21~2.03)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OR=0.93,95%CI:0.87~0.99)为ki-67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3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692(95%CI:0.6294~0.7551)和0.691(95%CI:0.5913~0.7901),校准曲线均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在0.1~0.35阈值范围内有净收益率提示该模型有一定临床意义。结论初诊PitNETs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及FT4为ki-67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出ki-67指数表达水平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高,对手术方案选择和术后管理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KI-67指数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2017)垂体肿瘤分类解读(一)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妍 张玲玲 +5 位作者 李芳 邓会岩 张勐 王琨 贾迎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垂体和鞍区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15%。目前最常见的肿瘤是垂体腺瘤,即局限于鞍区的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累及鞍区的肿瘤种类较多,反映了其复杂的解剖结构(表1)。本文重点讨论第4版即WHO(2017)垂体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包括垂体神经内分... 垂体和鞍区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15%。目前最常见的肿瘤是垂体腺瘤,即局限于鞍区的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累及鞍区的肿瘤种类较多,反映了其复杂的解剖结构(表1)。本文重点讨论第4版即WHO(2017)垂体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包括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新分类的命名和分子遗传学,主要是垂体腺瘤,同时介绍一些垂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静止性Ⅲ型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