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
杨春怀
李永梅
李孝梅
鲁泽让
赵吉霞
|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间作模式下作物根系与坡耕地红壤抗蚀性的关系 |
马志鹏
范茂攀
陈小强
王自林
杨广容
李永梅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3
|
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红壤侵蚀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
王畅
李永梅
王自林
范茂攀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4
|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的影响 |
程伟威
王婷
范茂攀
李永梅
王自林
肖靖秀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
6
|
|
5
|
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的影响 |
王恺
李永梅
毛东丽
薛宇燕
|
《林业调查规划》
|
2010 |
3
|
|
6
|
间作对马铃薯根系及坡耕地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芦美
王婷
范茂攀
赵吉霞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7
|
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措施下坡耕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成艳红
王馨悦
林小兵
黄尚书
张昆
何绍浪
王斌强
万长艳
黄欠如
|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8
|
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
颜科宇
李靖
陈正发
段青松
王道祥
胡燕梅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流失/淋失过程的影响 |
毛燕俊
颜科宇
陈正发
段青松
胡燕梅
王道祥
杨晓峰
董辰晨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生物炭添加条件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
陶俊霖
阮电荣
屈昌鸿
解杰
赵耀
胡燕梅
陈正发
郭镒维
|
《农业工程》
|
2025 |
0 |
|
11
|
表层土壤结构对红壤坡耕地产流及产沙过程的影响 |
张紫薇
赵文俊
李奇
马一淳
田亮
杨广勇
李忠武
刘窑军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12
|
等高反坡阶对红壤坡耕地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王帅兵
肖文贤
夏鸾金玥
李兰
彭淑娴
王克勤
杨树东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3
|
耕作模式对红壤坡耕地典型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
王道祥
李建兴
王建文
陈正发
颜科宇
胡燕梅
陶俊霖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14
|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红壤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
杜勇强
常婷婷
陈晓安
王策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耕作方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持水及入渗性能的影响 |
赵耀
解杰
陶俊霖
罗贤
李永胜
王道祥
陈正发
|
《农业工程》
|
2024 |
0 |
|
16
|
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退化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 |
金慧芳
史东梅
钟义军
黄尚书
宋鸽
段腾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7
|
|
17
|
基于聚类及PCA分析的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
金慧芳
史东梅
陈正发
刘益军
娄义宝
杨旭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1
|
|
18
|
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
袁东海
王兆骞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1
|
|
19
|
云南红壤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
米艳华
潘艳华
沙凌杰
郭玉蓉
李金城
张晓林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0
|
|
20
|
低丘红壤坡耕地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
廖绵清
李靖
黄欠如
叶川
余喜初
唐西京
章新亮
孙永明
钟义军
吴明庆
|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