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板栗品种资源坚果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1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4 位作者 李颖 郭燕 刘金雨 范丽颖 王广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5,共12页
探讨燕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资源表型多样性,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重要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靶向性评价。采集118份燕山板栗品种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数据(11个描述型性状和15个数值型性状),结合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隶... 探讨燕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资源表型多样性,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重要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靶向性评价。采集118份燕山板栗品种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数据(11个描述型性状和15个数值型性状),结合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旨在依据各品种坚果表型特性匹配适宜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1个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3(茸毛多少)~1.14(坚果颜色),变异系数范围为11.63%(筋线明显程度)~51.07%(接线形状)。15个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09%(出仁率)~24.69%(种壳重),其中种壳重、单蓬重、种仁重和单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2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5(底座宽)~2.09(坚果长);大多数值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768%,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可作为坚果大小相关的综合指标。坚果经济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资源包括尖栗、南垂5号、兴隆1号、马兴栗、燕栗1号、大板红、燕丽、平泉(葛)、抚宁薄皮和替码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坚果表型 经济性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系)坚果表型性状分析及产仁量性状的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馨方 李颖 +4 位作者 张树航 郭燕 刘金雨 范丽颖 王广鹏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2,共10页
[目的]明确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系)之间坚果外观和产仁量性状的差异,综合评价各品种(系)坚果产仁量性状特征,为企业加工靶向选择品种提供参考,并为定向培育产仁量性状表现突出的良种提供育种资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35个主栽板栗品种(... [目的]明确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系)之间坚果外观和产仁量性状的差异,综合评价各品种(系)坚果产仁量性状特征,为企业加工靶向选择品种提供参考,并为定向培育产仁量性状表现突出的良种提供育种资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35个主栽板栗品种(系)为对象,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坚果15个外观性状和5个产仁量性状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坚果外观数量性状在品种(系)之间差异较小,外观质量性状和产仁量性状在品种(系)之间差异较大;供试品种(系)坚果颜色以褐色和紫褐色为主,果形椭球形居多,筋线普遍不明显,果面光泽油亮或明亮,茸毛较少,底座较小,果形指数和相对底座大小均值分别为0.80和0.29,可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对外观品质的要求;基于产仁量性状的综合评价值的聚类分析可将35个板栗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燕山短枝’、‘燕山早丰’、‘杂35’、‘燕奎’、‘迁西暑红’、‘遵化短刺’、‘白露香’、‘承德尖栗’、‘邢丰收1号’、‘大板红’这10个品种(系)单粒质量较大、种壳薄、出仁率高,产仁量性状表现突出。本研究为加工企业原料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可为加工型新品种遗传改良中优异育种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坚果表型 产仁量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坚果表型与内在品质比较分析
3
作者 王伟国 潘莉 +5 位作者 王高升 吴涛 廖永坚 耿树香 宁德鲁 马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17,124,共4页
为比较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品质,以云南省凤庆县不同地点采集的漾濞泡核桃幼龄树、盛果树和古树果实为对象,对7个坚果表型性状和10个内在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坚果大小及出仁率变异系数<8.00%,性状相对稳定... 为比较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品质,以云南省凤庆县不同地点采集的漾濞泡核桃幼龄树、盛果树和古树果实为对象,对7个坚果表型性状和10个内在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坚果大小及出仁率变异系数<8.00%,性状相对稳定,受树龄影响不大;粒重、仁重和壳厚变异系数分别为17.41%、16.11%和25.44%,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盛果树粒重和仁重显著高于幼龄树和古树,古树壳厚显著高于盛果树;幼龄树、盛果树和古树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5.87%、62.59%、64.83%,蛋白为15.28%、16.74%、15.74%,盛果树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古树和幼龄树,蛋白显著高于古树和幼龄树;古树核桃饱和脂肪酸总量平均为9.28%,显著高于盛果树和幼龄树,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个树龄间无显著差异;古树核桃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62.98%和8.28%,显著高于其余2个树龄,油酸与之相反,显著低于幼龄树和盛果树;主成分综合分析排序为盛果树>古树>幼龄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泡核桃 不同树龄 坚果表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特征及多样性 被引量:9
4
作者 肖良俊 吴涛 +2 位作者 贺娜 宁德鲁 陈少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49,64,共5页
以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怒江州核桃资源坚果表型具... 以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怒江州核桃资源坚果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及较高的多样性。22个坚果表型性状在4个群体间的变异系数为6.31%~67.62%,差异显著(P<0.05),平均为23.54%;变异程度最大的是种形,为67.62%,变异程度最小的是刻纹深度6.31%,且以刻纹深为主(占59.84%);单果质量的范围为5.46~31.80 g,变异系数29.91%,单果质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群体遗传性状的Simpson指数为0.079~0.835,Shannon-Wiener指数为0.171~1.992。22个坚果表型性状群体内的变异系数为19.18%~31.62%,数据平均值为23.54%,群体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各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UPGMA聚类显示,GS(贡山群体)与FG(福贡群体)聚为一类,LS(泸水群体)和LP(兰坪群体)分别单独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或立地条件呈显著正相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坚果表型 多样性 群体 怒江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果表型性状在核桃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亚兰 潘存德 陈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3-1120,共8页
【目的】本文探了索坚果表型性状在核桃种质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集52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性状指标数据,对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聚类锐度测试,并构建热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树(MRT)方法构建多元... 【目的】本文探了索坚果表型性状在核桃种质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集52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性状指标数据,对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聚类锐度测试,并构建热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树(MRT)方法构建多元回归树,对鉴定供试核桃种质所需的最少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量化。【结果】52份供试核桃种质坚果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种质可分为20类,热图直观地显示坚果表型性状在各种质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多元回归树显示15个坚果表型性状能够区分52份供试种质。【结论】52份供试核桃种质坚果表型多样性丰富,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横切面形状、脊分布、单果重、果形、核壳厚度、出仁率等性状是种质鉴定中重要的指标性状。同时R语言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为今后核桃种质形态与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坚果表型性状 热图 多元回归树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板栗品种坚果表型差异分析及稳定性指标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彤彤 郭素娟 江锡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8,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品种板栗表型性状,筛选出表型差异较大且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指标,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板栗品种鉴别及实现精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我国不同板栗产区的80个品种,共3200个坚果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表型性状进行差...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品种板栗表型性状,筛选出表型差异较大且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指标,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板栗品种鉴别及实现精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我国不同板栗产区的80个品种,共3200个坚果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性、多样性分析;对表型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变异系数较小的稳定性指标;利用多地栽培的3个品种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1)不同地区板栗表型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湖北、江苏、安徽地区品种坚果、底座大小均显著高于其它地区。(2)21个表型指标变异范围为4.05%~42.28%,除去在群体内及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筛选出9个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且变异系数较小的相对稳定指标,即果形指数、坚果圆度、底座圆度及相关比值指标。(3)相关性分析显示:坚果大小、底座大小相关指标与年平均温度、生长季平均温度、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生长季日照时数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4)多地栽培的3个品种的9个坚果表型指标变异系数为1.13%~5.99%;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底座圆度在区域间差异显著,其余8个指标在区域间及个体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板栗品种在21个坚果表型指标中具有丰富多样性及显著差异性,其中,果形指数、坚果圆度、底座长宽比、相对底座大小、底座弧长/坚果周长、底座面积/横切面积、底座长/横径、底座宽/厚度等8个坚果表型指标为稳定性指标,可应用于生产实践板栗品种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坚果表型 品种鉴别 稳定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虎跳峡镇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特征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杨建华 习学良 +3 位作者 李淑芳 陈勤 苏连波 王高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香格里拉虎跳峡镇79株核桃单株坚果表型特征的13个表型描述性状及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的形状、仁色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高,核桃拥有坚果形状表型特征描述的10种类型,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对香格里拉虎跳峡镇79株核桃单株坚果表型特征的13个表型描述性状及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的形状、仁色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高,核桃拥有坚果形状表型特征描述的10种类型,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扁圆球形、圆球形和长扁圆球形为主。种仁颜色主要以灰白和黄白色为主,占50.63%,单果重为5.37~20.01 g,平均10.34 g,变异系数28.25%,单果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该区域核桃刻纹以麻和浅麻为主,分别占50.63%和41.77%,印证了该区域的核桃坚果表型的一个最要特征是果壳“麻”。该区域核桃种质资源丰富,为核桃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质资源 坚果表型特征 多样性 Simpson指数 数量性状变异 香格里拉虎跳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核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卢中科 曾亚军 +2 位作者 王港 侯娜 陈胜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该研究以贵州省内的3个山脉(乌蒙山、苗岭山和武陵山)、19个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245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坚果表型性状29个指标的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及变异进行分析,以揭示贵州核桃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贵州核桃资源的... 该研究以贵州省内的3个山脉(乌蒙山、苗岭山和武陵山)、19个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245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坚果表型性状29个指标的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及变异进行分析,以揭示贵州核桃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贵州核桃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245份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质量性状Simpson指数为0.26~0.82,Shannon-Wiener指数为0.12~1.79;核桃小叶形状多样,易发生顶叶退化,坚果核壳表面特征、坚果形状及核仁皮色多样性丰富。(2)坚果表型变异系数为3.32%~47.67%,平均为21.28%且差异显著(P<0.05),居群间变异系数为9.42%~31.61%且差异显著(P<0.05);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均是核桃表型多样性的来源,但坚果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显著性均高于居群内,说明居群间变异是该区域坚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3个山脉区域核桃表型均有不同程度变异,其中,苗岭山核桃表型变异程度低,乌蒙山核桃表型变异程度高;UPGMA聚类结果显示,19个核桃实生居群依据贵州山脉区域划分为三类,表明贵州核桃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平方欧氏距离表现出与地理区域或气候条件呈正相关的趋势。研究认为,贵州具有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且核桃表型多样性高,其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坚果表型 贵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实类型核桃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勇 石美娟 +6 位作者 周鹏程 乔永胜 武彦霞 田鑫 李鸿雁 庞传明 高鹏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757-761,共5页
以16个山西省地方的核桃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调查测定,了解不同产地晚实类型核桃资源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 以16个山西省地方的核桃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调查测定,了解不同产地晚实类型核桃资源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并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晚实类型核桃间平均单果质量差异性显著,左权东峪核桃与汾阳早龙核桃出仁率差异性不显著,平均单果质量最高的是左权大炉核桃,达14.96 g,壳皮厚度值最大的是左权大炉核桃,为1.45 mm,果实形状与平均单果质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出仁率与壳皮厚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16个晚实类型核桃的核桃仁中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酸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盂县榆林坪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68%,晋龙1号最低,仅55.2%;左权苏亭核桃、左权大炉核桃与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左权东峪核桃亚油酸含量70.90%,左权白水核桃的油麻比(亚油酸与亚麻酸比)最高达7.5,汾阳大龙眼核桃的最低为4.2,核桃仁的含油量与棕榈酸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油酸和亚麻酸有显著相关性;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油麻比与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核桃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油麻比值高,其品质好而且耐藏性相对较长,试验的16个地方优株中左权白水核桃和左权东峪核桃可以作为核桃油用型核桃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晚实核桃资源 坚果表型性状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