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抑制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刺激乳鼠垂体前叶细胞催乳素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狄安稞 许荣焜 +7 位作者 彭树熏 单惠敏 钱忠明 何淑芬 黄曼影 邓柏澧 吴雪梅 周远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0-435,共6页
褪黑素(melatonin,MEL)主要由松果腺分泌,它是一种吲哚类激素,其功能之一能抑制下丘脑的促性腺释放激素和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本工作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MEL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TRH)兴奋... 褪黑素(melatonin,MEL)主要由松果腺分泌,它是一种吲哚类激素,其功能之一能抑制下丘脑的促性腺释放激素和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本工作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MEL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TRH)兴奋垂体前叶激素-催乳素(prolactin,PR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EL不但可抑制TRH刺激PRL基因表达的效应,还可直接抑制垂体前叶细胞PRL基因的表达。这为进一步探讨在体条件下MEL对PRL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催乳素mRNA 垂体前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和雌激素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增殖活性及催乳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雪梅 张荣 +3 位作者 狄安稞 单惠敏 黄曼影 许荣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1-337,共7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生长因子和雌激素对离体正常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增殖活性及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生长因子与雌激素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分别采用荧光染色细胞D... 目的观察外源性生长因子和雌激素对离体正常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增殖活性及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生长因子与雌激素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分别采用荧光染色细胞DNA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copy,LSCM)扫描、以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17-β-雌二醇(estradiol,E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增殖活性和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生长因子或雌激素作用36h后,E2和EGF单独作用组细胞DNA含量和PRLmRN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两者共同作用上述效应更为显著,高于E2和EGF单独作用组(P<0.01)。TGFβ1对细胞增殖与PRL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01);而与E2共同作用时细胞内DNA含量和PRLmRNA水平显著高于TGFβ1单独作用组(P<0.001),但仍低于E2单独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细胞 生长因子 雌二醇 增殖活性 催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3
作者 狄安稞 许荣焜 +7 位作者 吴雪梅 黄曼影 单惠敏 周远征 钱忠明 邓柏澧 彭树熏 何淑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4-429,共6页
观察了17-β羟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及其代谢产物2-羟雌酮(2-hydroxyestrone,2-OHE1)、2-羟雌二醇(2-hydroxyestradiol,2-OHE2)和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激动剂piribedil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aneriorpituitaryce... 观察了17-β羟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及其代谢产物2-羟雌酮(2-hydroxyestrone,2-OHE1)、2-羟雌二醇(2-hydroxyestradiol,2-OHE2)和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激动剂piribedil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aneriorpituitarycells,AP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E2(10-6mol/L)可促进APC生长,A10-5mol/L的piribedil却可抑制APC的增殖活性。提前12h加入E2或2-OHE2、2-OHE2可抑制piribedil的效应,但E2对piribedil效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雌二醇 2-羟雌酮 2-羟雌二醇 PIRIBEDIL 垂体前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腺垂体细胞体外分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小飞 周惠芳 +5 位作者 周伯如 刘贝 袁艺祯 单进军 徐建亚 谢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腺垂体制备主要包括酶消化及机械法等方法,但何种方法效果更好尚无相关报道。现比较大鼠腺垂体细胞体外分散制备的几种主流方法并对其进行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鉴定,明确何种制备方法更为便捷高效。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 目的体外分离腺垂体制备主要包括酶消化及机械法等方法,但何种方法效果更好尚无相关报道。现比较大鼠腺垂体细胞体外分散制备的几种主流方法并对其进行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鉴定,明确何种制备方法更为便捷高效。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酶组(0.25%胰酶EDTA液消化)、Ⅳ型胶原蛋白酶组(Ⅳ型胶原蛋白酶消化)、机械分离组(200目细胞筛研磨)及胰酶+机械分离组(0.25%胰酶EDTA液消化+200目细胞筛研磨),每组12只。评价各种方法制备细胞的效果。培养各组原代细胞,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情况,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与机械分离组细胞活率[(90.25±0.96)%]比较,胰酶组、胰酶+机械分离组[(94.11±1.71)%、(94.92±1.92)%]均升高;与Ⅳ型胶原蛋白酶细胞活率[(93.32±1.77)%]比较,胰酶组、胰酶+机械分离组亦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观察:各种方法制备的腺垂体细胞均呈圆形,折光性强,边缘完整清楚。培养16~24 h候开始部分贴壁,至48~72 h绝大部分细胞贴壁,早期腺细胞仍为圆形,体积较前减小,可见少量大体积的细胞散落分布其间。培养7 d后,细胞变为多角形或梭形,并连接成片,至10 d左右,纤维化逐渐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FSH阳性细胞体积较大,数量少,散在分布;其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呈蓝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证实离体细胞仍有激素分泌功能。结论对比单一制备细胞方法,胰酶消化+机械分离法具有一定优势;体外培养的垂体前叶细胞生长良好,分泌功能存在,可胜任相关科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垂体前叶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大鼠腺垂体细胞合成分泌GTH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森 于海峰 +6 位作者 李晓艳 张贺 李波 王新 段小宇 韦旭斌 谭建华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通过腺垂体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和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淫羊藿苷对大鼠腺垂体合成分泌GTH的影响。建立了腺垂体细胞总RNA的提取、FSH和LH特异基因的PCR扩增的体系和条件,并以β-actin为内参照与FSH和LH特异基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淫羊藿... 通过腺垂体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和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淫羊藿苷对大鼠腺垂体合成分泌GTH的影响。建立了腺垂体细胞总RNA的提取、FSH和LH特异基因的PCR扩增的体系和条件,并以β-actin为内参照与FSH和LH特异基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淫羊藿苷能提高大鼠腺垂体细胞中GTHmRNA的水平,但并非与剂量呈线形关系,中剂量组(60μl/l)时大鼠腺垂体细胞中GTHmRNA的水平最高,与低剂量组(30μl/l)和高剂量组(100μl/l)差异显著。表明淫羊藿苷不但能通过直接作用与性腺来发挥“壮阳”的作用,而且其对垂体细胞也有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垂体前叶细胞 RT—PCR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孕激素Ru486和孕酮在大鼠子宫、垂体、下丘脑等器官的放射自显影定位
6
作者 施文良 朱蓬弟 +4 位作者 王介东 徐立康 罗红志 程捷 许如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2-37,共6页
2月龄的Wistar大鼠。经颈静脉注射^3H-Ru486(^3H-R)或^3H-孕酮(^H-P)后,可见自显曩银粒在子宫肌层细胞核内有明显的聚集,而腔上皮和腺上皮内银粉分布相对较少。在阴道、输卵管肌层细胞核内也有聚集。垂体前叶细胞的核、浆以及下... 2月龄的Wistar大鼠。经颈静脉注射^3H-Ru486(^3H-R)或^3H-孕酮(^H-P)后,可见自显曩银粒在子宫肌层细胞核内有明显的聚集,而腔上皮和腺上皮内银粉分布相对较少。在阴道、输卵管肌层细胞核内也有聚集。垂体前叶细胞的核、浆以及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等核团内神经元的胞核内都有相似的银粒聚集。所有动物的隔肌内均未见自显影银粒定位。用非标记Ru486,孕酮或地塞米松竞争的结果表明,Ru486在下丘脑、垂体、子宫等水平均和孕酮竞争特异性结合部位,很可能是孕酮受体结合部位。这提示Ru486在体情况下对上述各个水平的生理机能均可能产生影响,其抗早孕和诱导月经可能是通过多个环节而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486 孕酮 下丘脑 垂体前叶细胞 子宫 抗孕激素 放射自显影 月龄 器官 特异性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泾和长白猪卵巢中抑制素相对活性(含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化彬 王瑞祥 《黑龙江动物繁殖》 1995年第1期8-11,共4页
利用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单层培养系统,在体外测了枫泾和长白猪发情周期卵巢中抑制素的相对活性(含量)。结果表明,发情周期0天、10天卵泡液和卵巢组织对大鼠垂体细胞分泌FSH的抑制百分数,枫泾猪分别为66.98±2.6%(n=6),71.9±1.6... 利用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单层培养系统,在体外测了枫泾和长白猪发情周期卵巢中抑制素的相对活性(含量)。结果表明,发情周期0天、10天卵泡液和卵巢组织对大鼠垂体细胞分泌FSH的抑制百分数,枫泾猪分别为66.98±2.6%(n=6),71.9±1.6%(n=5),38.5±2.3%(n=6),39.0±5.7%(n=5);长白猪分别为74.7±1.3%(n=4),81.7±2.8%(n=6),53.2±3.2%(n=4),54.1±3.5%(n=5)。同一时期的卵泡液和卵巢组织对垂体细胞分泌FSH的抑制作用,枫泾猪明显低于长白猪(P<0.05或P<0.01),亦即枫泾猪卵巢中抑制素的相对活性低于长白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素 垂体前叶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