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凝素-3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洪 王明栋 +6 位作者 马文斌 杨堤 史彦芳 孔燕国 栗世方 李志红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1,共2页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的表达,其中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P<0.05雪。结论Gal-3增高可能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 -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星 王安平 +3 位作者 宋志刚 赵坤 郭清华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术中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成人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观察组)和22...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术中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成人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观察组)和22例成人非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的泌乳素(PRL)、LRP16和ERα表达水平。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30岁以下患者以女性多见,30岁以上患者以男性多见,且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均为肥胖或超重;31例垂体泌乳素腺瘤中有26例(83.9%,26/31)LRP16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垂体泌乳素腺瘤组(22.7%,5/22),有28例(90.3%,28/31)ERα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垂体泌乳素腺瘤组(31.8%,7/22)。垂体泌乳素腺瘤中LRP16与ERα的表达量和表达强度的变化趋势均同步,二者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高体重指数(BMI)可能是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LRP16可能通过ERα参与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增殖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腺瘤 雌激受体Α 白血病相关蛋白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群 傅伟明 +2 位作者 刘伟国 郑秀珏 杨小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 :研究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4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2例 ,血浆 PRL水平均达 2 0 0μg/ L以上 ,均行 CT或 MR检查 ,所有标本采用 SP法行 PCNA和 C- erb B2免疫组化染... 目的 :研究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4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2例 ,血浆 PRL水平均达 2 0 0μg/ L以上 ,均行 CT或 MR检查 ,所有标本采用 SP法行 PCNA和 C- erb B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按放射学分级 ,男性患者均属 ~ 级 ,女性患者 b~ 级 2 7例 , 级 3例 , ~ 级 2例 ;PCNA增殖指数范围 ,男性 11%~ 81% ,平均 (31.76± 2 0 .0 9) % ,女性 10 %~ 39% ,平均 (18.2 5±8.5 3) % ;C- erb B2 阳性表达率 ,男性为 6 7% ,女性 2 8.12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5 )。结论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具有肿瘤体积大、易浸润性生长、高增殖性及具有“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垂体泌乳素腺瘤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与手术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自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2-684,共3页
关键词 伽玛刀 手术治疗 垂体泌乳素腺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祖拉叶提.玉素甫 张秋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4-1106,共3页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约占垂体腺瘤的40%~60%[1]。是一种良性肿瘤,极少威胁人的生命。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的内分泌疾病,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男性少见。青年女性典型症状为溢乳闭经综合征。溢乳...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约占垂体腺瘤的40%~60%[1]。是一种良性肿瘤,极少威胁人的生命。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的内分泌疾病,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男性少见。青年女性典型症状为溢乳闭经综合征。溢乳常伴闭经。男性症状为不育,性功能减退。有临床症状的泌乳素微腺瘤一般不会长成大腺瘤,部分腺瘤有侵袭性,出现腺瘤增大。发病机制是一个多基因共同参与复杂的过程。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与肝、脾、肾的关系密切,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热、毒聚为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腺瘤 中西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秋娟教授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经验
6
作者 祖拉叶提·玉素甫 张秋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23-1824,共2页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其典型症状为月经紊乱,溢乳一闭经综合征,不孕等,西医治疗效果不显,副作用较大。垂体泌乳素腺瘤根据其不周临床表现,可归属为祖国医学‘头痛”、“闭经”、“乳泣”、“积聚’等范畴。上海...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其典型症状为月经紊乱,溢乳一闭经综合征,不孕等,西医治疗效果不显,副作用较大。垂体泌乳素腺瘤根据其不周临床表现,可归属为祖国医学‘头痛”、“闭经”、“乳泣”、“积聚’等范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秋娟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垂体瘤的中医发病特点,辨证施治思路和遣方用药特色,在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学习,亲聆教诲,获益良多,现将张教授临床诊治垂体瘤之主要经验用药及相关辨证思路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宁方 垂体泌乳素腺瘤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志光 王长龙 +2 位作者 陈大和 罗莉丽 廖海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MRI诊断脑垂体微腺瘤是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已为共识,并有文献报告,笔者结合临床表现、内分泌(泌乳素)检测,应用MRIT1WI冠状位扫描及Gd-DTPA增强,对垂体泌乳素微腺瘤20例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垂体泌乳... MRI诊断脑垂体微腺瘤是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已为共识,并有文献报告,笔者结合临床表现、内分泌(泌乳素)检测,应用MRIT1WI冠状位扫描及Gd-DTPA增强,对垂体泌乳素微腺瘤20例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诊断依据及探讨增强扫描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腺瘤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胜华 陈景海 王小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16-919,共4页
目的:比较溴隐亭治疗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60例;大腺瘤30例。两组均予口服溴隐亭,开始量每晚为1.25 mg,隔3 d增加1.25 mg,直到2.5 mg,Ti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周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同时做脑... 目的:比较溴隐亭治疗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60例;大腺瘤30例。两组均予口服溴隐亭,开始量每晚为1.25 mg,隔3 d增加1.25 mg,直到2.5 mg,Ti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周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同时做脑垂体磁共振。结果:两组治疗28周后血泌乳素值比治疗前同性别组显著下降(P<0.01),微腺瘤组血泌乳素基本恢复正常,但大腺瘤组无论男女,血泌乳素值仍超过正常值,微腺瘤组与大腺瘤组治疗后同性别相比血泌乳素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28周后,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治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75.0%,而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组未发现瘤体消失者,总有效率仅为46.7%。结论: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可使血泌乳素恢复正常,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缩小甚至消失;而对泌乳素大腺瘤应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如手术合并药物或结合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隐亭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现状及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睿 杨鹏 +1 位作者 李智晞 肖运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
垂体分泌大量的血管活性生物代谢物(激素),腺体疾病可通过干扰激素的产生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需因应激素环境变化的医疗决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处理,药物治疗/术前精确定位可提高其缓解率,并减少不... 垂体分泌大量的血管活性生物代谢物(激素),腺体疾病可通过干扰激素的产生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需因应激素环境变化的医疗决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处理,药物治疗/术前精确定位可提高其缓解率,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在临床决策中提高病变检测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平扫加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非常有限。本文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治疗现状、经典检查序列及近期开展的3D-FSE序列、3D-SGE序列的应用现状,所面临的困难及发展方向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
10
作者 王明栋 马文斌 +5 位作者 郭梅 史彦芳 王洪 王任直 杨堤 方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内分泌学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8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12个月;临床症状依次为头痛、面部改变、手足变大、... 目的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内分泌学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8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12个月;临床症状依次为头痛、面部改变、手足变大、身材高大、月经不调、闭经、泌乳、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鼻蝶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经口鼻蝶显微术后患者生长激素泌乳素高分泌状态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头痛不同程度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有5例恢复正常,4例视力下降及泌乳消失。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确诊依赖于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该型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与侵袭性相关;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生长激腺瘤合并腺瘤 临床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CUS扩散加权成像在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敏阳 于灜 +5 位作者 颜林枫 韩宇 杨洋 梁寿衡 王玉瑶 崔光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索FOCUS(field of 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single-shot)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与24例高泌乳素血症... 目的探索FOCUS(field of 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single-shot)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与24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FOCUS DWI序列图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组病变与未受累区ADC值及高泌乳素血症组平均ADC值间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高泌乳素血症组垂体前叶左、中、右三个区域间ADC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DC比值(即rADC)的诊断效能。结果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组病变区的ADC值小于邻近未受累垂体区及高泌乳素血症组垂体前叶平均ADC值(P<0.001),且后两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高泌乳素血症组垂体中间部ADC值显著高于左右两侧部(P_(右)=0.001,P_(左)=0.012),而左右两侧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rADC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结论FOCUS DWI有助于鉴别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及单纯高泌乳素血症垂体组织,可以考虑应用其辅助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从而为临床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血症 鞍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附30例分析
12
作者 张福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85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报导30例经内分泌-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Pituitary microadenomas,PMA)。介绍CT、多轨迹体层、海绵间窦造影等影象学检查方法,给予评价。讨论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直径、放射学分级、催乳素血清浓度相关问题,以及PMA与部分空蝶鞍... 本文报导30例经内分泌-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Pituitary microadenomas,PMA)。介绍CT、多轨迹体层、海绵间窦造影等影象学检查方法,给予评价。讨论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直径、放射学分级、催乳素血清浓度相关问题,以及PMA与部分空蝶鞍共存问题(与国外报导不一),并介绍了CT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迹内摆线体层 海绵间窦造影 小剂量气脑造影 垂体泌乳素腺瘤 漏斗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