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相深水块状砂岩特征、成因及发育模式——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鲜本忠 万锦峰 +2 位作者 董艳蕾 马乾 张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87-3299,共13页
块状砂岩因其厚度大、储层物性较好而成为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目标。沉积构造相对简单,但变化迅速且组构特征多变。为了探索不同块状砂岩的成因及其联系,建立预测性地质模型,首先将南堡凹陷东营组深水块状砂岩分为2类8种岩相... 块状砂岩因其厚度大、储层物性较好而成为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目标。沉积构造相对简单,但变化迅速且组构特征多变。为了探索不同块状砂岩的成因及其联系,建立预测性地质模型,首先将南堡凹陷东营组深水块状砂岩分为2类8种岩相和10种岩相组合,其中单期砂层顶部常含漂浮状砾石,形态多变、内外源均有。本区块状砂岩成分成熟度差,结构成熟度不稳定,粒度累积概率曲线反映了3种搬运过程:多流体改造型、三角洲前缘继承型和混杂快速冻结型。成因分析认为,块状砂岩以砂质碎屑流搬运为主,真正碎屑流和颗粒流次之,并见部分砂质滑塌成因;常与浊流、泥流、泥质滑塌沉积伴生,发育5种相序组合,其中砂质碎屑流-浊流、砂质碎屑流-泥流组合最常见。高密度流体内沉积物浓度分层与特殊的流速剖面共同控制下塑性层流与牛顿紊流间的界面控制了漂浮状砾石搬运和沉积。最后,建立了陡坡带外源型、陡坡带内源型和缓坡地内源型深水沉积过程及块状砂岩发育模式,为断陷盆地深水沉积砂岩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砂岩 砂质碎屑流 重力流 湖相深水沉积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3厚层块状砂岩成因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景春 隆昊 +2 位作者 苏楠 王卫红 张锦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白豹-华池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长6-3亚段以发育厚层块状砂岩为特征,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很大。作者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6-3厚层砂岩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它是由正常...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白豹-华池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长6-3亚段以发育厚层块状砂岩为特征,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很大。作者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6-3厚层砂岩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它是由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所形成的砂体相互叠加而构成的。其中正常沉积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事件沉积为地震作用所形成的砂体以及由地震作用导致三角洲前缘滑塌再搬运而形成的浊积砂体。2种作用、3种成因类型砂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在平面上相互交叉,构成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厚层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厚层块状砂岩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底水锥进的定量化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清华 周游 +1 位作者 王周红 杜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61-63,共3页
在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 ,由于水的侵入 ,产气量降低甚至停产。以东濮凹陷具有边、底水的文 2 3气藏为例 ,用允许生产压差法和临界产量法计算其合理生产压差及产量 ,在合理产量下 ,计算底水锥进的时间 ,指导气藏的开发 。
关键词 低渗块状砂岩气藏 底水锥进 定量化预测 水锥 生产压差 临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水河剖面上三叠统块状砂岩的异重流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国栋 鲜本忠 +5 位作者 晁储志 宋德邻 刘建平 于硕 王馨冉 晏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4-944,共11页
由于储层质量好、非均质性弱、成藏条件优越,深水沉积中的块状砂岩常常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相对具有各种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的其他砂岩而言,块状砂岩的成因判识难度更大.因此,对块状砂岩成因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其沉积过程的... 由于储层质量好、非均质性弱、成藏条件优越,深水沉积中的块状砂岩常常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相对具有各种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的其他砂岩而言,块状砂岩的成因判识难度更大.因此,对块状砂岩成因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其沉积过程的认识,制约了其沉积模式、储层预测地质模型的重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县三水河剖面中发育的晚三叠世中层—巨厚层块状砂岩,利用高密度岩石样品的岩石薄片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块状砂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垂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块状砂岩为长石岩屑质极细砂—细砂岩,内部偶含漂浮状灰黑色、红褐色泥砾,底部发育球枕、沟模等沉积构造;2)块状砂岩之间及其与交错层理砂岩层之间夹薄层—极薄层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二者间突变接触常见;3)岩石薄片中碎屑颗粒分选差,呈棱角—次棱角状,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4)粒度组成上,跳跃组分与悬浮组分各占50%左右,显示底床载荷与悬浮载荷同时存在且贡献相当;5)其偏度与浊流沉积相似,但其分选略差于浊流沉积,与三角洲沉积相差更远;6)垂向上,块状砂岩内部存在多期分米级复合韵律,厚度范围为10~30 cm.综合研究区地质背景、沉积构造、微观显微结构、粒度组成及其搬运过程、沉积分异解释结果,认为该剖面块状砂岩为洪水成因的异重流沉积.该研究丰富了对深水块状砂岩成因的理解,深化了异重流沉积块状砂岩结构特征的认识,同时也为异重流沉积的判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砂岩 异重流 深水沉积 粒度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块状砂岩油藏“内嵌”夹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及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邹信波 罗东红 +3 位作者 刘永杰 闫正和 李彦平 成楚传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9-313,共5页
厚层砂岩"内嵌"夹层是海陆过渡相块状砂岩油藏的典型地质特征,并且是影响该类油藏油水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将珠江口盆地LFY13-1油田Z25油藏砂体"内嵌"夹层归纳为4种模式,分析了不同"内嵌"夹层模式... 厚层砂岩"内嵌"夹层是海陆过渡相块状砂岩油藏的典型地质特征,并且是影响该类油藏油水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将珠江口盆地LFY13-1油田Z25油藏砂体"内嵌"夹层归纳为4种模式,分析了不同"内嵌"夹层模式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充分利用砂体"内嵌"夹层分布特点的开发技术对策,并成功地指导了一批调整井的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块状砂岩油藏 砂体“内嵌”夹层模式 开发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致密砂岩的非均质性及对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21
6
作者 尤源 刘建平 +3 位作者 冯胜斌 贺静 梁晓伟 牛小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8-174,共7页
应用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块状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扫描,发现外观均质的块状砂岩内部表现出明显的CT响应差异,并且由样品顶端至底端CT吸收值呈现出逐渐变低的递变趋势。据此对该砂岩样品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铸体薄片分析。... 应用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块状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扫描,发现外观均质的块状砂岩内部表现出明显的CT响应差异,并且由样品顶端至底端CT吸收值呈现出逐渐变低的递变趋势。据此对该砂岩样品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铸体薄片分析。结果显示,该致密砂岩样品具有微观非均质性,在整体致密、可见孔隙少,压实和胶结作用明显的背景下,不同部位孔隙特征有差异。最显著的差异是样品底端广泛发育微裂缝,以条状延伸和顺层展布为主,并多见有机质充填。分析认为长7块状砂岩重力流滑塌成因机制造成微裂缝广泛分布,差异溶蚀造成孔隙分布不均匀。这种块状致密砂岩内部的微观非均质性,尤其是广泛发育的微裂缝对致密油勘探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储层微"甜点"的存在,也指出了储层改造潜在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长7油层组 块状砂岩 CT技术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块状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特征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丽娜 曹飞 +3 位作者 刘学利 谭涛 郑小杰 刘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0-455,共6页
塔河油田块状底水砂岩油藏油层较薄,油井投产后见水、含水率上升和产量递减皆快,稳产难度大。通过对油藏开发特征分析,对油井的含水率上升模式进行分类,确定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 塔河油田块状底水砂岩油藏油层较薄,油井投产后见水、含水率上升和产量递减皆快,稳产难度大。通过对油藏开发特征分析,对油井的含水率上升模式进行分类,确定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夹层、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开发方式。针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挖潜对策:油井提控液调流向、天然气驱及CO_(2)驱。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块状砂岩油藏 底水油藏 开发特征 含水率上升模式 剩余油分布 挖潜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被引量:70
8
作者 李文厚 邵磊 +3 位作者 魏红红 韩永林 杨阳 冀晓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 ( B1)、块状砂岩 ( B2 )、近基浊积岩 ( C)、远基浊积岩 ( 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 ( E)、滑塌褶皱层 ( F)及页岩、硅质岩 ( G)等岩相。同时 ,归纳出内扇、中扇及外扇相组合 ,论述了湖泊相浊流沉积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湖相 浊流沉积 石油地质意义 湖相浊积岩 沉积构造 杂乱砾岩 块状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君庙油田东低产区水敏储层缩膨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灵芝 吕剑锋 +2 位作者 杨堪阳 曹志强 李春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0-93,共4页
老君庙油田M油藏低渗难动用的东低产区开发中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状况,为此,以K286取心井M1、M2岩样为研究对象,对储层的水敏伤害进行了评价。通过对M油藏东低产区储层特征深化研究,对现场应用的防膨和缩膨化学助剂进行了优选评价,开... 老君庙油田M油藏低渗难动用的东低产区开发中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状况,为此,以K286取心井M1、M2岩样为研究对象,对储层的水敏伤害进行了评价。通过对M油藏东低产区储层特征深化研究,对现场应用的防膨和缩膨化学助剂进行了优选评价,开发出以水井缩膨增注、油井防膨增产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技术,为M油藏东低产区综合调整、增储上产、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块状砂岩油藏 东低产区 储层伤害 入井流体 缩膨增产 老君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汉塔拉凹陷滑塌浊积岩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龙 李玉城 +2 位作者 李书民 李林波 郑长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中洼槽陡坡带的含鲕粒块状细砂岩从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及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其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赛83x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沉积。这种类... 通过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中洼槽陡坡带的含鲕粒块状细砂岩从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及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其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赛83x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沉积。这种类型的滑塌浊积扇具备分选、磨圆度、物性较好等条件,尤其是此类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成熟烃源岩所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陡坡带 含鲕粒块状砂岩 滑塌浊积岩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55井香四层大型加砂压裂可行性论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月先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27-29,共3页
天然气井大型加砂压裂投资很大 ,开展措施前期可行性论证很有必要。通过对角 5 5井地质及工程条件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构思和技术性建议 ,促进技术交流和论证水平提高 ,推动国内对大型加砂压裂工艺技术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 角55井 香四层 大型加砂压裂 可行性 凝析气藏 块状砂岩 致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砂质碎屑流沉积:概念、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金杰华 操应长 +2 位作者 王健 杨田 周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9-702,共14页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砂质碎屑流的相关概念、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砂质碎屑流是一种富砂质具塑性流变性质的宾汉塑性流体,代表一个从黏性至非黏性碎屑流连续系列,具有中—高碎屑...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砂质碎屑流的相关概念、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砂质碎屑流是一种富砂质具塑性流变性质的宾汉塑性流体,代表一个从黏性至非黏性碎屑流连续系列,具有中—高碎屑浓度(体积浓度25%~95%)、较低的泥质含量(体积浓度可低至0. 5%)、湍流不发育。其沉积物以块状砂岩、含碎屑逆粒序砂岩沉积为代表,局部可见滑动剪切构造和液化漩涡构造。砂质碎屑流的形成多经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浊流的有序演化过程;滑水作用和基底剪切润湿作用是克服砂质碎屑流与基底剪切摩擦拖拽的重要机制,流体强度则是克服上覆环境水体混入稀释的重要原因;砂质碎屑流头部和边部优先固结沉积,进而控制流体整体沉降。砂质碎屑流是形成深水块状砂岩的主要原因之一,砂质碎屑流在相对低流体效率的深水重力流沉积环境广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高密度浊流 沉积动力学 沉积特征 深水块状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LFX13-1油田Z37油藏高采收率剖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东红 邹信波 +3 位作者 梁卫 闫正和 魏丛达 李彦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07,共7页
珠江口盆地LFX13-1油田Z37油藏储集层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反韵律块状砂岩,油藏开采表现出明显刚性水驱特征,具有油井产能高、采油速度高、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平缓等特点,预测最终水驱采收率将超过70%。从含水上升率、采油速度和阶段采出... 珠江口盆地LFX13-1油田Z37油藏储集层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反韵律块状砂岩,油藏开采表现出明显刚性水驱特征,具有油井产能高、采油速度高、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平缓等特点,预测最终水驱采收率将超过70%。从含水上升率、采油速度和阶段采出程度等方面对Z37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价。从油藏地质特征、水体能量大小、完善开发井网的过程及方式、反韵律沉积层序优势、特高含水后期隐蔽剩余油的挖潜、高地温场对驱油效率及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改善、大规模采用水平井、高油价的有利因素及众多相关前沿技术的应用诸方面剖析了Z37油藏取得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Z37油藏的成功开采经验可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砂岩 时间推移测井 反韵律 隔板效应 高采收率 活塞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