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图像块旋转的马赛克拼图伪装隐写
1
作者 刘钊志 赵琰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1-325,共15页
为了提高无载体隐写效率以及隐写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图像块旋转的马赛克拼图伪装隐写方法。首先在发送端将共享图像库中利用密钥随机选择的图像缩小并调整色调,再依据秘密信息和密钥对每个图像块添加随机旋转角度形成编码图像,最后将编... 为了提高无载体隐写效率以及隐写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图像块旋转的马赛克拼图伪装隐写方法。首先在发送端将共享图像库中利用密钥随机选择的图像缩小并调整色调,再依据秘密信息和密钥对每个图像块添加随机旋转角度形成编码图像,最后将编码图像按规则排列产生含密马赛克图像;接收端依据密钥去除随机旋转,读取编码图像旋转角度获得秘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嵌入容量方面优于其他无载体隐写方法,在鲁棒性方面也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赛克拼图 无载体隐写 块旋转 极坐标变换 伪装隐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块的BM3D图像去噪改进算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良健 周先春 +2 位作者 崔程程 李萌 昝明远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08-113,共6页
针对经典BM3D去噪算法中存在的相似块匹配误差较大及对图像细节保护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块的BM3D图像去噪改进算法。新算法首先对参考块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获取旋转块,通过旋转块进行相似块匹配过程;然后使用低秩正则化来代... 针对经典BM3D去噪算法中存在的相似块匹配误差较大及对图像细节保护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块的BM3D图像去噪改进算法。新算法首先对参考块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获取旋转块,通过旋转块进行相似块匹配过程;然后使用低秩正则化来代替传统算法中的硬阈值滤波;最后,对结合旋转块匹配与低秩正则化的BM3D算法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改善在均匀图像区域中的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相似块匹配程度更高,峰值信噪比相较于经典算法平均提升0.5 dB,有效保留图像边缘和纹理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3D 旋转匹配 低秩正则化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叶片旋转疲劳加载系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廖高华 乐韵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149,共3页
设计了偏心旋转质量块疲劳加载系统,对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试验传动系统中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及匹配优化,使得系统传动效果最优化。采用激光传感器测距,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实现信号的采集读取、分析运算、显示存储及通信控制,PLC执行相关程... 设计了偏心旋转质量块疲劳加载系统,对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试验传动系统中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及匹配优化,使得系统传动效果最优化。采用激光传感器测距,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实现信号的采集读取、分析运算、显示存储及通信控制,PLC执行相关程序算法对频率搜索跟踪、输出控制,完成叶片疲劳加载测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疲劳加载系统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设备成本,为风电叶片检测与分析提供一种的实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试验 疲劳寿命 风机叶片 偏心旋转质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弥渡地区主要断裂晚新生代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小龙 吴中海 吴坤罡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3-927,共15页
弥渡地区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南缘,红河断裂带尾端与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是揭示滇西北断陷带形成机制及其与红河断裂带间运动学关系的关键区域。综合利用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发育有北东向的毛栗坡断裂,北西—北北西向的凤仪-... 弥渡地区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南缘,红河断裂带尾端与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是揭示滇西北断陷带形成机制及其与红河断裂带间运动学关系的关键区域。综合利用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发育有北东向的毛栗坡断裂,北西—北北西向的凤仪-定西岭断裂、弥渡断裂、密祉断裂、寅街断裂。对断裂错动地质、地貌体及擦痕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毛栗坡断裂第四纪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兼具有正断分量;弧形的弥渡断裂及北西向的寅街断裂第四纪期间均以正断活动为主;上新世期间凤仪-定西岭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密祉断裂主要为伸展正断,二者第四纪期间均无明显活动。据弥渡地区主要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及红河断裂带晚新生代活动性变化过程推测,控制弥渡盆地展布的弥渡断裂、寅街断裂等主要第四纪活动断裂是在继承和改造红河断裂带原有断层行迹的基础上形成的。上新世或更早,弥渡地区及滇西北断陷带的断裂活动与地壳张扭变形可能与红河断裂带尾端伸展变形作用有关,但第四纪期间,程海断裂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弥渡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发育,这一时期区内张扭变形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川滇内弧带的顺时针旋转以及周缘南汀河断裂、畹町断裂与理塘断裂等左旋走滑断裂引起的区域性走滑拉分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断陷带 程海断裂 红河断裂带 晚新生代 块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海断裂带期纳—宾川段晚新生代活动特征及其对川滇块体挤出的构造指示
5
作者 李智超 吴中海 +6 位作者 卢海峰 黄小龙 宋希颜 姚海涛 黄飞鹏 曾京 蒋佳岐 《地质学报》 2025年第9期2908-2927,共20页
程海断裂带作为大理断陷系的东部边界断裂,深入认识其晚新生代活动特征对于理解东南缘挤出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发现,程海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转为以张扭活动为主,但关于张扭活动起始时间、断裂南段活动特征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 程海断裂带作为大理断陷系的东部边界断裂,深入认识其晚新生代活动特征对于理解东南缘挤出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发现,程海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转为以张扭活动为主,但关于张扭活动起始时间、断裂南段活动特征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遥感解译、地表调查、构造应力场反演,厘定了程海断裂带期纳—宾川段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结合前人发表的年代学资料和地震数据,明确了程海断裂带上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程海断裂带西南部的清水-周城断裂在中更新世之前曾显著活动,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大大减弱,而东南部的宾川断裂和上沧-鱼棚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显著增强,指示程海断裂带南段的断裂活动发生了由西向东的迁移。对程海断裂带几何学和运动学的综合分析表明,程海断裂带上新世以来可能发生了旋转。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这种旋转可能是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块体向东南挤出过程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响应。程海断裂带第四纪期间的活动性迁移及其所反映的块体旋转运动,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断块旋转在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挤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旋转 川滇 挤出构造 程海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下变速风力机组虚拟惯性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周天沛 孙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6-495,共10页
由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将风机转速和电网频率进行了解耦,导致其对电力系统的惯性控制几乎没有任何贡献。随着风电场在电网中的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这种电网频率的波动会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将"隐藏"在双馈感应发... 由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将风机转速和电网频率进行了解耦,导致其对电力系统的惯性控制几乎没有任何贡献。随着风电场在电网中的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这种电网频率的波动会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将"隐藏"在双馈感应发电机中的惯性进行有效的利用,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旋转质量块和并联在转子侧变换器和电网侧变换器之间的超级电容器同时作为虚拟惯性源,并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通过在实时仿真平台RT-LAB上对不同比例的风电装机容量的电力系统进行实验分析。与其他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当系统负荷突然发生变化后,所提出的混合虚拟惯性控制法能够迅速地提供有功功率支持,并能在频率误差减少后很快地恢复到MPPT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惯性 双馈感应发电机 高渗透率 自适应模糊控制 旋转质量 超级电容器 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域的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旭辉 周岩 周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9-734,共6页
为提高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精度,借助非抽样双树复小波的平移不变性和良好的方向选择性,提出非负矩阵分解和区域方差能量的融合方法。通过对严格配准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获取高低频信息,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 为提高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精度,借助非抽样双树复小波的平移不变性和良好的方向选择性,提出非负矩阵分解和区域方差能量的融合方法。通过对严格配准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获取高低频信息,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块主元旋转的非负矩阵分解的融合方法,对高频子带系数选用结合区域方差能量的对比度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系数采用非抽样双树复小波逆变换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对融合结果进行主观视觉和客观评价。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主观视觉效果,客观评价指标有明显提高,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 非负矩阵分解 主元旋转 加权区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域的BPP-NMF图像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清江 魏冰蔗 +1 位作者 柴昱洲 张彦博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4-792,共9页
提出了一种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UDT-CWT)与基于块主元旋转的非负矩阵分解(BPP-NMF)相结合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利用UDT-CWT具有完美的平移不变性及良好的方向选择性,首先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并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系数... 提出了一种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UDT-CWT)与基于块主元旋转的非负矩阵分解(BPP-NMF)相结合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利用UDT-CWT具有完美的平移不变性及良好的方向选择性,首先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并得到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系数;然后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块主元旋转的非负矩阵分解的融合策略,高频系数则选用高斯加权区域能量与区域标准差一致性选择的融合准则。最后对融合后的系数进行UDT-CWT逆变换得到重构图像。选用多组多聚焦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主观视觉、客观方面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客观评价指标也优于一般的融合策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 非负矩阵分解 主元旋转 加权区域能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巧家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萌萌 吴中海 +1 位作者 李家存 黄小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9,共14页
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系是调节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向东南挤出的大型边界断裂。云南巧家断裂作为小江断裂带北段,其晚第四纪走滑速率是认识川滇地块东部边界应变调节方式的关键。本文利用无人机航摄和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该断裂... 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系是调节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向东南挤出的大型边界断裂。云南巧家断裂作为小江断裂带北段,其晚第四纪走滑速率是认识川滇地块东部边界应变调节方式的关键。本文利用无人机航摄和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该断裂段穿过金沙江河谷区红路和蒙姑两处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恢复出断层错动T2和T3两期阶地陡坎上缘的左旋位错量分别为120±5~128±1 m和193±1~202±1 m。根据T3中次生碳酸盐的AMS-14C法测年结果,结合已有的类似阶地年龄数据,并经气候曲线校正后认为,区域上T2和T3被废弃应分别发生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末期,时间为8.5~11.2 ka BP和18.6~21.4 ka BP。据此估算,小江断裂带巧家段的晚第四纪平均走滑速率为10~13 mm/a。进一步统计分析小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发现巧家至宜良以北的段落,总体保持着10~15 mm/a的高走滑速率。但从宜良向南,断裂走滑速率出现了分段递减的特征,至建水以南快速减小到中-北段的近十分之一。小江断裂带中-北段的高走滑速率以及向南的分段式递减现象,反映在宜良以北,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是调节川滇地块向东南旋转-挤出运动的主要方式,但向南伴随变形分解作用,调节方式转变为了伸展、旋转和逆冲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复杂形式。因此,进一步精细化定量限定川滇地块东部边界断裂的应变分解作用,是深入认识青藏高原物质挤出方式及其机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小江断裂带 晚第四纪走滑速率 川滇地 挤出与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