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向载荷对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强 李春燕 +4 位作者 李春玲 侯少杰 陈佳欣 程志强 寇生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3-1137,1170,共6页
为研究法向载荷对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了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别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表征;再通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检测试样的摩擦磨损... 为研究法向载荷对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了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别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表征;再通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检测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内部同时存在晶体相和非晶相且非晶相占比为55.65%。此外相比于同种成分的传统晶态材料,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试样表面的磨损机制由最初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逐渐演变为磨粒、氧化以及疲劳3种磨损机制共存,磨损量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法向载荷 显微硬度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化方法的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光开 李乡安 +2 位作者 邹萍 陈舒敏 龙志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9-1458,共10页
基于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结构特点及均匀化方法,建立计算该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的理论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增强相的体积分数或尺寸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 基于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结构特点及均匀化方法,建立计算该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的理论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增强相的体积分数或尺寸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均匀化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具有周期性细观结构的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性能,为合理设计该类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均匀化理论 有限元分析 增强相 弹性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光开 龙志林 +2 位作者 杨妙 陈舒敏 邹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62-2768,共7页
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了计算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的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力学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在拉氏域中计算了该复合材料的等效松弛模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用Prony级数表示的松弛模量;并进一步得到拉氏域中的蠕... 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了计算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的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力学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在拉氏域中计算了该复合材料的等效松弛模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用Prony级数表示的松弛模量;并进一步得到拉氏域中的蠕变柔量;然后进行拉氏逆变换,得到时间域内的等效复合模量和蠕变柔量;分析了钨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等效黏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均匀化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的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能,进而有效地优化该类复合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均匀化理论 有限元分析 黏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CuYSi颗粒增强块体镁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邵阳 陈刚 +2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侯文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用Mg-4%Si合金、纯Cu、纯Mg、Cu-38%Y合金经普通铜模铸造方法制备了一种原位颗粒增强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运用XRD以及EDS确定其颗粒为CuYSi相,采用SEM-EDS对颗粒的形貌、大小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 用Mg-4%Si合金、纯Cu、纯Mg、Cu-38%Y合金经普通铜模铸造方法制备了一种原位颗粒增强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运用XRD以及EDS确定其颗粒为CuYSi相,采用SEM-EDS对颗粒的形貌、大小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硬度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CuYSi颗粒尺寸细小(10μm左右),形状规整并且均匀分布在非晶合金基体上;与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相比,CuYSi颗粒的生成使得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加102.5HV,ΔTx增加6.1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镁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CuYSi颗粒 Mg60Cu30Y10块体非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YSi-Mg_(60)Cu_(30)Y_(10)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晶化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邵阳 陈刚 赵玉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218,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在不同加热速率下研究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及CuYSi-Mg60Cu30Y10复合材料,并利用Kissinger以及Doyle方法研究CuYSi颗粒生成后对块体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YSi颗粒生成后,复合材料的变温晶...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在不同加热速率下研究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及CuYSi-Mg60Cu30Y10复合材料,并利用Kissinger以及Doyle方法研究CuYSi颗粒生成后对块体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YSi颗粒生成后,复合材料的变温晶化行为依然具有动力学效应,但生成的CuYSi颗粒减小了复合材料玻璃转变行为对升温速率的依赖程度;同时,颗粒的生成增加了复合材料发生玻璃转变以及起始晶化时所需要克服的能量势垒,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局域晶化激活能随着复合材料晶化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晶化动力学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添加对块状Cu_(47)Zr_(40)Al_(13)非晶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波 滕新营 +1 位作者 高云 张登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块体Cu47Zr40Al13基体中加入微量TiB2陶瓷颗粒,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含原位陶瓷颗粒的非晶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样品,结果表明:试样为含部分晶相Cu10Zr7的不完全非晶态;随TiB2质量分数... 在块体Cu47Zr40Al13基体中加入微量TiB2陶瓷颗粒,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含原位陶瓷颗粒的非晶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样品,结果表明:试样为含部分晶相Cu10Zr7的不完全非晶态;随TiB2质量分数增加,合金基体的非晶形成能力没有显著变化;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由43K增至48.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铜模吸铸 非晶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对Zr基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
7
作者 杨湘杰 杨颜 +2 位作者 刘军 史坤 郑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5,共7页
通过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Nb,本工作设计了一系列Zr基非晶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Nb含量对铸态、半固态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塑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应变量随晶体相(β-Zr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S型增强规律。半固态... 通过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Nb,本工作设计了一系列Zr基非晶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Nb含量对铸态、半固态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塑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应变量随晶体相(β-Zr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S型增强规律。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的非晶复合材料塑性提升,但其塑性增长率随Nb含量增加而减小。当D C(当量直径)/X(平均自由程间距)≥0.65时,β-Zr相体积分数出现最小临界阈值35%,此时材料塑性开始迅速提升;D C/X≥1.5时,β-Zr相体积分数超过54%后,材料塑性保持稳定,进一步说明非晶复合材料塑性与β-Zr相体积分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 微观结构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选区激光熔化Zr基非晶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畅泽欣 毕文浩 +2 位作者 葛亚琼 宋月 王文先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50,共12页
目的提高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韧性。方法将Nb颗粒粉末与锆基非晶粉末均匀混合,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不同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10%)Nb颗粒的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纳米压痕及... 目的提高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韧性。方法将Nb颗粒粉末与锆基非晶粉末均匀混合,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不同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10%)Nb颗粒的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纳米压痕及数值模拟等手段,重点研究不同Nb颗粒含量对非晶复合材料不同微区(熔池区、重熔区和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和纳米压痕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在非晶复合材料中,Nb颗粒均匀分布于非晶基体上,Nb颗粒与非晶基体结合的界面处存在200 nm左右的元素扩散层,未观察到新相产生。Nb颗粒的添加降低了熔池的流动性,导致复合材料内部的气孔增多。复合材料的不同微区呈现不同的微观组织特征,其中,熔池区为完全非晶状态,重熔区和热影响区由纳米晶和非晶基体组成。随着Nb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逐渐增大,在功率为90 W、Nb的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的弹性恢复率和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66、4.852 MPa·m^(1/2)。结论通过增加Nb的含量,促进了材料内部剪切带的增殖与分化,试样的硬度、弹性模量、弹性恢复率和断裂韧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纳米压痕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